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南京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20200501124918]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符合我国国情的民生工程,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基于此,本课题对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备现状,社区居民对服务人员的了解度、满意度及期望。基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科学、健康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研究方法 4
(一)调查对象 4
(二)资料收集方法 4
(三)分析方法 4
二、服务人员需求分析 4
(一)基本情况 4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4
1. 对服务人员的期望 5
(1)性别期望 5
(2)年龄期望 5
(3)文化程度期望 5
(4)人员类型期望 5
2. 对服务内容的期望 5
(1)重视焦点 5
(2)内容期望 5
(3)费用期望 6
3.对互助养老的认知 6
三、服务供给分析 6
(一)服务人员基本信息 7
1.服务人员总人数 7
2.服务人员年龄、性别 7
3.服务人员文化程度 7
4.服务人员来源 7
(二)服务内容 7
1.从业资格与技能培训 7
2.待遇水平与管理监督 8
(三)互助养老的发展状况 8
四、服务人员供求对比分析 8
(一)服务人员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8
1.服务人员的供求对比 8
(1)年龄与性别 8
(2)文化程度 8
(3)人员类型 9
2.服务人员的问题分析 9
(2)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化建设滞后 9
(3)待遇水平偏低,缺少监督机制 9
(4)志愿者人员建设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 9
(二)服务内容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9
1.服务内容的供求对比 9
2.服务内容的问题分析 10
(三)服务费用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10
1.服务费用的供求对比 10
2.服务费用的问题分析 10
(四)互助养老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10
1.互助养老的供求对比 10
2.互助养老的问题分析 10
五、相关对策建议与展望 10
(一)相关对策建议 10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11
2.明确资金供给主体,扩大资金投入 11
3.扩大服务人员数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11
4.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 11
5.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 11
(二)展望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调查问卷 14
问卷1(需求调查) 14
问卷2(供给调查) 17
南京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引言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勇2012年10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25年,将突破3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逐步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居家养老模式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因此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得较为成熟,目前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性病和艾滋病毒、糖尿病、肥胖预防、精神疾病等病种的研究(Bao Y, Casalino L, Pincus H., 2013),以及现代高科技对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Lozano H, Hernáez I, Camarena J., 2012)。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利弊则较少提及。
目前我国相关学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较多,涉及内容也较多。主要表现为社区居家养老现存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养老观念的落后(李兵水,2013),相关政策不统一(赵丽宏,2007),政策制定较落后(左安琪,2011;梁时民,2011),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张奇林、赵青,2012;冯晓娟,2012),规模较小,所以规模效应没能充分发挥(孙泽宇,2007;王波,2009),服务人员职业认同感较差(邓莎,2011;李靓,2011),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张咏梅,2011;于力,2012),监督主体较少(鱼洁,2011)等。相关解决措施主要表现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与相关法律(金文勇,2011;张国平,2011),明确资金供给主体,扩大资金投入(张度,2011),扩大服务人员数量(鲍烨明,2009;石建斌,2012),提高服务人员素质(隗苗苗,2011;罗立政,2012),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韩家新,2011)等。但是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研究较少,多数停留在理论经验层次,不能从文章中了解到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具体运作。另外,我国居家养老起步晚、发展快,所以可以借鉴外国相关经验教训,为我国居家养老的良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我国对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翻译得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旨在调查了解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满意度及期望,了解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基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对如何扩大完善养老服务人员,丰富服务内容、促进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实现全面覆盖的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需求部分选取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区居民个体为调查对象;供给部分以南京市玄武区和鼓楼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对象。涉及218名居民,3个主要的服务中心,分别为鼓楼区的“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玄武区的“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鼓楼区的“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二)资料收集方法
对需求部分的居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理解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以及需求期望,争取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对供给部分的服务中心,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目前提供服务的模式、服务人员的相关情况、服务内容的主要内容等。
(三)分析方法
问卷数据通过问卷数据通过SPSS17.0和WPS13版Excel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次、频率、百分比和交叉列联分析等。
二、服务人员需求分析
(一)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218份,合格率100%。其中鼓楼区和玄武区各占50.46%和49.54%;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8.62%和51.38%;已退休和未退休的分别占26.15%和73.85%。在年龄分布上,为了调查目前高龄老人的养老状况,所以在218名调查对象中,7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占了18.35%。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学历的占多数,约为37.61%;其次为小学及以下的,约为21.56%;本科(大专)及以上的(21.10%)和高中(中专)(17.89%)的相差较小;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所占比例最少,为1.83%。在调查对象退休前或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中,企业单位的占50.46%,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5.69%,个体占14.22%,其他职业者和无工作者分别占5.96%和3.67%。同时,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且配偶健在的占83.49%,丧偶的比例为14.68%,离婚和未婚的比例均少于1%。在子女数量方面,有3个孩子的占比较大,为49.54%,有2个孩子占31.19%,有4个孩子的占15.6%。总体而言,调查对象子女数量较多。此外,60.55%的调查对象不和子女一起居住。在个人收入方面:34.40%的调查对象个人月收入为1500-2000元,17.43%的为3000元及以上;1500元及以下收入的占比较少。这些收入来源主要是退休金(66.06%)、子女赡养(34.86%)、在职工资(24.31%)等。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符合我国国情的民生工程,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基于此,本课题对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备现状,社区居民对服务人员的了解度、满意度及期望。基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科学、健康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研究方法 4
