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以温州中小企业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融资含义及特征 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1
2.2 融资的含义及特征 3
2.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4
2.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6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典型案例分析—以温州中小企业为例 6
3.1 温州中小型企业融资运作模式 6
3.2 温州中小型企业融资特点分析 7
3.3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8
4 解决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0
4.1 政府层面的建议 11
4.2 从企业自身方面 12
4.3 从金融机构方面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表1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2
表2 温州融资渠道构成比例分析 8
表3 民间融资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比 9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小企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成立了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并且为中小企业的的融资贷款成立了专门的担保机构,用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健康发展。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由于金融体制、政策和社会信用体系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资金短缺、管理模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阻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步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甚至会出现企业倒闭的危险。其实归根究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其中,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门槛较高,民间贷款利率也非常高。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国际汇率的波动,使得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也同样处境艰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模式的限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难以充分受惠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纵使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货币宽松政策激励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旧举步维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该何去何从已成为当代学者所普遍关注的话题。
2 中小企业融资含义及特征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征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其实不同的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有着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纵观当今社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从企业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所谓质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社会地位、管理制度 ,量的衡量指标一般包括企业的职工人数、企业的总产量等。相对于质的指标而言,采用量来衡量则更加容易被采取。很多国家也不约而同的采用量来划分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应以企业的投入要素为标准,具体而言则是以企业的销售总额和总人数为标准。《中小企业暂行规定》则在此基础上将划分标准进一步简化,但是与此同时弊端也随之可见,该标准缺乏定性原则且存在市场狭窄等问题,这使得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更加倾斜大型企业 ,特别是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实行的贷款政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对此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
表1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 中小微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农林牧副渔 营业收入<2000万 营业收入>500万 营业收入>50万 营业收入<50万
工业 营业收入<40000或从业人员<1000 营业收入>2000万或从业人员>300 营业收入>300万或从业人员>20 营业收入<300万或从业人员<20
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或总资产<80000万 营业收入>6000万或总资产>6000万 营业收入>300万或总资产>300万 营业收入<300万或总资产<300万
批发业 营从业收入<40000万或从业人员<200 营业收入>5000万或从业人员>20 营业收入>1000万或从业人员>5 营业收入<1000万或从业人员<5
零售业 营业收入<20000或从业人员<300 营业收入>500万或从业人员>50 营业收入>100万或从业人员>10 营业收入<100万或从业人员<10
交通运输业 营业收入<30000万或从业人员>1000 营业收入>3000万或从业人员>300 营业收入>200万或从业人员>20 营业收入<200万或从业人员<20
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300 从业人员>100 从业人员>10 从业人员<10
资料来源:徐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D].山东大学,2014
2.1.2 中小企业的特征
(1)中小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应以发展为中心
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以非国有制为主体的特点决定了中小
企业应以发展为中心。中小企业在进行以非国有制为主体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国有制改革的协调发展,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2)中小企业两极分化突出
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两极分化突出。然而正式由于中小型企业主要发展劳动型产业,导致中小企业的的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最终导致企业两极分化,而中小企业却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位优势存在差异性,决定了我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应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 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为重点试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融资的含义及途径
2.2.1 融资的含义
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每个企业从诞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流动资金的周转。其实归根结底,一个企业资金的流动过程就是融资—投资—再投资的过程。所谓的融资就是资金流通的途径,即包括资金的融资和融出两方面,简单的说就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从狭义方面来说,融资即是指资金的流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金的来源,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资金短缺,难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此时融资是最佳的经济手段。企业出现融资需求时一般都会从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经济决策的需要出发,通过一定的渠道以及方式,从外部资金供给者处获得发展资金,以保证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的需求。[1]总而言之,企业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外部债权人筹集资金以谋求企业的更好的发展。简单而说,中小企业融资就是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的过程。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融资含义及特征 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1
2.2 融资的含义及特征 3
2.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4
2.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6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典型案例分析—以温州中小企业为例 6
3.1 温州中小型企业融资运作模式 6
3.2 温州中小型企业融资特点分析 7
3.3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8
4 解决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0
4.1 政府层面的建议 11
4.2 从企业自身方面 12
4.3 从金融机构方面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表1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2
表2 温州融资渠道构成比例分析 8
表3 民间融资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比 9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小企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成立了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并且为中小企业的的融资贷款成立了专门的担保机构,用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健康发展。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由于金融体制、政策和社会信用体系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资金短缺、管理模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阻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步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甚至会出现企业倒闭的危险。其实归根究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其中,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门槛较高,民间贷款利率也非常高。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国际汇率的波动,使得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也同样处境艰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模式的限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难以充分受惠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纵使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货币宽松政策激励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旧举步维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该何去何从已成为当代学者所普遍关注的话题。
2 中小企业融资含义及特征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征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其实不同的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有着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纵观当今社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从企业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所谓质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社会地位、管理制度 ,量的衡量指标一般包括企业的职工人数、企业的总产量等。相对于质的指标而言,采用量来衡量则更加容易被采取。很多国家也不约而同的采用量来划分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应以企业的投入要素为标准,具体而言则是以企业的销售总额和总人数为标准。《中小企业暂行规定》则在此基础上将划分标准进一步简化,但是与此同时弊端也随之可见,该标准缺乏定性原则且存在市场狭窄等问题,这使得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更加倾斜大型企业 ,特别是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实行的贷款政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对此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
表1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 中小微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农林牧副渔 营业收入<2000万 营业收入>500万 营业收入>50万 营业收入<50万
工业 营业收入<40000或从业人员<1000 营业收入>2000万或从业人员>300 营业收入>300万或从业人员>20 营业收入<300万或从业人员<20
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或总资产<80000万 营业收入>6000万或总资产>6000万 营业收入>300万或总资产>300万 营业收入<300万或总资产<300万
批发业 营从业收入<40000万或从业人员<200 营业收入>5000万或从业人员>20 营业收入>1000万或从业人员>5 营业收入<1000万或从业人员<5
零售业 营业收入<20000或从业人员<300 营业收入>500万或从业人员>50 营业收入>100万或从业人员>10 营业收入<100万或从业人员<10
交通运输业 营业收入<30000万或从业人员>1000 营业收入>3000万或从业人员>300 营业收入>200万或从业人员>20 营业收入<200万或从业人员<20
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300 从业人员>100 从业人员>10 从业人员<10
资料来源:徐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D].山东大学,2014
2.1.2 中小企业的特征
(1)中小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应以发展为中心
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以非国有制为主体的特点决定了中小
企业应以发展为中心。中小企业在进行以非国有制为主体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国有制改革的协调发展,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2)中小企业两极分化突出
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两极分化突出。然而正式由于中小型企业主要发展劳动型产业,导致中小企业的的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最终导致企业两极分化,而中小企业却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位优势存在差异性,决定了我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应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 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为重点试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融资的含义及途径
2.2.1 融资的含义
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每个企业从诞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流动资金的周转。其实归根结底,一个企业资金的流动过程就是融资—投资—再投资的过程。所谓的融资就是资金流通的途径,即包括资金的融资和融出两方面,简单的说就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从狭义方面来说,融资即是指资金的流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金的来源,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资金短缺,难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此时融资是最佳的经济手段。企业出现融资需求时一般都会从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经济决策的需要出发,通过一定的渠道以及方式,从外部资金供给者处获得发展资金,以保证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的需求。[1]总而言之,企业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外部债权人筹集资金以谋求企业的更好的发展。简单而说,中小企业融资就是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