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目 录
1 引言1
2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2
2.1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2
2.11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的运用 2
2.12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3
2.13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运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
2.2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 5
2.21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的运用 5
2.22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6
2.23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运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6
3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比较 7
3.1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对立性 7
3.2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性 8
结 语 10
致 谢 11
注 释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在党政机关的政务、办公活动中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如今,公文在日常的党政办公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来的是研究公文的学者越来越多,而在对公文的研究当中,对公文写作的研究堪称研究重点所在。随着对党政公文写作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党政公文的写作思维研究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理所应当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人的思维是抽象的存在,如果没有具体的描述,思维的内容是不会被这个人以外的其他人所理解,而文字就是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经过准确、形象的文字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述之后,由读者从文章中获取具体化的信息,从而得到作者索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再者,公文写作的过程的本身就是由写作者的思维具现化为有规范体式的文字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字作品的本质就是写作者思维物质化的结果。“思维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马克思《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林焕平《高尔基论文学》)”[1]由此可见,在由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不是“写”而是“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文章的展开路线、内容的叙述、表达方法以及文章的行文结构等,直接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再者,写作本身强调“主题先行”和“意在笔先”,公文写作尤为如此,撰稿者首先要按照领导或领导集体的授意进行了解知悉,然后再收集材料,最后进行撰稿。但是人们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当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和看重公文的外部形态构成而忽视了对思维方式正确性的把握,让创作过程成为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迁移的过程,结果就容易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和要传达的思想相去甚远,难以得到其要领。[2]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以来自国家国务院网站的党政公文写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写作者思维方式的表现形态和本质上入手研究,探讨公文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特征以及公文写作构思原则等问题。
2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
“所谓人类的思维方式,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是指人类思维的客观对象只有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本质两类不同的内容而说的。”[3]本文在这里以公文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作为讨论对象,即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1 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始终是以“象”作为构思的基本单位的,而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的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主体的联想和想象。抽象的思维的具体化就是作者对脑海中的形象用实际的媒介(语言文字等)表达出来,这体现在公文当中就主要表现在公文中修辞格的运用,如引用,比喻,排比,重复等。
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作家们习惯借助形象来反映生活,从有特性、个性的的事物上加之以思想创造,构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从而表达作者的艺术思想。虽然形象思维大多运用在艺术创作当中,但不代表形象思维在公文创作中无用武之地,形象思维在公文写作过程当中的体现主要在于公文写作前形象思维的过程,是执笔者对各种信息的接收、传递、汇总处理和存储的复杂的过程,是公文创作主体对各信息客体的本质与价值的判断把握的过程,其信息价值的大小和所制发文件的实际效用如何,将会直接体现在由公文写作者经过文字处理的对信息的形象的价值判断之后所形成的文件之中,[4]也就是说,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作者手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为在不同的作者大脑中有差别的形象思维方式,从而会创作出不一样的文字作品。
2.1.1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的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运用主要是借助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借喻、排比、引用、反复以及语句简缩等。
借代是公文中运用得较多的修辞方式,也是形象思维最直观的体现。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而是用另一种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形象,加深人们的感受。5]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中,“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里的“米袋子”指代粮食,“菜篮子”指代蔬菜和副食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提到,“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特色农产品、医药、食品、传统手工业、民族产业等走出去,培育创新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
例句中所提到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通过将多个词语缩减概括成较少词语短语的方法,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这就是对形象思维的运用。同样的例子还有“三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简称,“三包”是“包修”、“包换”和“包退”的简称等。
和词语概括类似的还有词语简缩,也就是将多个词语节缩成较少的词语节,同样可以达到语言流畅的效果,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缩简为“十三五”、“城市建设局”简缩为“城建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缩为“全国人大”、“政治协商会议”简缩为“政协”等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的附件(工作要求)中,“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联席会议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本部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要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
例文中“要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这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里对排比的恰当运用使得语言结构变得整齐匀称,增加了语言在音律和形式上的美感。
2.1.2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形象思维的本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以事物的表象作为参考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的性质使形象思维本身具有主观和片面这两种局限性,形象的产生和塑造过分依赖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片面的感性认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例如在借喻这一辞格在公文中运用的时候,需要以保证公文的预提特点为前提,写作者所运用的借体必须庄重严肃且为人熟知,否则便不适合运用在公文当中。形象思维的这一特征使其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不错的用武之地,毕竟艺术是允许缺陷甚至错误的,这些不足有时候还可能反倒成为不可模仿的美,但公文创作不同于艺术,党和国家一切方针政策的实施,指示、报告工作、反馈信息和法令法规的颁布等都是通过公文等应用文作为传播媒介得以实施的,所以其严谨性要远高于艺术。形象思维在公文创作中必然是不可或缺却又容不得一点失误的存在。
