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合区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研究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但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是无限的,在有限投入与无限的需求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便形成永存的矛盾。当财政投入不再是公共文化服务力提升的主要动力,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效率和有效性,以较少的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进而达到动态的供需平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也将是解决矛盾的最佳出路。作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农家书屋”,财政投入建设近十年,其服务能力和效益如何,值得思考。本文以南京六合区农家书屋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探索如何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
目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意义 2
(一)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公益与效益的并行 2
1、农家书屋服务效能阐释 2
2、提高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是公益性、公平性、均等化的进阶要求 2
(二)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角色 2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律使然 2
2、服务型政府的内化要求 3
(三)农家书屋服务效能评估方法 3
二、六合区农家书屋建设及服务情况 4
(一)六合区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4
(二)六合区农家书屋的服务情况 5
三、影响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的因素分析 8
(一)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8
(二)服务体系的完整度与针对性 9
(三)持续性财政投入及监督体系的完善情况 9
(四)管理规范 9
(六)公众参与度 9
四、六合区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路径探索 10
(一)政策法规是基本,执行是关键 10
(二)对接县区公共图书馆,完整农家书屋服务体系 10
(三)建立评估体系,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10
(四)转变政府角色,引入市场机制 10
(五)依据实际,转换设定阶段性可实现的目标 10
(六)增加农家书屋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参与度 10
结束语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br />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关于南京六合区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研究
引言
农家书屋发展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于农家书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家书屋的制度建设、书屋管理、财政供给、公共图书系统等几方面。而对于服务效能的研究成果,知网成果数为零,仅有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研究成果20篇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29篇。不可否认,从农家书屋的机制建设、管理模式探讨、供给来源与发展探索,近十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农家书屋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正向意义。但是,通过仔细梳理以往的研究,也发现目前对于农家书的研究存在很大的问题。关于农家书屋的研究陷入怪圈,大部分理论研究侧重于对于农家书屋运行存在的问题研究,归结于农家书屋的体制归属问题;对于其管理混乱,归根于没有公共图书馆的成熟运行机制。所以,对农家书屋发展的管理困境、供给困境到底该如何解决,实则成为农家书屋研究未完成课题。针对已有农家书屋已有的建设基础,其产生的影响如何,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如何,甚少探索。
综上,对于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的研究成为当下非常紧急且重要的课题,无论是对于农家书屋、服务型政府还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都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一、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公益与效益的并行
1、农家书屋服务效能阐释
“服务效能”是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中衍生的新词汇,在国际公共服务研究中,通常有绩效一词与之含义相近。“服务效能”的首次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高服务效能”,是继“全覆盖”“普遍均等”“标准化”后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又一新要求,并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新要求进行系统阐述。[]“提高服务效能”顾名思义,包含两层含义,即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益,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性。
“公共文化服务力”则是指是国家和政府等机构,依托公共财政、公共政策等各类公共文化资源为基本支撑,向公民大众生产提供基本性和非基本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公共文化服务所必须具备的综合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则是在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对公众产生的正向效益,也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的实现程度。[]
2、提高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是公益性、公平性、均等化的进阶要求
由于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其带给人们的利益要大于生产的成本,私人不愿提供该类产品和服务,政府则成为公共经济活动的中心,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者是国家和政府。也就赋予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极强的公益性、公平性以及均等化的要求。
在一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初,由于区域差异,在城乡差异较大,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上往往是着重强调其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成为公民的文化权利的一部分。
但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单纯的强调公益性、公平性、均等化,无法再满足其发展要求,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具有极强的公益性,此前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研究和实践中,多是侧重于如何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达到其公益性的目的。但是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回报率却鲜有问津。而从维度来看,绩效的内涵丰富,是一个多维构念。一般认为绩效包括 “3E”,即经济性 ( economy) 、效率性 ( efficiency) 和效果性 ( effectiveness) ,但也有人认为绩效还包括公平性 ( equity) ,即成为 “4E”。[]
因此,在强调提高服务效能本身的同时,就涵盖了对公益性、均等化、公平性的要求。均等化、公平化既是保证一定服务效能的前提,也是服务效能提升的溢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的进阶要求。
(二)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角色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律使然
经过“十一五”建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长足发展,覆盖城乡,以基层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络体系和建设机制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建立“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完整化、可持续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