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城市商圈核心区的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南京市新街口商圈核心区为例,采用使用状况评价(POE)研究方法,对南京市新街口商圈核心区的三处典型的城市口袋公园进行使用状况满意度调查和分析对比,深入研究适合高密度建筑聚集区的城市口袋公园各造景要素的设计方法,使这种绿地形式在城市整体风貌协调和微观环境质量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为城市广大市民营造更美好、更人性化、更适合休憩和交往的外部绿色空间。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 口袋公园概述 4
1.1 研究范畴界定 4
1.2 研究背景 4
1.2.1“见缝插绿”的城市开放空间 4
1.2.2“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理念 4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1.3.1研究目的 5
1.3.2研究意义 5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5 国外实例研究分析 5
1.5.1实例分析 6
1.5.2国外口袋公园小结 9
1.6 论文研究框架 10
2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使用调查 11
2.1 调查对象 11
2.1.1 地理位置 11
2.1.2 基本情况介绍 12
2.2 研究方法 14
2.3 研究过程 15
3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使用调查结果与分析 16
3.1 使用行为分析 16
3.2 物质空间评价 18
3.3 多变量综合分析 20
4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优化建议 21
4.1 物质空间优化建议 21
4.1.1 视觉方面 21
4.1.2 听觉方面 21
4.1.3 空间感受方面 22
4.2 行为环境优化建议 22
4.2.1 坐憩方面 22
4.2.2 通过方面 23
4.3 对于社会经济层面的思考 23
4.3.1 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群引导 23
4.3.2 管理和维护 24
4.3.3 公众参与 24
5 小结与展望 25
5.1本文研究小结 25
5.2研究展望 25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5
附录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使用状况评价调查问卷 26
南京市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调查研究
引言
引言
1 口袋公园概述
1.1 研究范畴界定
“口袋公园”是一个舶来词,是对英文“vestpocket park”的直译。最早出现在1963年5月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展览会上,它的原形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分布的小公园。克莱尔库柏马库斯等编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将这些美国城市小型公园称为袖珍公园。美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中占地面积较小的公园类型有“市区小公园”、“保留地”等。由此可见,城市口袋公园不属于美国城市公园系统中的规范叫法。
许浩在《日本东京都绿地分析及其与我国城市绿地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到日本现行的都市公园分类,《城市绿地法》绿地分类表中称“街区公园”(服务半径500米以内)、“近邻公园”(服务半径250米以内)(为住区基干公园)、“都市绿地”。“都市绿地”应是与美国城市口袋公园同一层级结构的开放空间。
张媛在《韩国城市公园法规的发展演进》中指出:韩国于1980年颁布的《自然公园法》与《城市公园法》中明确了公园、绿地的分类、概念、范围,“近邻公园”应是对应“口袋公园”同一结构层面的公共开放场所。
对照国内现有的叫法,归属末端微观层面结构的城市绿地有“公共绿地”、“街头绿地”、“街旁绿地”、“街头小游园”、“社区公园”等。依照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取消了“带状绿地”,对“街旁绿地”进行新的界定:“位于城市道路广场用地之外,设有一定游憩设施供公众使用,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化用地,包括沿城市道路、水滨和城墙等分布的绿地,且绿地率≥65%”。对应它的指标要求“绿地率≥65%”,那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城市开放空间,硬质面积很有可能大于绿地面积,它们不属于绿地,叫法上也可能被冠以“广场”等。但是,依照其基本的特征“方便可达,便于使用者进入”,都可以归属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上述不同国家的概念表述,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从不同国家对这种城市小型开放空间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地处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面积小,以方便可达及方便使用者进入为特点,尺度合宜。
口袋公园在我国并非专属于公园绿地。在这里,为了学术研究方便,笔者给出一个广义的口袋公园概念,即城市口袋公园是地处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面积小,从车行和步行交通流线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尺度宜人、有一定绿化,且有安全感的室外开放空间。这个系统不但包括了小型的街旁绿地、道路绿地、部分开放式小区游园(国家己有的法律规范叫法),而且一些非城市绿地的小型开放空间(如商务办公楼广场、寺庙前广场、地下通道与地面交通的过渡空间等)也属于这一研究范畴。
1.2 研究背景
1.2.1“见缝插绿”的城市开放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型户外活动空间越来越难。同时,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对城市公园等户外活动场所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很多城市公园往往因为其本身的区位、规模、功能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大多数人只在周末或者假期才会去游憩。而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种新形式,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微小、灵活、方便易达等特点可以“见缝插绿”,使城市多一抹绿色,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能在触手可及的口袋公园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1.2.2“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理念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模式已最终确立,基于投入回报率是城市建设的一大关注点,决定了地价昂贵的城市中心地区无法建立起较之商业业态产出较低的绿地形式,而口袋公园由于其投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口袋公园因此成为平衡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2016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可见在当前形势下,“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这个理念的提出势必使口袋公园这种小型开放空间未来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 口袋公园概述 4
