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研究

我国金融行业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的发展速度持续上升,金融业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提高了社会就业率,使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得到改善。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金融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创新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商业银行所享有的一项重要资产。而对这项资产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如何应用这些资产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根据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现状,结合中国工商银行宿州汇通支行经营情况,对宿州汇通支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在人力资源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应用
目 录
1 引言 1
2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1
2.1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概念 1
2.2 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披露 2
3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 2
4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
4.1 商业银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有利条件 4
4.2 商业银行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障碍 5
5 实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6
5.1 改变观念,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管理意识 6
5.2 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纳入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中 7
6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与应用 7
6.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 7
6.2 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的计量方法 7
6.3 人力资本会计的核算 8
6.4 案例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宿州汇通支行为例 8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附录A中国工商银行宿州汇通支行资产负债表 14
1 引言
任何社会、组织、社会的组织群体,它们的形成、延续和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是决定一个组织能否持续生活发展的决定性要素。鉴于这种情况,企业的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的信息需求量不停地扩充[1]。但传统的会计方式提供的信息资料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层的相关决策需求,这时人力资源会计出现了,它的出现使这些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首要竞争力,各个商业银行如何对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源实现最优的配置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如何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评估系统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保持长期可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2]。采取何种方法来计量人力资源的资本,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率,使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得一定限度的增长,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取得发展最值得注意的问题[3]。
本文对中国工商银行宿州汇通支行分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管理的经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在企业传统通过主营业务扩大收入的同时,指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样也是可以创造企业价值的方法之一,并希望通过对一个营业网点的研究,为所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方面提供一个事实案例。
2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是会计学中一个新的分支,是甄别和计量人力资本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办法,其目的是人力资源投人与收益变动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相关人士决策应用[4]。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信息化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和推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点,伴随着新兴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人力资源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新的方向,人才成为了竞争的中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的应用将会发展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站在金融业的角度来看,判别一个商业银行能否具备竞争性,是可以看到发展前景,不仅仅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有多大,以及物质资源的多少,取决于一个商业银行持有的人力资源能否充足人才。银行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依靠货币支持的,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企业,是通过诚信构建树立良好的信誉,通过为客户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来取得生存发展的市场主要参与者,也就是市场主体。银行为了能够取得更好了发展,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对人力资源的资本与效益进行核算与计量,计量商业银行经济收益[5]。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用人制度的树立,运用新兴技术来核算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动力将会越来越强劲[5]。
2.2 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披露
2.2.1 内部披露和外部披露
外部披露。通常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按照定量的方法,站在定量的角度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内部披露。企业内部披露的方式灵活多样,内容宽泛,从企业内部决策的角度考虑问题。企业的内部财务报告不只包含货币信息,还包括非货币信息,以定量分析为基石,以定性的方法来反映人力资源流动[6]。
2.2.2 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
表内披露改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对企业所持有和掌控的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变动发生的损益以及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变动信息完成披露,这些反映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产生的损益,以及变动信息,能够为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表外信息披露通常由附表和附注两部分组成。动态的表外信息,应该及时反映企业报告期内人力资源的追加投资额,人力资源投资额占所有投资的比重,以及企业员工的活动状况等信息;从动态的角度剖析表外信息,提交的财务报告中应反映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以及社会福利成本,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结构、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来体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本来面貌。
3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讨人力资源会计。著名会计学者潘序伦首次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探讨。
张俊瑞在《会计研究》1987年第2期刊发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1987)引发了中国会计协会大量的探讨与关注,人力资源会计被列入成为“七五科研计划”重点课题[7]。
刘仲文的《人力资源会计》(1997)、张文贤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一书(1999)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探讨带入一个新的高度[8]。
阎达五、徐国君(1999)认为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资格在收益分配中作为参与者出现。李兰云、汪凡(2010)针对环境从同一个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源会计难以实施在于实践基础不够深厚,这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