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中爱情故事的反抗意识

.摘 要明代众多通俗小说中,以冯梦龙的“三言”最具有代表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日益壮大,在封建社会内部,程朱理学受到了批判,传统封建礼教受到了挑战,平民百姓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女性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方面。“三言”正是通过爱情故事,塑造出具有鲜明形象的女性,她们有的是对“父母之言”的反抗、有的是“限制自由”的反抗、有的是对“身世卑微”的反抗,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张扬了爱情至上的观念。“三言”本身隐藏的反抗意识一方面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另一方面歌颂争取婚姻自主权的勇气。
目 录
引 言 1
1 反抗意识在“三言”爱情故事中的体现 2
1.1 反抗“父母之言” 2
1.2 反对“限制自由” 3
1.3 据抗“命运不公” 4
2 “三言”爱情故事反抗意识的意义 6
2.1 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6
2.2 歌颂争取婚姻自主权的勇气 6
3 “三言”爱情故事反抗意识对后世女性的时代 意义 8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引 言
“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和《醒世恒言》,是冯梦龙这一通俗文学的典型代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文的。其中的人物十分复杂,内容大多能够表现广大的社会面貌,思想含义非常深刻,而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就是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量的短篇作品展现了明朝晚期市民阶级特别是女性思想意识的变革,突出的一点便是女性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她们敢于打破传统程朱礼教的约束,追求自我独立意识,追求张扬个性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封建社会里,大多数女性是顺从的、卑微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中国女性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在文艺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也都是男性作者扭曲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产物。长期以来,爱情在她们的生命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可是在冯梦龙的作品之中,女性的尊严以及人格都获得了充分意义上的认可与尊重,其大力赞美女性的才华与胆魄。在冯梦龙看来,“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三言”以情感故事为主线,勾勒了秀秀、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十娘、莺莺、等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的存在是对传统女性的反驳,同时也是男性中心话语的偏离。这些女性有的是对“父母之言”的反抗、有的是“限制自由”的反抗、有的是对“身世卑微”的反抗,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张扬了爱情至上的观念。
1 反抗意识在“三言”爱情故事中的体现
一直以来,中国古代婚姻一直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像只有经过父母同意的婚姻才能得到幸福,如张生和莺莺的爱情遭到老夫人,差一点就有情人难成眷属。冯梦龙在他的爱情小说里灌注了新的爱情观,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看待两情相悦。
1.1对“父母之言”的反抗
一直以来,在封建时代严苛的等级制度和腐朽的伦理下,女性一生都要受到所谓礼教的束缚,无时无刻不陷入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枷锁中。女性的个性得不到彰显,才智无从发挥,“女子无才便是德”压抑着女性,女子甚至成为了商品,可以买卖。在“三言”中,女性意识的崛起使得她们愿意展现才华和个性,冯梦龙在他的爱情小说里灌注了新的爱情观,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看待两情相悦。比如拿《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与《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两篇为例,张生与少女莺莺私下约定终身的故事与元代戏曲《西厢记》相似,但是结局却是莺莺指控张浩“忽背前盟”,在法庭上要求“礼顺人情”。小说最终以喜剧结尾,实际上肯定了“情”对“礼”的挑战。而周胜仙在追求自己婚姻爱情的道路上曾死过两次,甚至在死后做鬼还要与范二郎相会。这种生前相爱,死后缠绵,充分表现了她生生死死都为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爱到底的精神。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莺莺在爱情上表现出的勇气令人惊叹,改变了中国几千年以来女性娇羞而被动的局面。莺莺年幼时既慕邻居之子张浩清德,这种爱慕并不仅仅藏在心里而是马上采取行动,她主动到张浩园中自表通婚之意,为自己婚姻作主。得知张浩也有意于自己,她更是主动跳墙欢会,“粉面新妆,半出短墙之上。”在这段恋爱之中,莺莺始终是主动的,她言出必行,并喜欢立刻采取行动,相反的张浩在这段恋爱之中反而成为被动的一方。张浩没有胆量违背家族与父亲的指令,婚姻也是遵从家族安排,即将迎娶孙氏之女之时,莺莺不愿就此认命,她先对自己的父母将情况说清楚,又到公堂上申诉,将两个人定情的铁证一一陈列出来,最后在自己的多番努力下,终于得到了这份婚姻。这样看来,莺莺是女子之中了不起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的桎梏,追求爱情之时,大胆、主动、热情,让很多男儿也自叹弗如!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女主人公周胜仙是,她本是本是贩海富商之女,一次偶然相遇,她认识了范二郎,一见倾心,内心思忖着:倘若可以嫁给一个这样的儿郎,才真是好呢!今天一旦与之错过,再到何处去相遇?周胜仙不只是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主动采取行动,他巧借斥责卖水人,自报身世,传达爱意。自说着:我是曹门周大郎家的闺女,名唤胜仙,今年十八岁,从不曾遭人算计过。如今,受到你的算计,要知道,我也是个待嫁的闺阁女子。她以这种报出自己家门的方法,以此表明有心于他。能视礼法于不顾的周胜仙,凭借着喜好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可谓大胆行为。这些市井女子勇敢的冲出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开始主动帮扶追求属于自己的婚姻爱情,为此她们中大多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2对“限制自由”的反抗
真爱是一种过滤了非爱情杂质的纯粹情感,它不仅是男女双方在生理本能上的追求,更是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上相契相合后才能达到的和谐境界。真爱难求,一旦遇上了,就应该冲破种族、身份的藩篱,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比如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与许宣一见倾心。初次见面白娘子就为须宣坦白自己是一位寡妇,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寡妇而不敢大胆求爱,许宣也没有因为白娘子是一位寡妇就嫌弃她,于是两人便在一起定下姻缘。但是,当白娘子遭遇到法海,其法力无边的法海捉住之后,变成了一条三尺长的白蛇,仍然昂着头看着官人,这样的细节不仅仅表现出白娘子即将离世之时对官人的怨愤,也有心中浓浓的留恋。
白娘子受到镇压之后,许宣通过化缘的方式搭建了七层的宝塔,这一场爱情,白娘子好像芳心错付,许宣表现出的懦弱和其背叛爱情的行径确实令人悲愤。,而白娘子在追求需宣的过程重尽管遇到了层层的挫折,但是她始终不屈不挠,始终保持一种强大的斗志。
《唐解元一笑姻缘》是一篇颇具市民传奇色彩的小说,内容上其无非是民间传诵成佳话的一桩“风流话柄”。故事主要是围绕唐伯虎展开的,讲述的是唐伯虎的一次爱情历险,唐伯虎是小说唯一刻画的人物形象——空有盖世才华却怀才不遇,唯有纵情诗酒之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小说中秋香与唐伯虎的爱情之中,唐伯虎是积极推动的,秋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