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拍摄角度与拍摄手法的艺术作用毕设影片始终的创作报告(附件)【字数:7869】
摘 要在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之后,我们选择使用超现实主义作为我们毕业设计之作的题材。超现实主义题材的要求是基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所以这个题材对于拍摄手法和拍摄角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我将运用我大学四年的所知所学,极力使拍摄手段成为我的工具,来展现出整部影片的内容,同时来展示拍摄手段对于整部影片的作用,分析不同的拍摄手法所造成的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拍摄手段对影片的重要性,注重体现出其表现力,以此来印证大学所学,使之成为自己所掌握的技术。
目 录
第一章 《始,终》的创作思想 1
1.1选题原因 1
1.2表现内容 1
1.3内容依据 1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3
2.1题材认识 3
2.2表现手段 3
第三章 《始、终》的拍摄手法 5
3.1拍摄细节 5
3.2镜头语言 6
3.3色彩效果 7
第四章 《始、终》的声音效果 8
4.1音响作用 8
4.2音乐作用 8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参考影片 12
附录 13
第一章 《始、终》创作思想
1.1选题原因
循环,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即不断的重复某一件事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从不缺少这个概念的演示。比如我们很喜欢一首歌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重复的播放它,这就是一种循环,再比如说我们形成习惯的一天的生活,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循环。而我的工作就是将循环这种我们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个词,一个状态艺术化,变成一部取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可能观众会有疑虑,为什么这部影片的标题如此简单,没有一点深度,然而一部影片的深度是通过影片的内容来表现的,我们只希望从一个小细节映射出某一道理现象,从而打破观众的认知,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影片。
1.2 表现内容
在电影界,属于超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算多,但绝对不少,比如说像电影《源代码》《恐怖游轮》《明日边缘》《一天》等等,这些电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是惊悚,有些是拯救,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本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来展现人性。
正如这些电影一样,我们的作品《始、终》也是从这些不可能中发掘人性的光辉。在这部《始、终》微电影中,我们最想发掘的也是最想表现给观众的即是人性中的“善”。《国语晋语》中有提到:“善,德之建也”,“善”,是人性中最简单的一个概念,也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一种人性,不管一个人是否大奸大恶,“善”的念头或许不显露于表,但是它必定存在于内心的深处。然而这种“善”如果不经过发掘是发现不了它的存在的,我们的影片《始、终》即是选用一个不多见的题材,在新颖的不多见的题材中发掘人性的本质,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1.3内容依据
一部优秀的影片,离不开几个要素:故事,画面,选题,内容。然而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思想。一部影片有了思想那就代表着它有了灵魂,唯有拥有灵魂的影片才是成功的影片。而使得影片拥有自身灵魂的前提就是为自己的影片选对一个主题,若是主题不够深刻,则无论影片拍的多么的好,特效做的多么的逼真,整部影片只是一个空架子,只有外壳没有内在,这样的影片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又如果影片选择所表达的思想过于庞大或者笼统,结果导致所拍摄的影片并不足以支撑其想法,则会造成观众观影的极差体验。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的活动,所以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思想:善。
“善”这个概念想必所有人都不陌生,每个人对于“善”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有些人认为小善则为本,有的人认为大善则为义。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善”这个概念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可以引发所有人的思考,可以激发所有人内心中的“善”。善的哲学定义是具体事物完好、圆满的组成,是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完好圆满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具体事物完好圆满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达到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恶”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在美学里,“善”代表着美,无论是主观又或者是客观意义上,“善”都是一个美好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选择使用“善”这个概念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各方面层次上的仔细了解的结果,并且我们的表现方式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恶”来反衬出“善”,这样的表现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更能使观众对于“善”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即是我们以“善”作为表现主题中心思想的目的所在。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2.1题材认识
2.1.1影片风格
首先,我们选用的是超现实主题题材,超现实主义是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而蒙太奇对列手法是超现实主题题材电影的最好表现形式。在通常意义上,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超现实主义为题材的电影,但是在知名度和重要程度上,路易斯.布努埃尔所导演的两部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则更为著名。这两部电影对之后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更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此后,超现实主题题材慢慢转变为现代电影的一部分,成为了现代电影的一条重要的分支。
2.1.2影片结构
在影片结构上,因为题材略有些特殊,我们大部分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使用了很多插叙的手法,并且加入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即男一和女一在同一时间点不同的故事线。虽然说这样会降低影片的深度,但是原本比较生涩难懂的剧情会变得很好理解,给观众更好的观影体验。
