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灰霾天气特征分析(附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颗粒物造成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灰霾天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环境灾害和污染事件。据文献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南京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下降,灰霾天急剧增加2004-2008年以观测为准,霾出现总共1503 时次, 其中2004年出现222次,2005年308次,2006年292次, 2007年302次,2008年出现379次。灰霾的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论文针对南京市2013年灰霾天气频发的现象,统计2013年南京市灰霾发生的情况,分析灰霾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并由此探究原因初步得出减少灰霾发生的办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数据收集与灰霾判定2
1.1数据收集 2
1.2灰霾的判定 2
1.2.1灰霾的定义2
1.2.2灰霾判定的难点2
1.2.3灰霾判定的依据3
2结果与分析4
2.1结果4
2.2 分析5
3 讨论 5
3.1灰霾的形成与演化5
3.2 如何应对灰霾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附录A 2013年南京市湿度、能见度统计819
图1 2013年各月霾日数统计图4
图2 2013年各季节霾发生所占比例4图3 2013年各级别霾所占比例4
表 1 不同国际机构的雾 / 轻雾 / 霾的标准3
表2 2013年各月霾天数统计表4
2013年南京市灰霾天气特征分析
引言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颗粒物造成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灰霾天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环境灾害和污染事件。当前,在中国部分区域存在4个灰霾天气严重地区: 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
研究表明,南京地区1970s中期199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s 中期, 工业大发展,空气质量下降, 霾天急剧增加;19952000年期间, 霾出现的频率略有下降;20002005年, 霾天又明显增多。数据统计:20042008年以观测为准,霾出现总共1503 时次, 其中2004年出现222次,2005年308次,2006年292次, 2007年302次,2008年出现379次。[2]
南京的霾发生整体呈现多次且稳定的状态,。本文将利用www.wundergroud2013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 统计2013年南京市灰霾发生的情况,分析灰霾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并由此探究原因初步得出减少灰霾发生的办法。
1 数据收集与灰霾判定
1.1 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www.wunderground.com
1.2 灰霾判定
1.2.1 灰霾的定义
气象学对霾早有定义,但语焉不详。霾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文化在3000多年前对霾亦有提及。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扬沙、尘卷风、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而现代社会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与光化学转化形成的细粒子二次气溶胶,可形成灰霾(特指人类活动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诱发的低能见度事件),致使能见度下降。[3]简言之,灰霾其实就是气溶胶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而灰霾的等级可以划分为重度霾、中度霾、轻度霾、轻微霾。
1.2.2 灰霾判定的难点
由灰霾的定义可以看出判定灰霾主要是两个依据:湿度、能见度。但由于雾和霾都是在高湿度条件下的低能见度事件,如何通过这两个指标进行判定使得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 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成为灰霾判定中的难点。以下我们从定义、形成机理、识别三个方面来探讨雾和霾的区别以最终确定霾的判定依据。
1.2.2.1雾与霾的定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m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m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4]
1.2.2.2雾与霾的形成机理
近地层大气中每时每刻总是有霾粒子存在,而雾滴的存在是少见或罕见的, 降温是大气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重要机制。由于霾粒子非常细小,受曲率约束,在自然界中的霾通过吸湿过程增长成雾滴几乎是不可能的。[5]
1.2.2.3雾与霾的识别
雾与霾的识别是一个不断修正改进的过程,而且存在地域特色,不同的国际机构对雾与霾的识别也有所差异。
表 1 不同国际机构的雾 / 轻雾 / 霾的标准

轻雾

WMO报告266号[6]
能见度<1000m
相对湿度通常接近100%
相对湿度通常低于100%
相对湿度<80%左右
WMO 报告8号[7]
能见度<1000m
能见度≥1000m
相对湿度较高
能见度>1km,相对湿度小于某个百分比,如80%
WMO报告782号[8]
能见度<1000m
能见度10005000m,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