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的修辞研究
公文在社会的治理和国家政府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各级党政机关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公文语言的修辞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研究公文语言的修辞对秘书专业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公文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精炼简要、明白朴实、庄重严谨的修辞特点;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是公文语言运用的两个维度;公文语体修辞和文学语体修辞在选择修辞方式和修辞手段上有明显的不同。通过论证,掌握了公文语言的修辞规律,对以后的公文写作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关键词 公文,积极修辞,消极修辞,文学修辞
目 录
1 引言 1
2 公文修辞的特点 1
2.1 准确鲜明 1
2.1.1 用词准确 1
2.1.2 语言规范2
2.2 精炼简要 2
2.2.1 简称3
2.2.2 省略3
2.3 明白朴实 4
2.4 庄重严谨 5
3 公文的修辞方法 5
3.1 公文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修辞 5
3.1.1 比喻 6
3.1.2 排比 6
3.1.3 对偶7
3.2 公文语言运用中的消极修辞 7
3.2.1 句式修辞 7
3.2.2 词汇选择 8
4 公文修辞与文学修辞的比较 10
4.1 公文语体与文学语体积极修辞比较 10
4.1.1 比喻 11
4.1.2 排比 11
4.1.3 对比12
4.2 公文语体与文学语体消极修辞比较 12
4.2.1 句式修辞 13
4.2.2 词汇选择 13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我们通常将公文分成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公文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文种。如决议、意见、决定、请示、指示、批复、通知、函、公告、命令(令)等等。广义公文除了以上例举的文种以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应用文文种,其中大到总结、计划,小到条据、便函。为了使文本中材料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文中所有公文即是指党政公文。
修辞就是指润饰言论,即通过使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接受语言活动的最佳表现。公文语言的修辞是指根据在文件撰写中的需要,以最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主要包括各种修辞的使用,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复、回环、顶针等。还包括语音、词汇和句式方面的修辞,即“炼字炼句”。
2 公文修辞的特点
2.1 准确鲜明
公文语言准确特别特别的重要,准确是在应用文写作中的最基本的要求。用语准确,是公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确保公文的政治性、严肃性、政策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语言的主要要求。一旦你疏忽了这个问题,那就不仅仅是公文意思的表达不完整或者不清楚的问题了,而是会不会产生政治问题。如果公文语言含糊不清、混乱、矛盾,那么机关的意思就不能够传达准确。下属将浪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在遵照办理事务时,上级也将会作出错误的决定在获取信息后[1]。
2.1.1 用词准确
词是是用来表达概念的,语言可以运用的最小的独立单位,用词不准确,概念的表达就含糊不清,语言的内涵也就不明确。因此,用词准确是使内涵明确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是那些内容十分重要的公文,更要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注意词语的语气特征 ,不同文种中恰当选用。公文的不同文种有不同的内容、功用和行文方向,这就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特征,恰当地选用,防止不适用于语体。比如对一些带有强制性和规定性的文件,措辞就要坚定、严肃,不能有半点含糊,象“必须”“一定”“决不允许”“严格执行”[3]等强硬的词语,在这类文件中经常使用;而对一些指示性、指导性的文件,措辞就应有所缓和,常用“应该”“要”“望能遵照执行”等较平和的词语。对一些急需执行的紧急文件,措辞要突出一个快字;而对那些报请性、函告性文件,用语则应当恳切、委婉、礼貌。
分清词语表意上的细微差别,做到运用恰如其分。很多时候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很多意义相近或者相同的词语选择,这是就特别要注意词语在表意上的不同差别。例如:?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中国”指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却不能互换,因为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中国”含义非常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突出国体的名称。“祖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也有区别。“祖国”限于国内人民或侨居国外的华人之间使用,带有亲切的感情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则通用于全世界,也没有像“祖国”那样的感情色彩。
2.1.2 语言规范
