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不结球白菜不同倍性品种比较

对6个二、四倍体耐寒不结球白菜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测定并分析比较其主要农艺性状;对 13P秋- 9及其同源四倍体13P秋-8(原)两个品种进行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四倍体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优于比二倍体,表现出晚抽薹性、丰产性(13P秋-8、13P秋-13的小区产量分别比13P秋-9(CK)增产8.11%、9.40%)(2)低温胁迫下,13P秋-8(原)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均高于13P秋- 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材料准备2
1.2.2田间试验2
1.2.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2
1.3数据分析2
2结果与分析3
2.1农艺性状3
2.1.1抽薹性观察 3
2.1.2单株重、产量比较 3
2.1.3主要特征特性比较 3
2.2低温胁迫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4
3讨论5
致谢5
参考文献5
耐寒不结球白菜不同倍性品种比较及理化特性
引言
引言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原产中国,俗称白菜、小白菜、青菜,为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大众化蔬菜,在蔬菜的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1,2],而且北方也大量引种栽培[3]。在生产上,不结球白菜的抗热、耐寒品种选育是解决我国南方夏季高温暴雨、冬季阴湿寒冷造成的白菜淡季的重要举措,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异常使南方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同时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也使不结球白菜的市场供应受到影响。
目前,生产上耐寒、优质的不结球白菜品种较少,长江流域不结球白菜每年2~3 月份陆续抽薹开花,形成了白菜的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季,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具有抗逆性强、优质、高产[47]等优点。本研究对6个二、四倍体耐寒不结球白菜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及对 13P秋 9与13P秋8(原)进行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分析、比较其田间农艺性状及相关理化特性,从生理生化、农艺性状水平上综合分析、比较二、四倍体的综合品质,以期为耐寒不结球白菜的推广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6份,二倍体不结球白菜品种: 13P秋6, 13P秋7,13P秋9;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品种: 13P秋8原、13P秋11、13P秋13。
表1 实验材料
Table 1 Materials in this experiment
品种
Cultivar
染色体倍数
Ploidy
品种来源
Source
13P秋 6(2011年春引晚四月白)
2n=2x=20
南京理想种业公司
13P秋 7(2011年秋引五月慢)
2n=2x=20
南京理想种业公司
13P秋 9(诱寒晚四月白CK)
2n=2x=20
大学
13P秋 8(原)(诱寒晚四月白扩07)
2n=4x=40
大学
13P秋 11(诱寒晚四月白扩07)
2n=4x=40
大学
13P秋 13(诱寒晚四月白扩07)
2n=4x=40
大学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准备
秋水仙素处理13P秋 9获得同源四倍体材料13P秋 8(原)[8]。6种供试材料于2012年9月25日育苗,10月27日定植。设置二、四倍体网室机械隔离区。常规越冬管理。2013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自然授粉授粉,5月下旬采种。
1.2.2田间试验
供试材料于2013年9月22日育苗,10月18日定植。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20cm×20cm,小区面积5m2,4次重复,常规越冬管理,于2013年3—4月进行抽薹调查,3月中旬测定株高、开展度、菜头粗、10叶厚、叶数、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宽、叶柄厚、单株全叶重、单株叶柄重、短缩茎重、单株重和小区产量等15个农艺性状,每小区取5株。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宽用直尺测量,10叶厚、叶柄厚、菜头粗用游标卡尺测量,单株全叶重、单株叶柄重、短缩茎重、单株重和小区产量用天平测量。
1.2.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二倍体材料13P秋 9和 四倍体13P秋 8原于2013年9月22日播种于96孔穴盘中,待幼苗长至5叶期移至花盆中管理。 将花盆置于光照培养箱,4℃±1℃,1000lx,16/8h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三次重复。分别在0h,2h,6h,12h,24h时选取新鲜叶片各0.2g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等5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法[9];过氧化物酶(POD)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9];过氧化氢酶(CAT)测定采用比色法[9];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磺基水杨酸法[9]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法[9]。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和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1.1 抽薹性观察
田间观察比较发现,二倍体材料13P秋 9(CK)的平均抽薹日期为3月26日,13P秋 6的平均抽薹日期最早,为3月23日,较13P秋 9早抽薹5天,五月慢13P秋 7的平均抽薹日期最晚(3月29日),较13P秋 9晚抽薹3天;而四倍体材料较13P秋 11与13P秋9同一天抽薹,13P秋 8原和13P秋13的抽薹日期均为3月28日,较二倍体材料13P秋 9晚抽薹两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