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形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探析(附件)【字数:9885】
摘 要本文以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本文对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就1978-2015年三大产值在GDP 中的占比与进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分析得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未来的外贸发展,产业的进步提供一些小的建议。摘 要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1
1.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
1.2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2
第二章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6
2.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 6
2.2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7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 10
3.1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0
3.2产业结构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1
第四章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建议 13
4.1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13
4.2发展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13
4.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13
4.4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1.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的政治环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稳定,在这期间里我国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十分的薄弱。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府为了加快企业的成长,完善现代化建设,无意中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投资,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瞄准了发展的机会,不断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加强与世界的贸易往来,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图11 1978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得)
如图11,我国进出口总额仅用了37年就从1978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245502.93亿元人民币,可见增长速度非常的迅猛。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频发,进出口总额疯狂上涨,短短15年我国就一跃成为不可小觑的贸易大国。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
在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里,我国实行封锁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对外进行交易活动。1949年的政协共同纲领提出"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国家把对外贸易的大权掌控在政府手中,管束进口,收取高额的关税。这一政策虽然能保护基础产业的发展,却隔绝了世界市场,从长远来看对外贸活动及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
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进出口额出现缓慢的增长趋势,这主要是在1978年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商品经济的问题,政府意识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性,随后政府采用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如对出口的产业提供帮助,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成立出口企业,同时进口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税收,利率方面放宽限制给予一定的优惠,形成出口型的生产体系。同时为了降低外国商品抢占市场的风险,我国对进口也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措施。与改革开放之前的贸易政策相比较,此时的贸易政策较为开放,进出口贸易不断,使得进出口额出现增长。
第三阶段:开放加快阶段(1992年2001年)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新的外贸体制,开展了大范围的对外贸易改革,到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明显上升。政府在进口限制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如降低关税,取消进口调节税,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从1994年第一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开始,我国开始通过法律来系统地管理外贸活动。在出口方面提出保持出口退税,成立进出口银行,商会等,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贸易展会等措施。从图11可以看出这一期间的贸易总额远大于第二阶段。相对应的由于多次调整进出口限制,增加了对外贸易摩擦,使对外贸易依旧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导致进出口增长幅度不大。
第四阶段:发展迅速阶段(2002年2008年)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一阶段中国的贸易体系与国际接轨,增加与世界的互动,对外贸易更加频繁,我国对外贸飞速发展。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抓住机遇,开展大规模外贸活动。这一时期我国的出口增加,贸易出现顺差且幅度显著。
第五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我国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出现萎缩,市场萧条,产业停滞,大批工人失业。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下,我国出现大量资本外流现象,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人民币贬值,出口的减少使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率持续下降。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做出了应对的措施:通过宏观调控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调整产业结构,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发放失业补助,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出口等。这些措施及时有效的实施,使我国外贸呈现出恢复性较快增长的趋势。
1.2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①对外贸易进出口额
如图12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层次分明,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与初级产品占比较小,工业品与初级产品的出口两极分化严重。近5年中,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初级产品的出口额都处在不断平稳增长的趋势,但在2014年的一年里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由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减少最为明显。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1
1.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
1.2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2
第二章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6
2.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 6
2.2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7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 10
3.1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0
3.2产业结构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1
第四章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建议 13
4.1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13
4.2发展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13
4.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13
4.4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1.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的政治环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稳定,在这期间里我国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十分的薄弱。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府为了加快企业的成长,完善现代化建设,无意中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投资,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瞄准了发展的机会,不断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加强与世界的贸易往来,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图11 1978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得)
如图11,我国进出口总额仅用了37年就从1978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245502.93亿元人民币,可见增长速度非常的迅猛。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频发,进出口总额疯狂上涨,短短15年我国就一跃成为不可小觑的贸易大国。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
在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里,我国实行封锁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对外进行交易活动。1949年的政协共同纲领提出"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国家把对外贸易的大权掌控在政府手中,管束进口,收取高额的关税。这一政策虽然能保护基础产业的发展,却隔绝了世界市场,从长远来看对外贸活动及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
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进出口额出现缓慢的增长趋势,这主要是在1978年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商品经济的问题,政府意识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性,随后政府采用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如对出口的产业提供帮助,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成立出口企业,同时进口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税收,利率方面放宽限制给予一定的优惠,形成出口型的生产体系。同时为了降低外国商品抢占市场的风险,我国对进口也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措施。与改革开放之前的贸易政策相比较,此时的贸易政策较为开放,进出口贸易不断,使得进出口额出现增长。
第三阶段:开放加快阶段(1992年2001年)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新的外贸体制,开展了大范围的对外贸易改革,到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明显上升。政府在进口限制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如降低关税,取消进口调节税,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从1994年第一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开始,我国开始通过法律来系统地管理外贸活动。在出口方面提出保持出口退税,成立进出口银行,商会等,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贸易展会等措施。从图11可以看出这一期间的贸易总额远大于第二阶段。相对应的由于多次调整进出口限制,增加了对外贸易摩擦,使对外贸易依旧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导致进出口增长幅度不大。
第四阶段:发展迅速阶段(2002年2008年)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一阶段中国的贸易体系与国际接轨,增加与世界的互动,对外贸易更加频繁,我国对外贸飞速发展。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抓住机遇,开展大规模外贸活动。这一时期我国的出口增加,贸易出现顺差且幅度显著。
第五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我国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出现萎缩,市场萧条,产业停滞,大批工人失业。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下,我国出现大量资本外流现象,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人民币贬值,出口的减少使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率持续下降。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做出了应对的措施:通过宏观调控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调整产业结构,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发放失业补助,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出口等。这些措施及时有效的实施,使我国外贸呈现出恢复性较快增长的趋势。
1.2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①对外贸易进出口额
如图12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层次分明,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与初级产品占比较小,工业品与初级产品的出口两极分化严重。近5年中,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初级产品的出口额都处在不断平稳增长的趋势,但在2014年的一年里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由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减少最为明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