(一)调查对象 4
(二)资料收集方法 4
(三)分析方法 4
二、服务人员需求分析 4
(一)基本情况 4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4
1. 对服务人员的期望 5
(1)性别期望 5
(2)年龄期望 5
(3)文化程度期望 5
(4)人员类型期望 5
2. 对服务内容的期望 5
(1)重视焦点 5
(2)内容期望 5
(3)费用期望 6
3.对互助养老的认知 6
三、服务供给分析 6
(一)服务人员基本信息 7
1.服务人员总人数 7
2.服务人员年龄、性别 7
3.服务人员文化程度 7
4.服务人员来源 7
(二)服务内容 7
1.从业资格与技能培训 7
2.待遇水平与管理监督 8
(三)互助养老的发展状况 8
四、服务人员供求对比分析 8
(一)服务人员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8
1.服务人员的供求对比 8
(1)年龄与性别 8
(2)文化程度 8
(3)人员类型 9
2.服务人员的问题分析 9
(2)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化建设滞后 9
(3)待遇水平偏低,缺少监督机制 9
(4)志愿者人员建设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 9
(二)服务内容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9
1.服务内容的供求对比 9
2.服务内容的问题分析 10
(三)服务费用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10
1.服务费用的供求对比 10
2.服务费用的问题分析 10
(四)互助养老的供求对比与问题分析 10
1.互助养老的供求对比 10
2.互助养老的问题分析 10
五、相关对策建议与展望 10
(一)相关对策建议 10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11
2.明确资金供给主体,扩大资金投入 11
3.扩大服务人员数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11
4.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 11
5.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 11
(二)展望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调查问卷 14
问卷1(需求调查) 14
问卷2(供给调查) 17
南京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引言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勇2012年10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25年,将突破3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逐步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居家养老模式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因此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得较为成熟,目前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性病和艾滋病毒、糖尿病、肥胖预防、精神疾病等病种的研究(Bao Y, Casalino L, Pincus H., 2013),以及现代高科技对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Lozano H, Hernáez I, Camarena J., 2012)。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利弊则较少提及。
目前我国相关学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较多,涉及内容也较多。主要表现为社区居家养老现存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养老观念的落后(李兵水,2013),相关政策不统一(赵丽宏,2007),政策制定较落后(左安琪,2011;梁时民,2011),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张奇林、赵青,2012;冯晓娟,2012),规模较小,所以规模效应没能充分发挥(孙泽宇,2007;王波,2009),服务人员职业认同感较差(邓莎,2011;李靓,2011),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张咏梅,2011;于力,2012),监督主体较少(鱼洁,2011)等。相关解决措施主要表现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与相关法律(金文勇,2011;张国平,2011),明确资金供给主体,扩大资金投入(张度,2011),扩大服务人员数量(鲍烨明,2009;石建斌,2012),提高服务人员素质(隗苗苗,2011;罗立政,2012),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韩家新,2011)等。但是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研究较少,多数停留在理论经验层次,不能从文章中了解到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具体运作。另外,我国居家养老起步晚、发展快,所以可以借鉴外国相关经验教训,为我国居家养老的良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我国对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翻译得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旨在调查了解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满意度及期望,了解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基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对如何扩大完善养老服务人员,丰富服务内容、促进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实现全面覆盖的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需求部分选取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区居民个体为调查对象;供给部分以南京市玄武区和鼓楼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对象。涉及218名居民,3个主要的服务中心,分别为鼓楼区的“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玄武区的“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鼓楼区的“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二)资料收集方法
对需求部分的居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理解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以及需求期望,争取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对供给部分的服务中心,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目前提供服务的模式、服务人员的相关情况、服务内容的主要内容等。
(三)分析方法
问卷数据通过问卷数据通过SPSS17.0和WPS13版Excel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次、频率、百分比和交叉列联分析等。
二、服务人员需求分析
(一)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218份,合格率100%。其中鼓楼区和玄武区各占50.46%和49.54%;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8.62%和51.38%;已退休和未退休的分别占26.15%和73.85%。在年龄分布上,为了调查目前高龄老人的养老状况,所以在218名调查对象中,7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占了18.35%。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学历的占多数,约为37.61%;其次为小学及以下的,约为21.56%;本科(大专)及以上的(21.10%)和高中(中专)(17.89%)的相差较小;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所占比例最少,为1.83%。在调查对象退休前或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中,企业单位的占50.46%,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5.69%,个体占14.22%,其他职业者和无工作者分别占5.96%和3.67%。同时,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且配偶健在的占83.49%,丧偶的比例为14.68%,离婚和未婚的比例均少于1%。在子女数量方面,有3个孩子的占比较大,为49.54%,有2个孩子占31.19%,有4个孩子的占15.6%。总体而言,调查对象子女数量较多。此外,60.55%的调查对象不和子女一起居住。在个人收入方面:34.40%的调查对象个人月收入为1500-2000元,17.43%的为3000元及以上;1500元及以下收入的占比较少。这些收入来源主要是退休金(66.06%)、子女赡养(34.86%)、在职工资(24.31%)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