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焦点访谈的辟谣性报道研究

摘 要在开放与多元的互联网环境下,谣言的滋生与传播正以迅速而猛烈的态势冲击人类的生产生活。《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有公信力的电视节目,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基于节目的高收视率,其辟谣性新闻的稳定播出对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官方渠道对流言进行驳斥,在政治领域、社会生活、思想学科等当面的信息传播上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引导大众生活做出正确的选择,维护社会的稳定。面对飞速的谣言,民众所能相信的只有官方信息,而这种信息必须是及时的、权威的,只有有了足够的事实和科学支撑,民众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也能对政府坚信不疑。
目 录
第一章 谣言与辟谣 1
1.1谣言产生的因素与影响 1
1.2辟谣性新闻的社会背景 2
第二章 《焦点访谈》节目简析与辟谣性报道 3
2.1 《焦点访谈》节目概述 3
2.2 《焦点访谈》中的报道类型简析 3
2.3 《焦点访谈》中的辟谣性报道简析 4
第三章 《焦点访谈》中的科学科普类辟谣性报道研究 6
3.1 20142015年科学科普类辟谣性报道汇总 6
3.2 科学科普类辟谣性报道案例分析 7
第四章 《焦点访谈》中的社会民生类辟谣性报道研究 10
4.1 2014—2015年社会民生类辟谣性报道汇总 10
4.2 社会民生类辟谣性报道案例分析 11
第五章 《焦点访谈》中的其他方面辟谣性报道研究 14
5.1 20142015年其他方面的辟谣性报道汇总 14
5.2 其他方面辟谣性报道案例分析 14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谣言与辟谣
1.1谣言产生的因素与影响
长期以来,谣言就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而几乎都会提到的关键信息是 “未经官方证实”、“难辨真伪”。 由此可知,谣言大多在民间有较广的传播范围且有较高迷惑度。而且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现象,谣言几乎与人类共生共存。
纵观社会的变迁,谣言的产生有着多重原因。单从现代社会来看,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社会生活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诸多不确定性,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经济社会代表到处充斥着机会与挑战,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迷茫、猜忌等负面情绪,情绪的堆积一旦爆发,随之而来的是攻击与诋毁。同时,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加剧民众的恐慌心理;第二,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今很多谣言经常打着“科学”的旗号,利用普通群众科学知识有限、对科学盲目崇拜等心理来实现;第三,社会信息管理滞后,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如果社会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公开,民众势必会对事件进行盲目性地猜测。第四,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使公众的不信任感逐渐增强。个别官员的劣迹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对专家的话也持怀疑态度。第五,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虽然有些论调是彻底的谎言,但经过网络推手的推动,仍然能大规模地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谣言自古以来都是可怕的,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强大的舆论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2008年10月,不实传闻“四川广元橘子发现蛆虫”的流传导致多地柑橘滞销,全国果农受损。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北京、内蒙古包头、河北廊坊、邢台四地陆续出现了当地即将发生地震的谣言,引发了民众的不安和恐慌。2011年2月,江苏省盐城有人传言,陈家港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导致陈家港等镇区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开家四处奔走,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悲惨后果。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任由谣言传播而不加以控制与规范,其产生的危害是无比巨大且无法估量的。
1.2辟谣性新闻的社会背景
网络谣言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病毒”,其根源不在于虚拟网络而在于现实社会。一个机制健全、运转通畅的社会,通常是新闻信息自由流通、社会透明度高、信息不对称现象较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成员认同程度提高的社会。反之,则说明新闻信息不流通、社会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是孕育“社会病毒”的“养料”。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提到了媒介公信力的重要作用。公信力不足的舆论环境,必定带来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社会行为上的无序,正常生活将无法维系。
2013年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网络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于此背景下,辟谣性新闻愈加受到关注。辟谣性报道是针对一段时间内流传于网络、现实生活中的谣言,做出科学的解释与澄清,以引导群众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新闻报道题材,它有助于新闻信息的流通、提高社会的透明度,以及使信息双方的信息尽可能得对称。
第二章 《焦点访谈》节目简析与辟谣性报道
2.1 《焦点访谈》节目概述
《焦点访谈》栏目,创办于1994年4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注、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焦点访谈》的报道成为有关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其内容不管表现的是正面的积极的, 还是负面的消极的, 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老百姓利益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个高频率的日播节目,《焦点访谈》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恪守了“事实说话”这一传播准则。它受观众欢迎的原因很多,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条。
“没有夸夸其谈,毋须引经据典,避免先入为主,拒绝唯我独尊,《焦点访谈》与亿万观众一见面,就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性节目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2.2 《焦点访谈》中的报道类型简析
《焦点访谈》作为一档以深度报道为主,舆论监督见长的新闻评论性栏目,具有多种报道题材。据介绍,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只依照内容,将节目类型分为正面、中性和批评三类。其中正面报道分为四种:1、党和政府明确要提倡和弘扬的;2、政府出台的新举措、新政策;3、党和政府要坚决制止的;4、法律要严惩的。批评报道则包括三种:1、明显违背国家法律的;2、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3、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
按照报道事件类型划分,也可以分为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类报道以及其他题材报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