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2016年6月10日 摘 要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凉爽。素有“中国凉都”的美称,是马铃薯的“天然留种基地”,是贵州省马铃薯第二大产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的发展。将马铃薯作为六盘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为马铃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六盘水市马铃薯产量在该市总粮食产量中占比重大,种植面积广,在农作物粮食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加上该市政府大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利润可观。本文通过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良好以及政府扶持力度好等优势,这些优势都有利用该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但是,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六盘水市近几年来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劣势,例如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流失严重、种植技术落后、生产加工方面的不足,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以及运输体系的匮乏等。本文主要通过查找一些数据和文献以及实地考察。针对六盘水市的环境因素,发展资源条件等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六盘水市农作物产业和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 录
1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3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4
1.4 主要研究方法 5
2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5
2.1 六盘水市马铃薯种植概况 5
2.2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分析 6
2.3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 8
3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0
3.1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 10
3.1.1冬暖夏凉,适合马铃薯种子储存 10
3.1.2地理位置良好,处于西南交通枢纽 10
3.1.3政策条件优越,政府大力扶持 10
3.2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3.2.1光能资源不足,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晚疫病 10
3.2.2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 11
3.2.3山地较多,修建水利设施不便 11
4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2
4.1马铃薯播种技术落后,繁育体系存在缺陷 12
4.2经济发展缓慢,运输体系不完善 12
4.3马铃薯商品单一,企业加工能力不足 13
4.4营销体系不发达,品牌意识薄弱 13
5 研究对策与建议 14
5.1推行先进的播种技术,完善马铃薯产业发展与繁育体系 14
5.2完善运输体系,增加运输路线 14
5.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商品多样化 14
5.4强化营销体系,实施品牌化战略 14
6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从宏观背景来说,世界人口数量持续上涨,国际粮食短缺问题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短缺问题尤为紧迫,2010年至2016年中国粮食价格持续上升,其中部分粮食价格涨幅惊人,从“向钱葱”登场,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中国粮食逐步进入了涨时代。针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决议大会发展“2008年国际马铃薯年”大力倡导马铃薯作为世界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中包含小麦、稻谷、玉米和高粱),在解决人民温饱与粮食安全问题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针对粮食短缺问题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等主食,使马铃薯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后的又一大主食。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预计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扩大到一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将达到百分之三十,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百分之三十。贵州省是全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区之一,产量仅次于内蒙和甘肃居于全国第三,而六盘水市是该省马铃薯产量的第二大产区。
从微观背景来说,六盘水市独特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与产值,被认为是马铃薯的“天然留种基地”。该市不仅是贵州省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也是全国马铃薯重要产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的发展。将马铃薯作为六盘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为马铃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不仅代表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也代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贵州省六盘水市经济的增长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主要叙述了马铃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为主,从各个方面探讨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1.1.2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当前,国内对区域间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探索和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为研究对象,借助学者们的相关研究,通过观察、统计、调研等数据,有效的记录六盘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关于马铃薯产业的相关经济学研究等。同时,通过研究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发挥马铃薯产业的比较优势,将其自身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行区域化布局与生产,培育成六盘水市独特的绿色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也为中国其他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甚至是其他地区农业产品的发展也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价值。
现实意义:马铃薯产业对农村以及城市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或科技技术等方面详细研究,提出符合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建议,可以促进当地马铃薯的产业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增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通过做强马铃薯产业,培育出优良的马铃薯产品,发展马铃薯产业,促进马铃薯产品出口,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提高六盘水市的知名度,也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丰富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可以扩大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也可以提高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对国内马铃薯的研究现状研究,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经传入中国。而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的种植历史较久,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靳颖(2008)提出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生产水平较大提升,成为山区农民解决温饱与增加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农户科技意识参差不齐,传统种植方式没有得到改观,与国内其它先进地区相比,六盘水市的马铃薯种植水平总体十分落后。
