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温度对超深冲钢退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字数:13104】
本文以超深冲钢DC06热轧板和冷轧退火板为研究对象。研究冷轧板810℃,840℃,870℃退火后晶粒尺寸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材料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其织构变化情况,得出最佳退火温度保证钢材综合性能达到最好。结果表明压下率相同,退火温度为810℃时的组织晶粒尺寸最小。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晶粒尺寸逐渐长大,晶粒形状趋向多边形等轴状。冷轧退火板中以{111}<110>,{111}<112>织构为主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含量增多,其次为{001}<110>和{112}<110>织构。其中{001}<110>织构含量先增后减870℃时接近消失。在退火再结晶过程中α纤维织构转变为γ纤维织构,受织构影响r值逐渐升高。断后伸长率随着退火温度增大至44.5%后变化不明显。n值以及抗拉强度、屈服强度Rp0.2以及硬度均随退火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目录
1.绪论 1
1.1引言 1
1.2深冲钢发展情况 1
1.2.1国内深冲钢发展 1
1.2.2国外深冲钢发展 2
1.3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3.1课题研究目的 3
1.3.2 课题研究意义 3
2.试验材料及方法 4
2.1试验材料 4
2.2加工工艺 4
2.3金相试验 5
2.4晶粒尺寸测量 5
2.5力学性能试验 5
3.金相试验分析 7
3.1显微组织分析 7
3.1.1热轧试样组织研究 7
3.1.2冷轧试样组织研究 8
3.2晶粒尺寸演变分析 9
3.3本章小结 11
4.退火组织对织构的影响 12
4.1 DC06冷轧退火板晶粒取向分布 12
4.2不同退火温度下织构的变化情况 13
4.3本章小结 16
5. DC06冷轧板力学性能分析 17
5.1显微硬度(HV)分析 17
5.1.1维氏硬度定义 17
5.1.2退火温度对硬度(HV)的影响 17
5.2伸长率A80分析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1 伸长率定义 18
5.2.2 退火温度对A80的影响 18
5.3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Rp0.2分析 18
5.3.1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Rp0.2定义 18
5.3.2退火温度对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Rp0.2的影响 19
5.4 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分析 20
5.4.1 r值和n值定义 20
5.4.2退火温度对r值和n值的影响 21
5.5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5.6本章小结 23
6.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1.绪论
1.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公路网的形成,各种交通使用环境的改善,汽车成为了目前社会人们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而经济的发展则使汽车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如今城镇居民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消费的主体。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汽车行业成为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具有巨大规模的经济效应。我国的汽车制造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于1956年10月,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到如今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8年1~5月,中国汽车产量累计达1199.3万辆,同比增长2%;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累计达2994.2万辆,同比增长3.2%。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销量从不到1000万辆增长到接近3000万辆。
伴随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汽车用高质量的薄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带动了钢铁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相关统计,一辆汽车的生产其百分之七十的原料为钢铁。而汽车车身复杂的曲面空间形状使得对于钢材深冲性能要求极高。现今汽车车身用钢的要求兼顾了环保、安全、轻量化、强度等方面特点。
汽车行业因为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使得各国钢铁产业加快了汽车用钢的研究以及开发,着重提高钢材的深冲性能以及质量以提高其经济效益。超深冲钢作为第三代冷轧深冲钢就是在此背景下研发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汽车冲压板的主要用钢[1]。
1.2深冲钢的发展情况
1.2.1国内深冲钢发展
国内汽车用钢板的发展是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较早之前已经完成普构钢CQ级、冲压DQ级以及深冲DDQ级通碳素结钢的生产。目前超深冲级EDDQ级、SEDDQ 级以及许多高强度BH钢和含磷RP钢是许多钢厂重点生产及研发的方向。如今生产的汽车用超深冲钢板满足于高成形性能、表面质量和涂饰性能等高档轿车的生产[2]。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具有极为强烈的{111}织构以及纯净的钢制和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具有超深冲性能。
