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附件)

摘 要据国际内部控制委员会的相关研究证实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该缺陷可能导致企业做出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恶劣举动。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国际上的内部控制理论已逐渐趋于成熟,现在世界各国执行的内部控制理论都是基于COSO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内部控制明确的目标可保证公司各个生产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成本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所在,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公司的运营成本由于内部控制的细化而得以全面降低,保证了企业高额利润的实现。近年来,航空公司在航空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高额的利润。但应当看到的是,公司的利润与收入的快速增长由于高额的成本而变得不成比例,航空公司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遇到了十分多的阻碍。本文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以达到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最终保证公司的赢利能力,推动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
2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4
2.1内部控制的概念 4
2.2 COSO内部控制框架 4
3 COSO框架下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6
3.2 利用COSO框架分析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4 COSO框架下改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解决方案 11
4.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1
4.2 降低内外部控制风险 11
5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5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由于西方国家发展较早,在内部控制问题方面早已研究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我国企业在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管理水平是可渐渐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企业家经过二三十年的实践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渐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正在紧锣密鼓地探究如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我国各大商业性银行及非银行等金融机构自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来普遍都开展了整章建制工作,这一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凭借快速的经济涨幅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迅速成为整个亚洲地区最具有吸引力的客户,各大航空公司争相竞争。中国航空公司的载客量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翻了整整一倍,2015年已达到惊人的2.38亿人次。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仅次于美国,而在航空市场上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国购买飞机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但是应当看到的是,利润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并没有多少。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我国2015年唯一盈利的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都出现了亏损现象。薄弱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导致我国的航空公司在高速发展时利润与发展速度不成正比的直接原因。本文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以达到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最终保证公司的赢利能力,推动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丁乾桀(2013)就海南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戴文涛(2013)就中国航空的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进行了分析,均得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结论。Sheppey T, Mcgill R(2013)就英国国内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Caplan D(2014)分析了美国通用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和管理上存在的其他问题,也同样指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2.1 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内部控制理论是需要持续完善和发展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内部控制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超过任何历史阶段的发展速度,美国的COSO报告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下面就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十五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该阶段的主要表现类型是内部牵制。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可以独立的控制公司的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是这一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
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该时期对内部控制有了初步的定义,即保护企业资产,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内部控制的宗旨,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使得上述几项指标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内部控制的结构形成阶段。首次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构成,即为保证企业取得特定的目标而设定的相应政策及程序。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一个突破性成就。
第四个阶段是成长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该阶段是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形成阶段。COSO委员会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本文正是基于这五个要素对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
第五个阶段是全面风险管理形成的阶段。二十一世纪初,风险管理项目咨询委员会在COSO委员会的主持下正式成立。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明确提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2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导致诸多企业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公司的日常运营的章程中并没有加入内部控制条例。我国虽然有一些成功的内部控制案例,但更多的还是诸多的知名企业由于其薄弱的企业内部控制而失利的例子,这带给我们的警示作用是十分深刻的。
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的英文缩写,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
会计信息失真是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不仅会对企业日常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扰乱市场的经济秩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银广夏、海鑫钢铁、亿安科技、春都、“德隆航母”等造假黑幕案件。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有些企业来说都形同虚设,混乱的管理以及失控的财务收支使得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严重影响。更有个别的企业领导人做出挪用企业资金、侵吞国家和集体资产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为了片面追求表面上的业绩,有些企业领导会做出违反程序、盲目投资等错误行为,从而导致企业投资黑洞现象的发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
2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有两种理解方法,一种是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一个动词或者是一个名词,它可以被视为采取的行动或者是行动的结果,另外就像现在的专业著作所定义的那样,“内部控制”是以手段为导向的,就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更确切的说,COSO委员会也是更倾向于第二种理解,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管理者预期的一般或特定目标的手段。
内部控制的发展层次各有不同,简化起见,我们把内部控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最低层次的,位于这一层的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存在大量的风险和变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第层,企业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准则,能够预防和处理一些事件,但有时还是无力应对。位于第层次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高,管理层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可以在事后及时处理,提高企业稳定性和竞争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7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