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市五台山大桥公园改造设计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繁荣的时期,这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现阶段城市发展中,老年人衣食住行基本得到了保障,但其精神慰藉和休闲健身需求方面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本设计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扬州五台山大桥桥头公园老人活动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将公园老年活动区按需重新建构,以达到老年人的需求,为其创造出适宜的老年公园环境空间为最终目的,为老年人提供有意义的活动空间。关键词 公共绿地,老龄化,老年友好型,休闲活动
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2
3 公园设计现存问题 2
4 设计思路 2
4.1设计要素 2
4.2设计理念 3
4.3设计原则 3
5 具体设计 4
5.1主入口广场 4
5.2跑道健身区 5
5.3阳光草坪 5
5.4河滨水岸 5
5.5文化广场 5
6 规划设计分析 5
6.1功能分析 5
6.2交通分析 6
6.3景观节点分析 6
6.4灯光分析 6
7 种植设计 6
7.1绿化构思 6
7.2植物配置 7
7.3植物选择 7
8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医学的进步,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使老年人口不断增长从而造成人口老龄化,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会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加具有挑战性[1]。目前,我国多数三四线中小型城市多是综合公园,极少有为老年群体考虑的老年公园。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为奋斗大半辈子的老年人多考虑,逐步完善福利制度,为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营造出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
本次扬州五台山桥头公园老年活动区改造设计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交互场所,结合所学的园林专业知识,以安全为前提,设计出能满足老年人特殊生理心理需求的活动场地,让辛苦工作大半辈子的老年人能积极健康的过老年生活。
2 背景分析
2.1 项目背景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2. 2 场地概况
五台山大桥公园前身为五台山大桥桥头公园,2005年建成,2009年纳入扬州市永久性绿地保护范围。该绿地位于五台山大桥两侧,总面积3.2万平方米。
本次改造区域为五台山大桥北侧部分区域,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北侧为江苏省五台山医院,西侧临京杭大运河,东侧为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交通便利,周边老年群体聚集,老年人利用率高,地势变化较小,原有植物配置单一,养护管理不完善。
2. 3 现状分析
2.3.1 景观现状
五台山大桥公园现有景观结构单一,与市里面其他综合公园相似,没有考虑到周边老年人口众多这一方面,道路窄而弯道多,导致公园利用率低,公园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2.3.2 植物现状
公园植物品种单一,色彩四季基本无变化,多是常绿植物,大多为乔木,竖向变化不大,灌木很少,地被植物单一。公园后期养护管理不规范,植物多有枯萎生病的现象。
3 公园设计现存问题
设计者和管理者没有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对于老年人的需求理解不够,没有充分理解老年人生理特征和行为心理特征与青壮年的区别[2]。
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创新,没有明确主题,多是零散的活动场地,通用的基础设施,没有真正从老年人的特性出发进行设计。
植物造景单一,竖向变化少,景观效果不好,后期养护管理不规范。
4)场地、设施与自然环境之间独立存在,缺乏和谐联系。
4 设计思路
4.1 设计要素
因为区位特殊,公园多为老年人使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心理特点,其主要方面有:
1)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了解他们的需求。
2)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需求,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
3)要注意活动场地的易达性,以及无障碍环境的建立。
4)活动场地内的健身娱乐设施必须是适宜老年人使用的,有醒目的使用说明和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规律性的设备维护。
5)公园内要有足够多的遮阳休息场地,以供老年人随时停下休息。
6)做好安全工作,以安全为第一要素进行设计。
4.2 设计理念
五台山大桥公园老年人活动区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夕阳红”,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能够让老年人走出家门,与社会多接触,多运动,多交流,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让老年生活更加积极而富有活力。
在老年活动区域设计划分上,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地形条件布置多样的活动场地,让老年人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3 设计原则