在剧情上,前半部分的剧情比较平缓,并没有很多矛盾点的发生,但这是为了后面强烈的高潮做铺垫,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反衬出这部影片最大的矛盾点,即人物内心的善恶交锋,最终“善”赢得了胜利。在影片的后半段,加入了少许倒叙的片段,这些片段用来完善故事情节,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同时使观众深入了解到故事所发生的背景。之所以采用倒叙的手法,第一,符合本片超现实主义的题材,第二,制造悬念,将事情的交代放在最后会给观众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增加本片的内涵。
目 录
第一章 《始,终》的创作思想 1
1.1选题原因 1
1.2表现内容 1
1.3内容依据 1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3
2.1题材认识 3
2.2表现手段 3
第三章 《始、终》的拍摄手法 5
3.1拍摄细节 5
3.2镜头语言 6
3.3色彩效果 7
第四章 《始、终》的声音效果 8
4.1音响作用 8
4.2音乐作用 8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参考影片 12
附录 13
第一章 《始、终》创作思想
1.1选题原因
循环,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即不断的重复某一件事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从不缺少这个概念的演示。比如我们很喜欢一首歌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重复的播放它,这就是一种循环,再比如说我们形成习惯的一天的生活,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循环。而我的工作就是将循环这种我们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个词,一个状态艺术化,变成一部取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可能观众会有疑虑,为什么这部影片的标题如此简单,没有一点深度,然而一部影片的深度是通过影片的内容来表现的,我们只希望从一个小细节映射出某一道理现象,从而打破观众的认知,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影片。
1.2 表现内容
在电影界,属于超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算多,但绝对不少,比如说像电影《源代码》《恐怖游轮》《明日边缘》《一天》等等,这些电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是惊悚,有些是拯救,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本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来展现人性。
正如这些电影一样,我们的作品《始、终》也是从这些不可能中发掘人性的光辉。在这部《始、终》微电影中,我们最想发掘的也是最想表现给观众的即是人性中的“善”。《国语晋语》中有提到:“善,德之建也”,“善”,是人性中最简单的一个概念,也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一种人性,不管一个人是否大奸大恶,“善”的念头或许不显露于表,但是它必定存在于内心的深处。然而这种“善”如果不经过发掘是发现不了它的存在的,我们的影片《始、终》即是选用一个不多见的题材,在新颖的不多见的题材中发掘人性的本质,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1.3内容依据
一部优秀的影片,离不开几个要素:故事,画面,选题,内容。然而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思想。一部影片有了思想那就代表着它有了灵魂,唯有拥有灵魂的影片才是成功的影片。而使得影片拥有自身灵魂的前提就是为自己的影片选对一个主题,若是主题不够深刻,则无论影片拍的多么的好,特效做的多么的逼真,整部影片只是一个空架子,只有外壳没有内在,这样的影片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又如果影片选择所表达的思想过于庞大或者笼统,结果导致所拍摄的影片并不足以支撑其想法,则会造成观众观影的极差体验。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的活动,所以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思想:善。
“善”这个概念想必所有人都不陌生,每个人对于“善”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有些人认为小善则为本,有的人认为大善则为义。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善”这个概念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可以引发所有人的思考,可以激发所有人内心中的“善”。善的哲学定义是具体事物完好、圆满的组成,是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完好圆满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具体事物完好圆满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达到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恶”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在美学里,“善”代表着美,无论是主观又或者是客观意义上,“善”都是一个美好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选择使用“善”这个概念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各方面层次上的仔细了解的结果,并且我们的表现方式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恶”来反衬出“善”,这样的表现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更能使观众对于“善”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即是我们以“善”作为表现主题中心思想的目的所在。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2.1题材认识
2.1.1影片风格
首先,我们选用的是超现实主题题材,超现实主义是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而蒙太奇对列手法是超现实主题题材电影的最好表现形式。在通常意义上,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超现实主义为题材的电影,但是在知名度和重要程度上,路易斯.布努埃尔所导演的两部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则更为著名。这两部电影对之后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更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此后,超现实主题题材慢慢转变为现代电影的一部分,成为了现代电影的一条重要的分支。
2.1.2影片结构
在影片结构上,因为题材略有些特殊,我们大部分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使用了很多插叙的手法,并且加入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即男一和女一在同一时间点不同的故事线。虽然说这样会降低影片的深度,但是原本比较生涩难懂的剧情会变得很好理解,给观众更好的观影体验。
在剧情上,前半部分的剧情比较平缓,并没有很多矛盾点的发生,但这是为了后面强烈的高潮做铺垫,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反衬出这部影片最大的矛盾点,即人物内心的善恶交锋,最终“善”赢得了胜利。在影片的后半段,加入了少许倒叙的片段,这些片段用来完善故事情节,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同时使观众深入了解到故事所发生的背景。之所以采用倒叙的手法,第一,符合本片超现实主义的题材,第二,制造悬念,将事情的交代放在最后会给观众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增加本片的内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