1 引言1
2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2
2.1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2
2.11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的运用 2
2.12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3
2.13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运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
2.2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 5
2.21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的运用 5
2.22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6
2.23公文写作中的抽象思维运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6
3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比较 7
3.1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对立性 7
3.2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性 8
结 语 10
致 谢 11
注 释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在党政机关的政务、办公活动中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如今,公文在日常的党政办公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来的是研究公文的学者越来越多,而在对公文的研究当中,对公文写作的研究堪称研究重点所在。随着对党政公文写作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党政公文的写作思维研究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理所应当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人的思维是抽象的存在,如果没有具体的描述,思维的内容是不会被这个人以外的其他人所理解,而文字就是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经过准确、形象的文字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述之后,由读者从文章中获取具体化的信息,从而得到作者索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再者,公文写作的过程的本身就是由写作者的思维具现化为有规范体式的文字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字作品的本质就是写作者思维物质化的结果。“思维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马克思《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林焕平《高尔基论文学》)”[1]由此可见,在由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不是“写”而是“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文章的展开路线、内容的叙述、表达方法以及文章的行文结构等,直接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再者,写作本身强调“主题先行”和“意在笔先”,公文写作尤为如此,撰稿者首先要按照领导或领导集体的授意进行了解知悉,然后再收集材料,最后进行撰稿。但是人们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当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和看重公文的外部形态构成而忽视了对思维方式正确性的把握,让创作过程成为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迁移的过程,结果就容易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和要传达的思想相去甚远,难以得到其要领。[2]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以来自国家国务院网站的党政公文写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写作者思维方式的表现形态和本质上入手研究,探讨公文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特征以及公文写作构思原则等问题。
2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
“所谓人类的思维方式,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是指人类思维的客观对象只有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本质两类不同的内容而说的。”[3]本文在这里以公文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作为讨论对象,即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1 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始终是以“象”作为构思的基本单位的,而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的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主体的联想和想象。抽象的思维的具体化就是作者对脑海中的形象用实际的媒介(语言文字等)表达出来,这体现在公文当中就主要表现在公文中修辞格的运用,如引用,比喻,排比,重复等。
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作家们习惯借助形象来反映生活,从有特性、个性的的事物上加之以思想创造,构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从而表达作者的艺术思想。虽然形象思维大多运用在艺术创作当中,但不代表形象思维在公文创作中无用武之地,形象思维在公文写作过程当中的体现主要在于公文写作前形象思维的过程,是执笔者对各种信息的接收、传递、汇总处理和存储的复杂的过程,是公文创作主体对各信息客体的本质与价值的判断把握的过程,其信息价值的大小和所制发文件的实际效用如何,将会直接体现在由公文写作者经过文字处理的对信息的形象的价值判断之后所形成的文件之中,[4]也就是说,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作者手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为在不同的作者大脑中有差别的形象思维方式,从而会创作出不一样的文字作品。
2.1.1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的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形象思维运用主要是借助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借喻、排比、引用、反复以及语句简缩等。
借代是公文中运用得较多的修辞方式,也是形象思维最直观的体现。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而是用另一种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形象,加深人们的感受。5]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中,“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里的“米袋子”指代粮食,“菜篮子”指代蔬菜和副食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提到,“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特色农产品、医药、食品、传统手工业、民族产业等走出去,培育创新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
例句中所提到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通过将多个词语缩减概括成较少词语短语的方法,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这就是对形象思维的运用。同样的例子还有“三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简称,“三包”是“包修”、“包换”和“包退”的简称等。
和词语概括类似的还有词语简缩,也就是将多个词语节缩成较少的词语节,同样可以达到语言流畅的效果,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缩简为“十三五”、“城市建设局”简缩为“城建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缩为“全国人大”、“政治协商会议”简缩为“政协”等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的附件(工作要求)中,“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联席会议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本部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要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
例文中“要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这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里对排比的恰当运用使得语言结构变得整齐匀称,增加了语言在音律和形式上的美感。
2.1.2 公文写作中形象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形象思维的本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以事物的表象作为参考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的性质使形象思维本身具有主观和片面这两种局限性,形象的产生和塑造过分依赖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片面的感性认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例如在借喻这一辞格在公文中运用的时候,需要以保证公文的预提特点为前提,写作者所运用的借体必须庄重严肃且为人熟知,否则便不适合运用在公文当中。形象思维的这一特征使其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不错的用武之地,毕竟艺术是允许缺陷甚至错误的,这些不足有时候还可能反倒成为不可模仿的美,但公文创作不同于艺术,党和国家一切方针政策的实施,指示、报告工作、反馈信息和法令法规的颁布等都是通过公文等应用文作为传播媒介得以实施的,所以其严谨性要远高于艺术。形象思维在公文创作中必然是不可或缺却又容不得一点失误的存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