4.3.1 安全性原则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公园,安全一定是第一准则,更何况是老年人使用频率高的老年公园。由于老年人腿脚不便,骨骼也因为年龄的增长,钙质的流失从而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因摔跤而骨折[3],所以室内外地面一定要做好防滑工作,需要站立起身的地方尽可能多的设立扶手。临水区域一定要设有护栏,防止老年人失足滑落。健身器材需要专业人员定期维护,防止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目 录
1 引 言 1
2 背景分析 1
2.1 项目背景 1
2.2 场地概况 1
2.3 现状分析 2
3 公园设计现存问题 2
4 设计思路 2
4.1设计要素 2
4.2设计理念 3
4.3设计原则 3
5 具体设计 4
5.1主入口广场 4
5.2跑道健身区 5
5.3阳光草坪 5
5.4河滨水岸 5
5.5文化广场 5
6 规划设计分析 5
6.1功能分析 5
6.2交通分析 6
6.3景观节点分析 6
6.4灯光分析 6
7 种植设计 6
7.1绿化构思 6
7.2植物配置 7
7.3植物选择 7
8 小品及硬质景观设计 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医学的进步,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使老年人口不断增长从而造成人口老龄化,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会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加具有挑战性[1]。目前,我国多数三四线中小型城市多是综合公园,极少有为老年群体考虑的老年公园。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为奋斗大半辈子的老年人多考虑,逐步完善福利制度,为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营造出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
本次扬州五台山桥头公园老年活动区改造设计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交互场所,结合所学的园林专业知识,以安全为前提,设计出能满足老年人特殊生理心理需求的活动场地,让辛苦工作大半辈子的老年人能积极健康的过老年生活。
2 背景分析
2.1 项目背景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2. 2 场地概况
五台山大桥公园前身为五台山大桥桥头公园,2005年建成,2009年纳入扬州市永久性绿地保护范围。该绿地位于五台山大桥两侧,总面积3.2万平方米。
本次改造区域为五台山大桥北侧部分区域,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北侧为江苏省五台山医院,西侧临京杭大运河,东侧为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交通便利,周边老年群体聚集,老年人利用率高,地势变化较小,原有植物配置单一,养护管理不完善。
2. 3 现状分析
2.3.1 景观现状
五台山大桥公园现有景观结构单一,与市里面其他综合公园相似,没有考虑到周边老年人口众多这一方面,道路窄而弯道多,导致公园利用率低,公园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2.3.2 植物现状
公园植物品种单一,色彩四季基本无变化,多是常绿植物,大多为乔木,竖向变化不大,灌木很少,地被植物单一。公园后期养护管理不规范,植物多有枯萎生病的现象。
3 公园设计现存问题
设计者和管理者没有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对于老年人的需求理解不够,没有充分理解老年人生理特征和行为心理特征与青壮年的区别[2]。
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创新,没有明确主题,多是零散的活动场地,通用的基础设施,没有真正从老年人的特性出发进行设计。
植物造景单一,竖向变化少,景观效果不好,后期养护管理不规范。
4)场地、设施与自然环境之间独立存在,缺乏和谐联系。
4 设计思路
4.1 设计要素
因为区位特殊,公园多为老年人使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心理特点,其主要方面有:
1)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了解他们的需求。
2)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需求,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
3)要注意活动场地的易达性,以及无障碍环境的建立。
4)活动场地内的健身娱乐设施必须是适宜老年人使用的,有醒目的使用说明和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规律性的设备维护。
5)公园内要有足够多的遮阳休息场地,以供老年人随时停下休息。
6)做好安全工作,以安全为第一要素进行设计。
4.2 设计理念
五台山大桥公园老年人活动区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夕阳红”,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能够让老年人走出家门,与社会多接触,多运动,多交流,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让老年生活更加积极而富有活力。
在老年活动区域设计划分上,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地形条件布置多样的活动场地,让老年人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3 设计原则
4.3.1 安全性原则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公园,安全一定是第一准则,更何况是老年人使用频率高的老年公园。由于老年人腿脚不便,骨骼也因为年龄的增长,钙质的流失从而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因摔跤而骨折[3],所以室内外地面一定要做好防滑工作,需要站立起身的地方尽可能多的设立扶手。临水区域一定要设有护栏,防止老年人失足滑落。健身器材需要专业人员定期维护,防止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uanlin/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