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孙少安人物形象(附件)
摘 要《平凡的世界》通过描写人物在艰难困苦中的生存状况,真实而具体地展示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的生活现状,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错综复杂,而孙少安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形象,他在当时文坛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不但身具传统美德、而且又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热血少年,特别是其在困难时期的奋斗经历对当下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意义,对我们具有激励意义。
目 录
引言 1
1 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3
1.1 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 3
1.2 对邻里的热爱宽容 4
2 苦难中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7
2.1 艰难坎坷的创业经历 7
2.2 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8
3 悲剧爱情的代表者 10
3.1 真心相爱却又被迫分离 10
3.2 默默奉献却又难逃命运 11
4 孙少安人物形象的意义 13
4.1 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 13
4.2 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路遥,他呕心沥血、经过六年的辛勤劳作,创作出了深受读者喜爱的史诗性创作《平凡的世界》,在这部作品问世后,作家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创作,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十年农村生活的变迁,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依然是温饱问题。饥饿和贫穷依然是最大的令人困扰的问题,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更是刺激着人们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在同一时期采取不同的创业思路寻找出路解决生活的贫困问题。一个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努力挣扎、奋斗,最终成为农村建设的脊梁;一个是向往大千世界,等待机遇、有所作为。[1]P27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想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总是能够给作者留下一两个教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2]P11孙少安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六岁,正是孩子天真烂漫的时期,他却较早的结束了充满欢乐的日月,开始了农村孩子的第一课——劳动,拿起镢头上山砍柴;八岁的时候开启了读书生活,每次都是班级第一,是班级中的佼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者,但同时也是班级最贫困的人;十三岁时,结束了他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他的农民生涯;十八岁时,因为他的精明能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被社员推选为一队的生产队队长,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民生活当中,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到二十三岁还没有收获自己的爱情,他虽然与田润叶情投意合,但在现实与爱情面前他选择了现实,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的人相伴到老,共同创业,这个人就是贺秀莲,她也是出身农民家庭,不嫌弃他生活贫困,与他同甘苦共患难,最终劳累过度患癌症而死。就孙少安来说,他传奇的创业经历更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经济大转变时期,他抓住合适的机会,创办砖窑成为农民企业家,在那片千沟万壑的黄原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本论文以孙少安为分析对象,首先挖掘出他身上所具备的优良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他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和对邻里的热爱宽容两方面,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他身上也同时具备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其次论述其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及其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再次论述其两段悲凄的恋爱经历,他与田润叶真心相爱却因各种原因被迫分离,与贺秀莲患难与共,却又难逃病死的命运。最终探讨出孙少安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及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探索创新的时代青年,对当下社会生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用《易经》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孙少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P4他既拥有优良传统美德、又自强不息,在当时困难生活中寻找出路。
