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但随着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土地资源供给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增长速度,成为了影响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本文以土地利用结构及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总结与归纳演绎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位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南京市2012-2016年土地利用结构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农用地面积和南京市GDP增长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负相关;建设用地规模与南京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土地资源配置不单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 2
1.理论分析法 2
2.文献总结与归纳演绎法 2
3.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研究 2
(二)关于土地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3
三、 理论界定 3
(一)概念界定 3
1.土地资源 3
2.资源配置 3
(二)理论基础 3
1.可持续发展理论 3
2.区位理论 3
四、南京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一)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4
(二)南京市土地利用特点 4
(三)南京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1.农用地面积变化对第一产业产值影响 4
2.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对第二、第三产业影响 5
3.土地结构与居民生活水平 6
4.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产值结构关系 6
5.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分析 7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7
(一)结论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政策建议 8
1.基于生态保护原则,运用合理方式调整农用地面积 8
2.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调控好建设用地规模 8
3.增强土地资源配置的可持续性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类有限的资源,在时间及空间上通过相对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组合配置,使之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利用,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来满足人类日渐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土地作为生存发展所需的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是我们所能进行各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土地利用则是人类占用土地、使用土地的最终目的。基于土地的自然特性,人类把土地作生产与生活的场所,以此向土地索取生产生活资料。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在土地利用方面将面临着更多挑战。而土地的经济特性,是指其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必需的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中主要涵盖了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多方向性、土地利用的相对分散性等方面。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各个地区都起到领跑作用。但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将给土地带来更大压力,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农业用地规模不断减少,在这过程中土地资源消耗与日俱增。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调整产业布局、通过现代化建设对旧城进行更新改造等举措,都会引起土地利用格局由点到面发生变化。因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必然成为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致力于促进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
地少人多造成的耕地资源紧缺是我国目前的一个基本现状,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亟待改善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又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导致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指出,需加大力度落实好对耕地的保护,同时要提高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要走出一条土地利用的新道路。该通知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土地资源在供给和利用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合理性,因此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被提出。土地具有适宜性、社会经济性等特性,当这些特性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良好匹配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土地的综合效益,从而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推动相关配置问题的解决。通过对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配置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支撑的过程,既能够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也将有利于制定相关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政策。本文从南京市用地结构布局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定性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来探讨今后南京市相关的规划方向。同时对现存的配置状况提出灵活有效的调节的方案,以期在南京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
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区位理论为理论基础。
2.文献总结与归纳演绎法
运用已有的关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文献资料。从理论和政策层面,对南京市农用地、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关于如何进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提出建议。
3.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首先,本文对包括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内的数据整体规律作出基本判断;其次,进一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文献综述
(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研究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都将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带来一定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土地科学方面的研究聚焦于我国土地资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影响。
王万茂(1996)认为,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开发利用选择性,是人类生产所必需的要素。土地资源配置是土地资源在时空上、部门间数量的分布状态。
倪绍祥、刘彦随(1999)认为,可以将土地资源配置简单界定为,通过科学技术的改进、管理手段的完善,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多维度组合设计,以此来维系土地系统平衡、保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最优化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