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艺分析
日期: 2017年3月25日 【】电流互感器在诸多仪器设备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校检工作也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虽然大多数企业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电流互感器校检的综合质量,已经制定了健全的校检章程,对校检的工艺步骤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从应用效果来看,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艺已经存在了误差。基于此,作者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应用自身专业知识,从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入手,对其校检过程、步骤、注意点及排障等做出详细的分析。旨在通过这一系列分析,寻找提高校检质量的具体方法。
目录
引言 1
一、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2
(一)电流互感器的基本概念 2
(二)常见的电流互感器重要参数 3
(三)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原则 4
二、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艺 5
(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校检 5
(二)绕组及末屏绝缘电阻校检 6
(三)极性校检 6
(四)变比校检 7
(五)励磁特性曲线校检 7
(六)主绝缘及末屏对地的及电容量校检 8
(七)交流耐压试验 8
(八)局部放电测试 9
三、电流互感器校检注意事项及排障措施 9
(一)电流互感器的校检注意事项 9
(二)电流互感器校检的排障措施 10
(三)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业的分析与展望 10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电流互感器的校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其对校检仪器、校检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电流互感器的校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将受到直接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生产任务陷入瘫痪状态,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相关检测人员来说,一旦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出现疏漏,那么整个校检结论都要作废,必须重新开始校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无论是从企业角度来看,还是从检测人员的角度来看,确定电流互感器校检工艺流程。长期实践经验无不表明:要想从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上提高电流互感器校检的质量,就必须从校检工艺流程以及基本步骤切入,制定详细的校检工艺体系,并归纳出其中存在的主要注意点,寻找合适的排障措施。为此,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一)电流互感器的基本概念
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而制成,如图11,图12所示。电流互感器的整体是由闭合的铁心及绕组相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极少,需要串联在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会有线路几乎全部的电流通过,它的二次侧绕组匝数通常都会比较多,需要串接在测量仪表及保护回路中,在工作中的电流互感器,它的二次侧回路要始终是闭合的,也因此测量的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都会非常小,电流互感器工作时近乎短路。需要注意的是,电流互感器是把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 ,所以二次侧切不可开路。
图11 电流互感器
图12大型电流互感器
图13 普通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电流互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的基本相同,一次侧绕组的匝数(N1)比较少,可以直接串联在电源的线路中,一次侧负荷电流(I1)通过一次绕组的时候,会通过电磁感应来产生按比例缩小的二次电流(I2);二次侧绕组的匝数(N2)相对较多,与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形成串联的闭合回路,如图13所示。
(二)常见的电流互感器重要参数
目前,比较常见的电流互感器主要有:35kV SF6电流互感器、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等,主要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主变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重要参数表
设备名称
额定电压kv
设备最高电压kv
额定频率Hz
其他参数
35kV SF6电流互感器
35
40.5
50
额定扩大一次电流值(%)=120;功率因数cosj=0.8;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 峰值)=206V,雷电冲击截波耐受电压(kV 峰值)=220V,一次绕组工频耐受电压(kV方均根值、干试)=106V;二次绕组段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对地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之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匝间过电压(kV 峰值)=4.5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330
363
50
系统短路电流及时间:50kA/3s;额定一次电流I1n(A)=2*400; 额定二次电流I2n(A)=1A;额定扩大一次电流值(%)=120;功率因数cosj
(测量/P级/TP级)=0.8;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峰值)=1306kV;雷电冲击截波耐受电压(kV峰值)=1445kV;操作冲击耐受电压(kV峰值、湿试)=1056kV;二次绕组段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对地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之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匝间过电压(kV 峰值)=4.5;
当然,除了上表中展现的这两个比较常见的电流互感器之外,其他各类电流互感器也有着非常详细的参数标准,正因这些标准的存在,为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作提供了某些参考。例如:我们可以将校检结果与参数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来判断被测的电流互感器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些参数也是电流互感器校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
(三)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原则
电流互感器在很多器械设备中都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日常生产及运转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使用原则,尽可能的减少电流互感器校检失误,提高校检的整体质量。校检设备如图14所示。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原则具体如下:
第一,接线的串联原则。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须与被测电路之间进行串联,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电流互感器的正常使用要求;