1 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尤其是儒家的传统文化更值得传承,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等思想已渗透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所奉行的准则,并在人们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正如《大学》中提到“格物、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P249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才能管理家庭,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由此可见,自身素质的修养占据重要位置。《平凡的世界》主人公之一孙少安更是传统儒教的集大成者,他既承担了家庭的责任,又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1.1 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家庭为中心,讲究以和为贵,孙少安作为孙氏家庭的长子,压在他身上的就是承担家庭的重担。作为儿子,他要孝顺父母,作为兄长,他又要关爱兄妹,俗话说得好,儿大分家,树大分支,男人成家,就开始独立过自己的生活。《红楼梦》里红玉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5]P152贺秀莲在砖窑步入正轨时提出了分家的想法,她对家庭事务有了一种参与意识,她给这个家庭生育了后代,她用自己的劳动为这个家庭创造了财富,她不能永远是个附庸人物。但是孙少安是不同意的,他已习惯保护者的角色扮演,亲情永远是他攻克难关的法宝和精神支柱,因此他有责任扶持这个家庭,而现在让他放弃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一个生活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难以割舍的骨肉之情。百善孝为先,孔子在《论语》中讲“孝悌也者,其为人本也。”[6]P2在孙少安心里,亲情是剪不断的线,对家庭承担责任是天职,为了家人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包括爱情和前途,他以自己的生命轨迹演绎了中国传统农民对家庭本位思想的看重,在他身上闪耀着动人的伦理道德光辉,这种乡村的道德人伦的温暖安慰着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虽然生活艰难和不易,但却有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7]P106
祖母是家中的最年老者,加上其常年患有眼疾,瘫痪在床,牙口不利,全家人都把最好的白面馍留给祖母,用节省下来的钱给祖母买药买吃的,孙少安作为长孙,理所应当和父亲共同承担起赡养祖母的重任。父亲是典型农民的代表,他是庄稼行里是一把好手,同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勤劳、敦厚、善良,在为养活一家老小而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孙少安被批判之后,父亲一直紧跟身后,给予他精神的鼓舞,并准备给他介绍对象,父子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只有在父亲面前才是一个孩子,放下他沉重的包袱,放声大哭,释放心中的烦闷。为了孙少安的婚事父亲更是忙前忙后,和左邻右舍借钱借粮,即便那是一场简朴的婚礼。另外在分家这一事件中,孙少安因为家庭责任不愿与家人分开,他真正做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但父亲为其减压,避免其夹在秀莲与父母之间难为情,他更是全力支持分家,让其放手去闯荡事业。
孙少安对兄弟姐妹的关爱也从未缺少,妹妹兰香从小天赋过人,曾一度想要放弃上学,与哥哥一起承担家庭重任,但孙少安明确表示即使是倾家荡产也不能让她放弃读书,因为自身即是典型的代表,他就是这样一个好哥哥,即使自己苦,也不能让家人苦。正因为如此,妹妹兰香也是懂事的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全家人都在为姐夫的事情而忙碌时,她默默地去喂猪,这在当时来说是家里的命根子,当看到哥哥拉砖时,她节省自己的奖学金为哥哥准备了生日礼物,他懂得哥哥的辛苦,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减轻那一贫困家庭的负担,分担哥哥孙少安的责任。弟弟孙少平,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所读的书都是具有先进思想的书籍,他不愿把自己困在这片黄土地上,宁愿出去闯荡自己的一片天地,孙少安作为家中的长子,更是独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全力支持弟弟的想法。在自己砖场扩大规模时,更是要求弟弟和自己一起创业发展,平分利润,时刻保持对家人的照顾。姐夫王满银是一个不着家的人,所以姐姐家的农活也有孙少安来承担,虽然他想让他俩离婚,但又因为王满银在那一时期毕竟给了兰花爱情的满足,因此他又承担照顾贫困姐姐和两个小外甥的责任。
目 录
引言 1
1 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3
1.1 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 3
1.2 对邻里的热爱宽容 4
2 苦难中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7
2.1 艰难坎坷的创业经历 7
2.2 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8
3 悲剧爱情的代表者 10
3.1 真心相爱却又被迫分离 10
3.2 默默奉献却又难逃命运 11
4 孙少安人物形象的意义 13
4.1 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 13
4.2 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路遥,他呕心沥血、经过六年的辛勤劳作,创作出了深受读者喜爱的史诗性创作《平凡的世界》,在这部作品问世后,作家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创作,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十年农村生活的变迁,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依然是温饱问题。饥饿和贫穷依然是最大的令人困扰的问题,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更是刺激着人们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在同一时期采取不同的创业思路寻找出路解决生活的贫困问题。一个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努力挣扎、奋斗,最终成为农村建设的脊梁;一个是向往大千世界,等待机遇、有所作为。[1]P27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想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总是能够给作者留下一两个教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2]P11孙少安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六岁,正是孩子天真烂漫的时期,他却较早的结束了充满欢乐的日月,开始了农村孩子的第一课——劳动,拿起镢头上山砍柴;八岁的时候开启了读书生活,每次都是班级第一,是班级中的佼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者,但同时也是班级最贫困的人;十三岁时,结束了他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他的农民生涯;十八岁时,因为他的精明能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被社员推选为一队的生产队队长,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民生活当中,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到二十三岁还没有收获自己的爱情,他虽然与田润叶情投意合,但在现实与爱情面前他选择了现实,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的人相伴到老,共同创业,这个人就是贺秀莲,她也是出身农民家庭,不嫌弃他生活贫困,与他同甘苦共患难,最终劳累过度患癌症而死。