1.1 研究范畴界定 4
1.2 研究背景 4
1.2.1“见缝插绿”的城市开放空间 4
1.2.2“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理念 4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1.3.1研究目的 5
1.3.2研究意义 5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5 国外实例研究分析 5
1.5.1实例分析 6
1.5.2国外口袋公园小结 9
1.6 论文研究框架 10
2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使用调查 11
2.1 调查对象 11
2.1.1 地理位置 11
2.1.2 基本情况介绍 12
2.2 研究方法 14
2.3 研究过程 15
3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使用调查结果与分析 16
3.1 使用行为分析 16
3.2 物质空间评价 18
3.3 多变量综合分析 20
4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优化建议 21
4.1 物质空间优化建议 21
4.1.1 视觉方面 21
4.1.2 听觉方面 21
4.1.3 空间感受方面 22
4.2 行为环境优化建议 22
4.2.1 坐憩方面 22
4.2.2 通过方面 23
4.3 对于社会经济层面的思考 23
4.3.1 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群引导 23
4.3.2 管理和维护 24
4.3.3 公众参与 24
5 小结与展望 25
5.1本文研究小结 25
5.2研究展望 25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5
附录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使用状况评价调查问卷 26
南京市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口袋公园调查研究
引言
引言
1 口袋公园概述
1.1 研究范畴界定
“口袋公园”是一个舶来词,是对英文“vestpocket park”的直译。最早出现在1963年5月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展览会上,它的原形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分布的小公园。克莱尔库柏马库斯等编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将这些美国城市小型公园称为袖珍公园。美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中占地面积较小的公园类型有“市区小公园”、“保留地”等。由此可见,城市口袋公园不属于美国城市公园系统中的规范叫法。
许浩在《日本东京都绿地分析及其与我国城市绿地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到日本现行的都市公园分类,《城市绿地法》绿地分类表中称“街区公园”(服务半径500米以内)、“近邻公园”(服务半径250米以内)(为住区基干公园)、“都市绿地”。“都市绿地”应是与美国城市口袋公园同一层级结构的开放空间。
张媛在《韩国城市公园法规的发展演进》中指出:韩国于1980年颁布的《自然公园法》与《城市公园法》中明确了公园、绿地的分类、概念、范围,“近邻公园”应是对应“口袋公园”同一结构层面的公共开放场所。
对照国内现有的叫法,归属末端微观层面结构的城市绿地有“公共绿地”、“街头绿地”、“街旁绿地”、“街头小游园”、“社区公园”等。依照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取消了“带状绿地”,对“街旁绿地”进行新的界定:“位于城市道路广场用地之外,设有一定游憩设施供公众使用,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化用地,包括沿城市道路、水滨和城墙等分布的绿地,且绿地率≥65%”。对应它的指标要求“绿地率≥65%”,那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城市开放空间,硬质面积很有可能大于绿地面积,它们不属于绿地,叫法上也可能被冠以“广场”等。但是,依照其基本的特征“方便可达,便于使用者进入”,都可以归属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上述不同国家的概念表述,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从不同国家对这种城市小型开放空间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地处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面积小,以方便可达及方便使用者进入为特点,尺度合宜。
口袋公园在我国并非专属于公园绿地。在这里,为了学术研究方便,笔者给出一个广义的口袋公园概念,即城市口袋公园是地处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面积小,从车行和步行交通流线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尺度宜人、有一定绿化,且有安全感的室外开放空间。这个系统不但包括了小型的街旁绿地、道路绿地、部分开放式小区游园(国家己有的法律规范叫法),而且一些非城市绿地的小型开放空间(如商务办公楼广场、寺庙前广场、地下通道与地面交通的过渡空间等)也属于这一研究范畴。
1.2 研究背景
1.2.1“见缝插绿”的城市开放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型户外活动空间越来越难。同时,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对城市公园等户外活动场所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很多城市公园往往因为其本身的区位、规模、功能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大多数人只在周末或者假期才会去游憩。而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种新形式,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微小、灵活、方便易达等特点可以“见缝插绿”,使城市多一抹绿色,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能在触手可及的口袋公园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1.2.2“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理念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模式已最终确立,基于投入回报率是城市建设的一大关注点,决定了地价昂贵的城市中心地区无法建立起较之商业业态产出较低的绿地形式,而口袋公园由于其投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口袋公园因此成为平衡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2016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可见在当前形势下,“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这个理念的提出势必使口袋公园这种小型开放空间未来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