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词义严谨周密,正确使用它可使读者正确理解公文,能认真执行而不出偏差。如:在公文用语中,使用“商榷”“诞辰”“不日”“业经”或“拟”等书面语言,而不使用“商量”“生日”“不几天”“早已经过”或“打算”等口语。书面语的使用,使公文更具严肃性、庄重性。
讲究语序。语序是词语组合成短语或者句子时的内部顺序,是一种语法手段,它具有内在的功能价值,在不同语境中,同一词语结构往往有不同的变体,这些变体有时与语义有关,即语序不同,语意也不相同。因此,公文写作对于语句词序必须讲究。语序要受到语言习惯、事理逻辑次序的制约。例如:
“东南西北”可以叫做“东西南北”却不可以叫做“东北西南”。
目 录
1 引言 1
2 公文修辞的特点 1
2.1 准确鲜明 1
2.1.1 用词准确 1
2.1.2 语言规范2
2.2 精炼简要 2
2.2.1 简称3
2.2.2 省略3
2.3 明白朴实 4
2.4 庄重严谨 5
3 公文的修辞方法 5
3.1 公文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修辞 5
3.1.1 比喻 6
3.1.2 排比 6
3.1.3 对偶7
3.2 公文语言运用中的消极修辞 7
3.2.1 句式修辞 7
3.2.2 词汇选择 8
4 公文修辞与文学修辞的比较 10
4.1 公文语体与文学语体积极修辞比较 10
4.1.1 比喻 11
4.1.2 排比 11
4.1.3 对比12
4.2 公文语体与文学语体消极修辞比较 12
4.2.1 句式修辞 13
4.2.2 词汇选择 13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我们通常将公文分成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公文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文种。如决议、意见、决定、请示、指示、批复、通知、函、公告、命令(令)等等。广义公文除了以上例举的文种以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应用文文种,其中大到总结、计划,小到条据、便函。为了使文本中材料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文中所有公文即是指党政公文。
修辞就是指润饰言论,即通过使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接受语言活动的最佳表现。公文语言的修辞是指根据在文件撰写中的需要,以最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主要包括各种修辞的使用,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复、回环、顶针等。还包括语音、词汇和句式方面的修辞,即“炼字炼句”。
2 公文修辞的特点
2.1 准确鲜明
公文语言准确特别特别的重要,准确是在应用文写作中的最基本的要求。用语准确,是公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确保公文的政治性、严肃性、政策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语言的主要要求。一旦你疏忽了这个问题,那就不仅仅是公文意思的表达不完整或者不清楚的问题了,而是会不会产生政治问题。如果公文语言含糊不清、混乱、矛盾,那么机关的意思就不能够传达准确。下属将浪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在遵照办理事务时,上级也将会作出错误的决定在获取信息后[1]。
2.1.1 用词准确
词是是用来表达概念的,语言可以运用的最小的独立单位,用词不准确,概念的表达就含糊不清,语言的内涵也就不明确。因此,用词准确是使内涵明确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是那些内容十分重要的公文,更要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注意词语的语气特征 ,不同文种中恰当选用。公文的不同文种有不同的内容、功用和行文方向,这就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特征,恰当地选用,防止不适用于语体。比如对一些带有强制性和规定性的文件,措辞就要坚定、严肃,不能有半点含糊,象“必须”“一定”“决不允许”“严格执行”[3]等强硬的词语,在这类文件中经常使用;而对一些指示性、指导性的文件,措辞就应有所缓和,常用“应该”“要”“望能遵照执行”等较平和的词语。对一些急需执行的紧急文件,措辞要突出一个快字;而对那些报请性、函告性文件,用语则应当恳切、委婉、礼貌。
分清词语表意上的细微差别,做到运用恰如其分。很多时候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很多意义相近或者相同的词语选择,这是就特别要注意词语在表意上的不同差别。例如:?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中国”指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却不能互换,因为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中国”含义非常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突出国体的名称。“祖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也有区别。“祖国”限于国内人民或侨居国外的华人之间使用,带有亲切的感情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则通用于全世界,也没有像“祖国”那样的感情色彩。
2.1.2 语言规范
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词义严谨周密,正确使用它可使读者正确理解公文,能认真执行而不出偏差。如:在公文用语中,使用“商榷”“诞辰”“不日”“业经”或“拟”等书面语言,而不使用“商量”“生日”“不几天”“早已经过”或“打算”等口语。书面语的使用,使公文更具严肃性、庄重性。
讲究语序。语序是词语组合成短语或者句子时的内部顺序,是一种语法手段,它具有内在的功能价值,在不同语境中,同一词语结构往往有不同的变体,这些变体有时与语义有关,即语序不同,语意也不相同。因此,公文写作对于语句词序必须讲究。语序要受到语言习惯、事理逻辑次序的制约。例如:
“东南西北”可以叫做“东西南北”却不可以叫做“东北西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