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夜间增温对小麦衰老特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以扬麦13为材料,采用大田模拟增温试验研究冬季夜间增温(WT)对小麦产量和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通过旗叶光合能力以及衰老特性等方面阐述冬季夜间增温对小麦旗叶衰老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冬季夜间增温条件下小麦的产量显著提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同时,旗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重在开花期略有提高,这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冬季夜间增温使花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有所提高,同时提高了灌浆前期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含量,降低了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从而使旗叶的衰老

刈割对两种多花黑麦草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土壤镉浓度为0、20、40、80mg/kg,探索了刈割对两种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多花黑麦草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第一次刈割时两个品种随着土壤镉浓度的增加,其生物量,分蘖数降低,地上部镉含量增加。镉积累量在浓度40mg/kg时达到最高,且品种26(Idyll)生长状况比品种23(Nioudachi)好。第二次刈割,两个品种生物量随土壤镉浓度升高先降低后增加,地上部镉含量则显著增加。40mg/kg的镉处理,两个多花黑麦草品种根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26地上部和

初探高效矿物风化细菌rhizobiumsp.s41风化两种硅酸盐矿物的效应及风化机制

:矿物风化作用是发生在地表及附近的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是形成土壤的前提,目前已成为环境矿物学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高效矿物风化细菌Rhizobium sp. S41为实验材料,以钾长石和黑云母为供试矿物,通过对不同营养条件培养液以及不同培养时间下培养的菌液进行Si、Fe、Al等元素分析,测定其培养液pH、菌株生长量菌株在矿物表面的定殖情况,研究其在摇瓶条件下对矿物的风化效果并确定最优风化条件。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拟南芥attlc1基因的突变体

:在植物细胞中,神经酰胺主要由神经酰胺合酶催化二氢鞘氨醇生成。神经酰胺是最简单的鞘脂,是更复杂鞘脂的前体,也是鞘脂合成和降解途径的中心。在动物细胞与酵母中神经酰胺合酶的基因都包涵TLC(TRAM-LAG1-CLN8)结构域。拟南芥AtTLC1基因与哺乳动物的CLN8属于同源基因,含有TLC结构域。根据序列分析及文献的查阅,我们认为AtTLC1可能参与了鞘脂的代谢途径或影响了神经酰胺的合成,通过调节拟南芥鞘脂的平衡,从而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并且简便有效的基因打靶手段,

利用离子色谱研究鱼肉中多聚磷酸钠的水解规律

:多聚磷酸盐是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肉中的多聚磷酸盐会在肉中多聚磷酸酶的作用下不断水解。本研究采用免试剂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正磷酸盐(Pi)、焦磷酸盐(TSPP)和三聚磷酸盐(STPP)在肉中的水解情况。在鱼肉中,TSPP直接水解成Pi,而STPP水解分为两步,首先被水解成TSPP和Pi,其次生成的TSPP继续水解成Pi。在单一TSPP水解过程中,2 h时TSPP水解了22%。在单一STPP水解过程中,3.5 h时STPP完全水解。在混合磷酸盐(TSPP:STPP:HMP= 3:4:3)整个水

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melliferumch1)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蛋白纯化

:蜜蜂螺原体病严重制约着我国养蜂业的发展,为了解蜜蜂螺原体几丁质酶在螺原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中几丁质酶基因chiA、构建pET28a-chiA表达载体,最后在大肠杆菌中得到由IPTG诱导表达的完整外源蛋白,并通过NTA-Ni2+ 柱对该酶蛋白进行纯化。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螺原体几丁质酶的相关特性,蜜蜂螺原体的致病机理以及蜜蜂的螺原体死亡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衰老相关基因atssp1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对aba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小麦基因TaSSP1可参与植物暗诱导衰老,通过将TaSSP1 CDS序列在国际蛋白酶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在拟南芥中发现与之同源性最高的一个基因ATSSP1,并获得其突变体及三个过表达,经过筛选,我们验证OX4为纯合体。利用这三种材料来探究TaSSP1同源基因ATSSP1是否有类似功能。而一般认为调节衰老的主要激素是ABA,在外源施加条件下,ABA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种子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本实验利用ABA作为诱导剂,探究ATSSP1的突变体与过表达在外源ABA添加情况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对草莓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为了研究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对草莓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本实验外源使用赤霉素、油菜素内酯以及它们的混合液对草莓进行花期处理。通过观察,记录草莓的发育进程,测量草莓果实的大小、重量及相关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对草莓果实发育进程,果实品质改善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转基因甘蓝型油菜c染色体基因向其与野芥菜回交后代(bc1f5bc2f4bc3f3)的渗入

:本文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与野芥菜(wild B. juncea)的正反回交1代子4代、回交2代子3代以及回交3代子2代为实验材料,通过SSR手段,研究油菜中的C-染色体基因特异片段向其回交后代中的渗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种转基因油菜的C-染色体基因特异片段在同种回交后代的不同个体的遗传规律不同。各回交后代中,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的C染色体基因特异片段向其回交后代渗入的频率要高于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油菜的C-染色体基因特异片段向其回交后代渗入的频

转录因子ap1调控灵芝胞内钙离子含量的研究

:灵芝是著名的大型药用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病毒、降血压和抗肿瘤等活性。动植物中,ROS被报道能够与钙信号通路进行互作,激活钙通道,增加钙离子向胞内的流入进而影响钙信号传递。其中,钙离子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但是此类信号调控机制在真菌中鲜有报道。本课题主要研究转录因子AP1通过ROS调控Ca2+含量对灵芝三萜含量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氧化胁迫提高三萜含量来探究在此过程中AP1的表达量是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对AP1

酵母双杂交探讨ypt7和vam3与pi3k复合体亚基是否互作

:Ypt7是属于酵母小G蛋白Rab家族的一种GTP酶,Vam3是一种酵母液泡t-SNARE蛋白,这两种蛋白都参与内吞途径和细胞自噬过程,主要负责内体和自噬体与液泡的融合。为了解析这两个蛋白参与细胞自噬的可能机制,本课题着眼于探讨Ypt7和Vam3与调控细胞自噬的重要复合体PI3K复合体(包括Vps38,Vps15,Vps34,Atg6和Atg14亚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互作。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将YPT7和VAM3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的特定载体上,经测序、蛋白表达检测和功能验证确认所构建的质粒正确后,用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