就孙少安来说,他传奇的创业经历更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经济大转变时期,他抓住合适的机会,创办砖窑成为农民企业家,在那片千沟万壑的黄原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本论文以孙少安为分析对象,首先挖掘出他身上所具备的优良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他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和对邻里的热爱宽容两方面,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他身上也同时具备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其次论述其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及其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再次论述其两段悲凄的恋爱经历,他与田润叶真心相爱却因各种原因被迫分离,与贺秀莲患难与共,却又难逃病死的命运。最终探讨出孙少安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及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探索创新的时代青年,对当下社会生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用《易经》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孙少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P4他既拥有优良传统美德、又自强不息,在当时困难生活中寻找出路。
1 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尤其是儒家的传统文化更值得传承,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等思想已渗透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所奉行的准则,并在人们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正如《大学》中提到“格物、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P249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才能管理家庭,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由此可见,自身素质的修养占据重要位置。《平凡的世界》主人公之一孙少安更是传统儒教的集大成者,他既承担了家庭的责任,又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1.1 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家庭为中心,讲究以和为贵,孙少安作为孙氏家庭的长子,压在他身上的就是承担家庭的重担。作为儿子,他要孝顺父母,作为兄长,他又要关爱兄妹,俗话说得好,儿大分家,树大分支,男人成家,就开始独立过自己的生活。《红楼梦》里红玉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5]P152贺秀莲在砖窑步入正轨时提出了分家的想法,她对家庭事务有了一种参与意识,她给这个家庭生育了后代,她用自己的劳动为这个家庭创造了财富,她不能永远是个附庸人物。但是孙少安是不同意的,他已习惯保护者的角色扮演,亲情永远是他攻克难关的法宝和精神支柱,因此他有责任扶持这个家庭,而现在让他放弃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一个生活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难以割舍的骨肉之情。百善孝为先,孔子在《论语》中讲“孝悌也者,其为人本也。”[6]P2在孙少安心里,亲情是剪不断的线,对家庭承担责任是天职,为了家人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包括爱情和前途,他以自己的生命轨迹演绎了中国传统农民对家庭本位思想的看重,在他身上闪耀着动人的伦理道德光辉,这种乡村的道德人伦的温暖安慰着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虽然生活艰难和不易,但却有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7]P106
祖母是家中的最年老者,加上其常年患有眼疾,瘫痪在床,牙口不利,全家人都把最好的白面馍留给祖母,用节省下来的钱给祖母买药买吃的,孙少安作为长孙,理所应当和父亲共同承担起赡养祖母的重任。父亲是典型农民的代表,他是庄稼行里是一把好手,同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勤劳、敦厚、善良,在为养活一家老小而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孙少安被批判之后,父亲一直紧跟身后,给予他精神的鼓舞,并准备给他介绍对象,父子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只有在父亲面前才是一个孩子,放下他沉重的包袱,放声大哭,释放心中的烦闷。为了孙少安的婚事父亲更是忙前忙后,和左邻右舍借钱借粮,即便那是一场简朴的婚礼。另外在分家这一事件中,孙少安因为家庭责任不愿与家人分开,他真正做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但父亲为其减压,避免其夹在秀莲与父母之间难为情,他更是全力支持分家,让其放手去闯荡事业。
孙少安对兄弟姐妹的关爱也从未缺少,妹妹兰香从小天赋过人,曾一度想要放弃上学,与哥哥一起承担家庭重任,但孙少安明确表示即使是倾家荡产也不能让她放弃读书,因为自身即是典型的代表,他就是这样一个好哥哥,即使自己苦,也不能让家人苦。正因为如此,妹妹兰香也是懂事的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全家人都在为姐夫的事情而忙碌时,她默默地去喂猪,这在当时来说是家里的命根子,当看到哥哥拉砖时,她节省自己的奖学金为哥哥准备了生日礼物,他懂得哥哥的辛苦,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减轻那一贫困家庭的负担,分担哥哥孙少安的责任。弟弟孙少平,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所读的书都是具有先进思想的书籍,他不愿把自己困在这片黄土地上,宁愿出去闯荡自己的一片天地,孙少安作为家中的长子,更是独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全力支持弟弟的想法。在自己砖场扩大规模时,更是要求弟弟和自己一起创业发展,平分利润,时刻保持对家人的照顾。姐夫王满银是一个不着家的人,所以姐姐家的农活也有孙少安来承担,虽然他想让他俩离婚,但又因为王满银在那一时期毕竟给了兰花爱情的满足,因此他又承担照顾贫困姐姐和两个小外甥的责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