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近几年,对外直接投资(OFDI)形势在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6年我国OFDI流量位列全球第二位、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项下的资本净输出,这得益于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预期上升、贸易增长复苏以及企业利润回升。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搁浅或者取消的案例也不断增多。本文选取投资额、投资行业类型、东道国类别、企业所有制性质这四个变量,建立Probit模型,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受阻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投资额、投资行业类型、东道国类别是我国企业 OFDI 受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所有制性质不是我国企业 OFDI 受阻的影响因素。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以及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应当不断坚持完善我国 OFDI 的统计制度,细分区位选择和行业分布;明确东道国的制度障碍,降低政治风险;公司自身应当增强国际投资治理能力,着重培养国际化对外投资人才,增强国际间合作与沟通。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国内研究综述 3
(二)国外研究综述 3
三、模型与数据 5
(一)计量模型 5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6
四、实证结果分析 8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8
(二) 模型结果 8
五、结论与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企业在40年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在国际市场上阔步前行,发展不断壮大,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8年前三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2个国家的2022家企业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投资金额累计为256亿美元,连续增长了五个月。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这让我国OFDI迎来了春天,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国外企业股价下降,产值贬值,我国则以此为契机加快了海外收购的步伐,而经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年迅速发展的我国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且近几年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市场萎缩,以及TTIP和TPP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的很大的冲击,越是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越应该鼓励我们自己的企业走出去。
过去几年我国的OFDI流量增长迅速,但是由于种种问题的出现我国企业OFDI仍然频频受阻,没有得到改善。如以信息电子产业著名的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失败、神华集团于2013年收购塔本陶勒盖中败北、英国投资委员会否决中资财团收购飞利浦照明业务、2014年中国电子收购爱特梅尔折戟、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出口限制制裁等。而《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所确定的方针指出,我国还将继续鼓励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而其项目受阻的范围及数量也随着扩大的风险并肩前行[1]。国际上针对我国企业的审查较为严格的原因也无非是地区保护主义日渐严重以及涉及金额巨大的项目使得对外直接投资更容易受阻。这种现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减少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受阻事件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对其分析——实践——完善并加以总结。
2.研究意义
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中国企业OFDI失败的文献主要都是研究企业并购之后企业的收益率没有达到之前定下的预期,或者企业的资源整合失败这种定义上的失败,但是对导致投资合作受阻的原因分析研究的文章却不多,没有全面清晰地分析我国现如今对外投资的受阻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建立较为系统的学术理论。因此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Probit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对我国企业OFDI具有影响。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先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和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提出了4个我国企业OFDI“受阻”影响因素的假设。然后通过描述性统计、Probit模型对我国企业OFDI“受阻”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这种方法,本文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总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较为细致的分析论文的主题,对本文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给与详细的说明。
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研究综述,分别提出国内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即模型与数据,首先是对计量模型的设定,通过对4个解释变量的赋值,进行Probit模型的设定,通过对数据来源的整合分析与描述性统计,选择最能体现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阻”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在模型估计之前,需要先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然后得出计量回归模型的结果,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哪些是阻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提出关于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基于我国所处阶段的特殊性,所选取借鉴的理论皆适合我国国情,并分角度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出中国对外投资相较于世界其它各国的不同,进而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现如今,对外投资理论绝大多数是基于发达国家以及跨国企业的条件上所提出的,之后从中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但不仅仅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就连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也不能一笔概过,所以这类理论的适用性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此,本文提出以往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从可能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阻”的四个因素角度出发,构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框架。相较于之前的研究学者而言,本文以更为科学的宏观以及微观数据对构建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检验。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OFDI的“受阻”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一定案例或针对对外投资中的某一现象进行分析阐释的,古继宝(2006)搜集了八个跨国并购的案例,通过对这八个案例的分析得出了,战略协同度、政府态度、法律规定、竞争对手、实力差距、行业特点、信任程度、中介结构的使用、行业特点都会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败产生影响[2]。王凤丽(2009)通过分析得出对于对外直接投资而言,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对外投资经验的缺乏和理解不全面、对风险管理意识的不重视都是造成其失败的原因[3]。
目前,我国学者研究影响我国企业OFDI的“受阻”因素这方面的相关课题比较少,对全样本进行分析实证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张建红(2010)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由于我国企业海外收购失败大多数是受到东道国的产业保护协会的阻碍,所以在制度角度考虑,以及对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数据研究发现东道国的制度只影响着海外收购的收购经验和产业保护,而对企业收购的成败,收购企业的国有制性质,收购的成功与否并不产生直接影响[4]。孟杰(2014)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得出了计量回归结果,进行了回归结果分析,检验了影响我国采矿企业OFDI受阻的因素。由实证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出文化差异、东道国类别、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以及对外投资经验等并不是我国采矿企业OFDI受阻的显著性因素。而相反的,文化差异、政治的稳定性、投资方式、投资额才是采矿企业OFDI受阻的主要影响因素[5]。王碧珺(2013)通过8年间收集到的33个受阻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及 295 个成功案例,配合Probit模型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受阻的决定因素[6]。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投资动机和东道国类别并非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受阻的显著决定因素,而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行业是更为显著的决定因素。本文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借鉴了王碧珺的方法,并在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