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工业企业创新战略研究以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为例(附件)【字数:13167】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更高的需求,对企业的服务要求更加苛刻,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其隐藏的价值,同时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更多的企业开始专注于服务业务的发展。IBM曾经作为一个制造企业,因利润的下滑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成功将公司从一个制造业为主导的公司发展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公司,并在行业中占据鳌头,更加体现了服务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体现了服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研究IBM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和创新战略,分析IBM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成效,发现IBM在由制造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给出建议,给出了IBM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服务型制造,创新战略,工业企业Research on Innovation Strateg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riented to Service Manufacturing - Taking 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
?? Keywords: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innovation strategy;industrial enterprise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3
2 基础概念与理论 4
2.1 服务的一般性理论 4
2.2 服务型制造的一般性理论 5
3 IBM由传统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背景与战略 6
3.1 IBM公司简介 6
3.2 IBM由传统型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背景 8
3.3 IBM由传统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战略 10
4 IBM由传统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11
4.1 IBM由传统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成效分析 11
4.2 IBM在向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型制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1
4.3 IBM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对策分析 12
5 IBM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创新策略研究 14
5.1 “开放式创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向软件服务转型 14
5.2 “智慧地球”,颠覆性的产业转移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企业传统的机构、制度、文化和工作方式通常会阻碍其发展步伐。21世纪的传统企业若不加以改变必将走向灭亡。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若想拥有光明的未来,创造新价值,必定需要冲破旧的枷锁,而企业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便是变革。撤出商品化领域继而转向服务业领域是IBM在21世纪初进行的大规模变革。此变革获得了IT行业的相继效仿,因为,在科技产业下滑时,同期股价惠普(HP)下降了48%,思科(Cisco)下降了64%,EMC下降了69%,英特尔下降了29%,SUN下降了73%,而IBM股价基本保持不动[1]。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IBM的转型,分析IBM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做出的应对策略,从而为我国工业企业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启示。本文的实践意:通过对服务型制造的工业企业的调查和研究,为工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构建创新战略体系,使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的变化,能够及时开展服务创新活动,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战略研究,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多变。本文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研究IBM这一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创新战略,继而完善充实对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的理论支架。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于1966年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首次将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公之于众。在Greenfield之后,Porter[2]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制造和服务之间除了存在“伴随产品销售而出现的服务需求”的传统关联外,还存在深层次的产业融合问题[3]。Berger[4]等和Pappas[5]等提出了服务增强(service ellhancement)的概念,指出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中逐渐兴起的趋势,提出了关于新型制造业的一系列概念,并对生产性服务在企业组织层面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索。近30年后Quinn致力于研究服务对制造业价值创造以及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在1992年提出“以服务为基础的企业”的概念。
1.3.2国内文献综述
2002年,叶勤[6]针对产品服务增值扩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指出,现代工业企业的成长表明服务不单单是附着在产品价值之上来实现自身价值,它还可以通过实现服务的增值,从而创造出新价值。叶勤之后的蔺雷[2]和吴贵生[2]推陈出新从“服务创新”这一视角对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制造业可以通过服务创新手段直接创造价值,获取差异性优势和先行优势,服务型制造企业还可以通过对KIBS(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的外购来提高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服务型制造是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聚合物,是三者的粘合剂——孙林岩[7]教授在《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中的提出。林文进[8]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可持续性表现在企业效益、顾客价值、生态效益等三个方面。样书群[9]基于服务型制造的国内外实践,阐述了服务型制造的演化和价值实现机理的三个层次。丁兆国[10]对服务型制造的价值演变过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模式中的四个关键环节。罗建强[11]从与制造业务相关的视角界定了服务衍生的概念,给出了服务衍生的特征及其过程,根据所衍生的服务与产品之间捆绑的紧密程度,提出了依托型和组合型两种类型的服务衍生方式。
1.3.3国内外研究述评
在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研究之中,本文发现中国与国外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1)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不同,首先已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外制造业已经步入所谓“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而中国目前仍在由初级阶段努力迈入中级阶段的过程。(2)国内外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3)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的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成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上述指出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服务制造型企业在中国所具有的内涵深层原因,它的运行模式和表现形式与国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中国作为发达国家制造和生产环节移出的“接受国”,除了上述三点差异之外,还应思考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在能力资源不足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运用合理的服务型制造的创新战略来走出自身竞争力不足的困境,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极尽制造大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也都成为中国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