宝钢是目前国内汽车用板最大的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汽车钢板数量最大,品种最齐全。而我国的IF钢便是由宝钢从1989年开始研发,在没有引进专利情况下完成了IF钢的开发。其1991年生产出第一批IF钢材性能与日本生产的商业板KTUX钢相当。经过几年的发展,宝钢通过自主研发已经掌握了从铁水预处理到转炉吹炼和连铸等工序的冶炼成套核心技术,其生产的钢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中五种主要的杂质元素总量能控制在80ppm以下。时至2017年宝钢已经开始批量生产600MPa级别的冷轧IF钢板以用于国内汽车生产,其生产的IF钢可以用于汽车和其他产业的诸多的方面需求。宝钢、武钢、鞍钢等企业为了提高钢材塑性应变比进行大量生产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冶炼、热轧工艺、冷轧压下率、退火制度等加工工艺对钢材深冲性能影响,在提高表面质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王先进教授为国内无间隙原子钢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曾发明WC法使得IF钢的深冲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超深冲钢r值达到3.25。
目录
1.绪论 1
1.1引言 1
1.2深冲钢发展情况 1
1.2.1国内深冲钢发展 1
1.2.2国外深冲钢发展 2
1.3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3.1课题研究目的 3
1.3.2 课题研究意义 3
2.试验材料及方法 4
2.1试验材料 4
2.2加工工艺 4
2.3金相试验 5
2.4晶粒尺寸测量 5
2.5力学性能试验 5
3.金相试验分析 7
3.1显微组织分析 7
3.1.1热轧试样组织研究 7
3.1.2冷轧试样组织研究 8
3.2晶粒尺寸演变分析 9
3.3本章小结 11
4.退火组织对织构的影响 12
4.1 DC06冷轧退火板晶粒取向分布 12
4.2不同退火温度下织构的变化情况 13
4.3本章小结 16
5. DC06冷轧板力学性能分析 17
5.1显微硬度(HV)分析 17
5.1.1维氏硬度定义 17
5.1.2退火温度对硬度(HV)的影响 17
5.2伸长率A80分析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1 伸长率定义 18
5.2.2 退火温度对A80的影响 18
5.3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Rp0.2分析 18
5.3.1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Rp0.2定义 18
5.3.2退火温度对抗拉强度以及屈服强度Rp0.2的影响 19
5.4 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分析 20
5.4.1 r值和n值定义 20
5.4.2退火温度对r值和n值的影响 21
5.5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5.6本章小结 23
6.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1.绪论
1.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公路网的形成,各种交通使用环境的改善,汽车成为了目前社会人们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而经济的发展则使汽车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如今城镇居民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消费的主体。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汽车行业成为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具有巨大规模的经济效应。我国的汽车制造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于1956年10月,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到如今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8年1~5月,中国汽车产量累计达1199.3万辆,同比增长2%;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累计达2994.2万辆,同比增长3.2%。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销量从不到1000万辆增长到接近3000万辆。
伴随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汽车用高质量的薄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带动了钢铁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相关统计,一辆汽车的生产其百分之七十的原料为钢铁。而汽车车身复杂的曲面空间形状使得对于钢材深冲性能要求极高。现今汽车车身用钢的要求兼顾了环保、安全、轻量化、强度等方面特点。
汽车行业因为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使得各国钢铁产业加快了汽车用钢的研究以及开发,着重提高钢材的深冲性能以及质量以提高其经济效益。超深冲钢作为第三代冷轧深冲钢就是在此背景下研发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汽车冲压板的主要用钢[1]。
1.2深冲钢的发展情况
1.2.1国内深冲钢发展
国内汽车用钢板的发展是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较早之前已经完成普构钢CQ级、冲压DQ级以及深冲DDQ级通碳素结钢的生产。目前超深冲级EDDQ级、SEDDQ 级以及许多高强度BH钢和含磷RP钢是许多钢厂重点生产及研发的方向。如今生产的汽车用超深冲钢板满足于高成形性能、表面质量和涂饰性能等高档轿车的生产[2]。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具有极为强烈的{111}织构以及纯净的钢制和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具有超深冲性能。
宝钢是目前国内汽车用板最大的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汽车钢板数量最大,品种最齐全。而我国的IF钢便是由宝钢从1989年开始研发,在没有引进专利情况下完成了IF钢的开发。其1991年生产出第一批IF钢材性能与日本生产的商业板KTUX钢相当。经过几年的发展,宝钢通过自主研发已经掌握了从铁水预处理到转炉吹炼和连铸等工序的冶炼成套核心技术,其生产的钢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中五种主要的杂质元素总量能控制在80ppm以下。时至2017年宝钢已经开始批量生产600MPa级别的冷轧IF钢板以用于国内汽车生产,其生产的IF钢可以用于汽车和其他产业的诸多的方面需求。宝钢、武钢、鞍钢等企业为了提高钢材塑性应变比进行大量生产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冶炼、热轧工艺、冷轧压下率、退火制度等加工工艺对钢材深冲性能影响,在提高表面质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王先进教授为国内无间隙原子钢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曾发明WC法使得IF钢的深冲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超深冲钢r值达到3.2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