谭有燕(2009)提到六盘水市当前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初步进入商业化,但由于农业交易刚刚起步,以及其他因素,商业交易履行情况也存在风险,尤其是马铃薯产品销售环节的滞后,没有大型商业化马铃薯批发中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六盘水马铃薯经济发展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王邦良,金辉,邹华芬,陈晨(2007)提到六盘水市盘县的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低,要把马铃薯产业建成盘县的一大优势产业,使之能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马铃薯科研队伍,加大马铃薯科研经费的投入,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种薯繁育体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服务。
目 录
1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3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4
1.4 主要研究方法 5
2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5
2.1 六盘水市马铃薯种植概况 5
2.2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分析 6
2.3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 8
3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0
3.1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 10
3.1.1冬暖夏凉,适合马铃薯种子储存 10
3.1.2地理位置良好,处于西南交通枢纽 10
3.1.3政策条件优越,政府大力扶持 10
3.2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3.2.1光能资源不足,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晚疫病 10
3.2.2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 11
3.2.3山地较多,修建水利设施不便 11
4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2
4.1马铃薯播种技术落后,繁育体系存在缺陷 12
4.2经济发展缓慢,运输体系不完善 12
4.3马铃薯商品单一,企业加工能力不足 13
4.4营销体系不发达,品牌意识薄弱 13
5 研究对策与建议 14
5.1推行先进的播种技术,完善马铃薯产业发展与繁育体系 14
5.2完善运输体系,增加运输路线 14
5.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商品多样化 14
5.4强化营销体系,实施品牌化战略 14
6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从宏观背景来说,世界人口数量持续上涨,国际粮食短缺问题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短缺问题尤为紧迫,2010年至2016年中国粮食价格持续上升,其中部分粮食价格涨幅惊人,从“向钱葱”登场,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中国粮食逐步进入了涨时代。针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决议大会发展“2008年国际马铃薯年”大力倡导马铃薯作为世界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中包含小麦、稻谷、玉米和高粱),在解决人民温饱与粮食安全问题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针对粮食短缺问题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等主食,使马铃薯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后的又一大主食。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预计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扩大到一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将达到百分之三十,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百分之三十。贵州省是全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区之一,产量仅次于内蒙和甘肃居于全国第三,而六盘水市是该省马铃薯产量的第二大产区。
从微观背景来说,六盘水市独特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与产值,被认为是马铃薯的“天然留种基地”。该市不仅是贵州省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也是全国马铃薯重要产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的发展。将马铃薯作为六盘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为马铃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不仅代表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也代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贵州省六盘水市经济的增长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主要叙述了马铃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为主,从各个方面探讨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1.1.2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当前,国内对区域间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探索和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为研究对象,借助学者们的相关研究,通过观察、统计、调研等数据,有效的记录六盘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关于马铃薯产业的相关经济学研究等。同时,通过研究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发挥马铃薯产业的比较优势,将其自身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行区域化布局与生产,培育成六盘水市独特的绿色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也为中国其他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甚至是其他地区农业产品的发展也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价值。
现实意义:马铃薯产业对农村以及城市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或科技技术等方面详细研究,提出符合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建议,可以促进当地马铃薯的产业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增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通过做强马铃薯产业,培育出优良的马铃薯产品,发展马铃薯产业,促进马铃薯产品出口,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提高六盘水市的知名度,也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丰富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可以扩大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也可以提高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对国内马铃薯的研究现状研究,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经传入中国。而贵州省六盘水市马铃薯的种植历史较久,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靳颖(2008)提出六盘水市的马铃薯产业生产水平较大提升,成为山区农民解决温饱与增加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农户科技意识参差不齐,传统种植方式没有得到改观,与国内其它先进地区相比,六盘水市的马铃薯种植水平总体十分落后。
谭有燕(2009)提到六盘水市当前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初步进入商业化,但由于农业交易刚刚起步,以及其他因素,商业交易履行情况也存在风险,尤其是马铃薯产品销售环节的滞后,没有大型商业化马铃薯批发中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六盘水马铃薯经济发展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王邦良,金辉,邹华芬,陈晨(2007)提到六盘水市盘县的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低,要把马铃薯产业建成盘县的一大优势产业,使之能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马铃薯科研队伍,加大马铃薯科研经费的投入,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种薯繁育体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