三种不同材料热裂解生物质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
:在限氧条件下于450℃下热裂解获得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WSB、RSB、MSB),研究了三种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对三种生物质炭基本性质的测定,对三种生物炭产生吸附及吸附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秸秆炭较玉米秸秆炭达到平衡时间短,三者对铅镉离子的吸附都能较好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小麦和水稻炭对Pb2+、Cd2+的吸附量较玉米炭的吸附量高,于Cd2+相比,三种炭对Pb2+的吸附量大,小麦炭、水稻
不同硫供应水平对水稻铁吸收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水培法培养水稻,设置不同的S供应水平(缺硫0mM;低硫1.75mM;正常硫3.5mM;高硫7.0mM),通过检测不同部位和组织的Fe含量,水稻根、茎中铁转运载体NA以及巯基物质的含量,来阐明不同S供应水平对水稻Fe吸收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硫和缺硫供应提高了水稻根部的铁浓度;铁膜和根部铁浓度有着显著相关性,与营养液中铁的浓度有关。缺硫和低硫条件下水稻根部有更高的NA水平。随着水稻S供应水平的提高,TBARS含量水平下降,在缺硫条件下水稻叶部的TBARS含量达到最高。充足的硫供应可导致水稻根部对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耐盐能力的影响
盐渍化是我国土地退化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rbuseular Myeorhizal Fungi,AMF)对农作物及园艺作物抗逆性的促进作用广为研究,但对于作为传统中药材、现代油料作物—
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烟草生产大国,而烤烟作为一种高税率经济作物,是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中国烤烟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烟草政策制定、烤烟主产区优化、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烟草生产空间结构、促进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就烤烟生产布局变迁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少全国尺度的研究,于是本文以全国为尺度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日照、降水、温度、有效灌溉面积、非农就业人员比例、政策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各方面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中国茶叶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茶叶研究主要集中在茶产业发展及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对茶叶生产布局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在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特征的基础上,从气候、政策、市场等角度分析影响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化的因素。分析表明,三十多年来中国茶叶生产的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生产布局大体呈现出“西移”的趋势。为了探讨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1982-2011年中国四大茶区的茶叶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然灾害、灌溉条件、气候条
低分子量有机酸促进黑云母释钾的研究(附件)
促进土壤原生矿物黑云母的风化对提高土壤钾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黑云母的风化速率和风化产物受不同温度、湿度、风化试剂及其浓度的影响。本实验以甲酸、乙酸和草酸为例,以硝酸作为对照,对低分子量有机酸风化黑云母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黑云母的元素溶出顺序和各种元素溶出速率及其变化规律受酸的种类和pH值的影响;(2)不同种类的酸对同一种元素的淋溶效果优劣次序随pH值而改变,当pH值相同时,同一种酸对元素的淋溶效果随元素的种类而改变;(3)对于同一种酸,多数情况下,pH为3时的风化效果最优,pH为5时的风化效果
低氮胁迫下水稻根系的发生及生长素的响应
研究了五个氮(N)浓度下(0.01-5 mM)水稻的生物量、根系发育、体内生长素浓度以及生长素外流蛋白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供N水平(2.5 mM)相比,低N(0.01 mM)胁迫下水稻根冠比增加了28%,种子根长度增加了25%,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降低了26%,倒一叶中的生长素含量增加了140%,而根茎结合处和根系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下降了22%和60%;RT-PCR的结果表明,低N(0.01 mM)胁迫下水稻根系中OsPIN1a-b、OsPIN2、OsPIN5a-b和OsPI
低钾胁迫下烟草根系的发生和生长素的响应
钾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而且是肥料三要素之一。本文以烟草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在不同钾处理下施加外源生长素,利用水培实验,通过测定根系形态指标,植物养分含量,植株生长素浓度和其相关运输基因的表达来探讨在低钾胁迫下烟草根系的发生和生长素的响应。最后得出结论,烟草根系在低钾胁迫下会根系伸长会受到显著抑制,在施加外源生长素后能恢复正常,说明生长素参与到了烟草在低钾胁迫下根系的发生发育。
全氟辛酸对拟南芥的毒害效应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己经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持久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中存在的PFCs可能在陆生植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蓄积。实验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为受试植物, 以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为典型全氟化合物,氟化钠(NaF)为典型无机氟化合物,采用琼脂培养方法,开展全
八卦洲芦蒿基地土壤环境及其对芦蒿品质安全的影响
在南京八卦洲芦蒿基地设置6个采样小区,同步采集土壤和芦蒿样品,分别对样品中重金属Cd、Cu、Pb、Cr、Zn、Hg、As和Ni含量进行测定,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方法,分析八卦洲芦蒿基地土壤的污染状况,探讨土壤与芦蒿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贡献。结果发现:南京八卦洲芦蒿基地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特别是Cd;土壤中Cu、Cd、Zn对芦蒿中含量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八卦洲北部地区表层土壤Cr全量与芦蒿中含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南部地区表层土壤Hg全量与芦蒿
具有芘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
本文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出1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芘降解内生细菌Spr,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初步鉴定为沙雷氏菌属。并研究了此株内生细菌对芘的降解能力及环境条件对其生长和芘降解的影响。该菌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生长,于30 ℃、150 r?min-1摇床培养10 d后,对芘的降解率为51.3%。该菌株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结果表明,pH值 ( 6.0 ~ 8.0 )、盐浓度 ( NaCl含量为0 ~ 20 g·L-1 ) 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