第二,被测电流的大小应遵循适时变化原则。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误差,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被测电流的大小,使得电流的测量值更加精准。
第三,故障的及时处理原则。在电流互感器的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断路器突然失灵等故障,直接影响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对此,我们可以在发电机、变压器等回路中设置28个二次绕组的电流互感器,以此来降低故障的发生的概率。
目录
引言 1
一、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2
(一)电流互感器的基本概念 2
(二)常见的电流互感器重要参数 3
(三)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原则 4
二、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艺 5
(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校检 5
(二)绕组及末屏绝缘电阻校检 6
(三)极性校检 6
(四)变比校检 7
(五)励磁特性曲线校检 7
(六)主绝缘及末屏对地的及电容量校检 8
(七)交流耐压试验 8
(八)局部放电测试 9
三、电流互感器校检注意事项及排障措施 9
(一)电流互感器的校检注意事项 9
(二)电流互感器校检的排障措施 10
(三)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业的分析与展望 10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电流互感器的校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其对校检仪器、校检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电流互感器的校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将受到直接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生产任务陷入瘫痪状态,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相关检测人员来说,一旦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出现疏漏,那么整个校检结论都要作废,必须重新开始校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无论是从企业角度来看,还是从检测人员的角度来看,确定电流互感器校检工艺流程。长期实践经验无不表明:要想从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上提高电流互感器校检的质量,就必须从校检工艺流程以及基本步骤切入,制定详细的校检工艺体系,并归纳出其中存在的主要注意点,寻找合适的排障措施。为此,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一)电流互感器的基本概念
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而制成,如图11,图12所示。电流互感器的整体是由闭合的铁心及绕组相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极少,需要串联在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会有线路几乎全部的电流通过,它的二次侧绕组匝数通常都会比较多,需要串接在测量仪表及保护回路中,在工作中的电流互感器,它的二次侧回路要始终是闭合的,也因此测量的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都会非常小,电流互感器工作时近乎短路。需要注意的是,电流互感器是把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 ,所以二次侧切不可开路。
图11 电流互感器
图12大型电流互感器
图13 普通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电流互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的基本相同,一次侧绕组的匝数(N1)比较少,可以直接串联在电源的线路中,一次侧负荷电流(I1)通过一次绕组的时候,会通过电磁感应来产生按比例缩小的二次电流(I2);二次侧绕组的匝数(N2)相对较多,与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形成串联的闭合回路,如图13所示。
(二)常见的电流互感器重要参数
目前,比较常见的电流互感器主要有:35kV SF6电流互感器、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等,主要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主变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重要参数表
设备名称
额定电压kv
设备最高电压kv
额定频率Hz
其他参数
35kV SF6电流互感器
35
40.5
50
额定扩大一次电流值(%)=120;功率因数cosj=0.8;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 峰值)=206V,雷电冲击截波耐受电压(kV 峰值)=220V,一次绕组工频耐受电压(kV方均根值、干试)=106V;二次绕组段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对地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之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匝间过电压(kV 峰值)=4.5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330
363
50
系统短路电流及时间:50kA/3s;额定一次电流I1n(A)=2*400; 额定二次电流I2n(A)=1A;额定扩大一次电流值(%)=120;功率因数cosj
(测量/P级/TP级)=0.8;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峰值)=1306kV;雷电冲击截波耐受电压(kV峰值)=1445kV;操作冲击耐受电压(kV峰值、湿试)=1056kV;二次绕组段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对地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之间工频耐受电压(kV 方均根值)=3,二次绕组匝间过电压(kV 峰值)=4.5;
当然,除了上表中展现的这两个比较常见的电流互感器之外,其他各类电流互感器也有着非常详细的参数标准,正因这些标准的存在,为电流互感器的校检工作提供了某些参考。例如:我们可以将校检结果与参数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来判断被测的电流互感器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些参数也是电流互感器校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
(三)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原则
电流互感器在很多器械设备中都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日常生产及运转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使用原则,尽可能的减少电流互感器校检失误,提高校检的整体质量。校检设备如图14所示。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原则具体如下:
第一,接线的串联原则。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须与被测电路之间进行串联,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电流互感器的正常使用要求;
第二,被测电流的大小应遵循适时变化原则。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误差,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被测电流的大小,使得电流的测量值更加精准。
第三,故障的及时处理原则。在电流互感器的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断路器突然失灵等故障,直接影响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对此,我们可以在发电机、变压器等回路中设置28个二次绕组的电流互感器,以此来降低故障的发生的概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dq/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