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兰芳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塑造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梅派的创始人,他的表演反映了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和特征。在他约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经典不可复制的舞台形象,而这些舞台形象既各具个性特色,又共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理念,借助身段绝技和丰富细腻的情感来刻画戏中人物复杂、深邃的思想情感。文章从人物塑造的艺术共性和个性;梅兰芳表演艺术中所塑造的三个经典舞台形象;梅兰芳对中国京剧艺术的贡献进行分析。深刻领悟梅兰芳塑造舞台形象中所体现的传统美学特征,全面提高后学者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认识。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梅兰芳表演艺术中人物塑造的艺术共性和个性 2
(一)人物塑造的艺术共性3
(二)人物塑造的艺术个性3
二、梅兰芳表演艺术中的经典人物塑造4
(一)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的塑造4
(二)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形象的塑造5
(三)昆曲《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形象的塑造6
三、梅兰芳对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贡献 7
(一)创立京剧梅派艺术8(二)改良创新京剧艺术8
(三)引领京剧艺术走向国际化9
致谢9
参考文献9
论梅兰芳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塑造
引言
梅兰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在他四十多年的京剧舞台生活中,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京剧旦角人物形象,取得了丰硕的京剧艺术成果,这些成果随着时间的积淀和历史长河的演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为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增添了光辉。梅兰芳的名字在国际上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京剧戏曲艺术的水准,而且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名词。在他约四十多年的舞台表演生涯中,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塑造了众多经典不可复制的舞台形象,而这些艺术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并各具特色。
目前在国内,对于梅兰芳先生所塑造的经典艺术人物形象仍然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和分析的重点,众多文献都是对梅兰芳表演艺术整体的讨论和概括,以及对梅兰芳先生如何塑造一个剧目里面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而涉及到关于人物形象细致性方面塑造的文献不多。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外的研究上,基本上是对梅兰芳表演、服装展示、身段表演技巧、舞台动作等方面的研究和评论,或者是对梅兰芳先生个人的评价和艺术经历,学界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对梅兰芳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成为必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梅兰芳在塑造经典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融合的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精神充分展现,为梅派艺术的研究分析提供帮助,促进梅兰芳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一、梅兰芳表演艺术中人物塑造的艺术共性和个性
(一)人物塑造的艺术共性
每一种表演艺术都有其独特的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手段,如影视表演运用的是画面语言,话剧表演运用的是剧本台词,歌剧表演运用的是歌唱等等都有其特定的法式。而京剧艺术,塑造人物的程式化语言则是歌舞。所谓“程式”,《辞海》的解释是立一定的准式为法,谓之程式。“程式”一词作为法式、准式、格式本义来说,凡艺术都有程式。京剧中的“程式”必须以戏曲舞台艺术的特点、规律、规则为依据,通过长时间对于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的提炼,再进行艺术表演的加工,最后演变成京剧舞台艺术中所呈现的唱、念、做、打,配以舞台音乐伴奏,进而形成规范并且系统的表演法式。[1]这种长久以来的程式从某种意义上就好像是戏曲的语法,世代传承并长期受用,用这个语法说话也规定着戏曲舞台上的一切行动表演,那么,京剧艺术里的程式化即为生活语言在一定基础上转化为戏曲语言的过程。
梅兰芳表演艺术中人物的塑造也是通过京剧中的程式化表演来表现舞台上的行动,例如开门、关门、整冠、理髯、上马、登舟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动作的艺术化、舞蹈化,程式动作,既要让人看得懂,又不能照搬生活动作,得把生活动作进行美化和节奏化,也就是所谓的舞蹈化。[2]经过舞蹈化的动作既能给予观众在观看时美的享受,又是通过另一个不同的方面去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在梅兰芳艺术表演中,要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必须遵循京剧表演的程式,这也是中国许多伟大的戏曲家、艺术家所留下的精髓。他尊重京剧当中的程式,如《抗金兵》中梁红玉的动作“起霸”、《木兰从军》中花木兰的动作“趟马”。
梅兰芳先生说:京剧的表演程式,虽然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也还要演员从实际生活当中去细心体会才能在舞台上灵活运用,否则程式就变成了呆板的形式了。一个成功的演员,没有不懂得自己应该运用程式而不应让程式来拘束自己的道理。我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旧的程式加以发展,使它更加丰富。[3]在梅兰芳先生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他始终认为塑造的方式方法应该有美的规律、美的视觉享受、而不应该是一种凝固的模式。程式固然重要,应有的规矩也是不可缺少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所应该学会的。
其次是梅兰芳表演艺术中写意的表现方法,通俗点说就是在舞台上采用虚拟的手法,以虚代实。它所指的就是从固有的环境、时间、空间、事件中跳脱出来,寻找一个更高的情态意境和更富想象力的情感延续,而这一种意境往往是客观的存在状态所包容不了的,所以才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古代美学戏曲表演艺术当中,写意可以归纳为突破舞台上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动作和布景的虚拟,最终形成一个既有艺术韵律又有自己内心想象的天地。而这一层意境必须恰到好处,不能完全成为一个幻境,虚拟的部分与客观的存在互相和谐融合,衔接恰当。而梅兰芳先生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十分妥当,也是梅兰芳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虚拟动作在舞台上传达感情是中国戏曲表演中最主要的写意手段,梅兰芳曾说:“京剧演员在台上所表达的骑马、乘车、坐桥、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等一切虚拟手段和手的各种指法,眼睛的各种看法,脚的各种走法,都是把实际生活的特点高度集中,用艺术夸张来表现到观众眼前,使观众很清楚地抓住演员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性,虚拟动作才有写意的效果。”[2]而对观众来说,虚拟动作更能够作用于内心,激发想象力,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会比一般动作领会更加深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