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模仿在少儿舞蹈中的启蒙作用以小课堂模仿互动为例

摘 要我们知道,舞蹈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借助人的肢体诠释着人们的思维和感情。少年儿童思维简单、如同一张张白纸,需要一笔笔的去勾勒,才能够对许多事物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而模仿在相对程度上能够提高少儿对事物的兴趣,提高少儿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能够让少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小课堂“模仿互动”来说明少儿舞蹈中模仿的重要性,体现模仿在少儿舞蹈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表达模仿并不是无条件的“克隆”而是需要有思想的“模仿”。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模仿的概述 2
(一) 模仿的定义 2
(二) 模仿的重要性 2
三、 模仿在少儿舞蹈中对孩子的启蒙作用 3
(一) 模仿能够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3
(二) 模仿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4
四、 故事情境下的“模仿互动” 6
(一) 讲述故事——以舞蹈作品《猫鼠之夜》内容为例 6
(二) 演绎故事——学生运用肢体演绎故事内容 6
(三) “我做你学”——老师演绎故事内容学生模仿 6
(四) 结果概述——通过课堂学生反应总结内容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一)研究内容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艺术的认知更加深入,舞蹈教育成为了一门普遍家长选择的艺术。所以舞蹈培训机构也与日俱增,但在舞蹈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会的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利益、效率过度的模仿成人化的东西,也就是对成人化的东西完全的“克隆”。“模仿”固然重要但很多培训机构对少儿的模仿的学习仅限于照搬成人舞蹈中的一些东西,而没有重视少儿本身的模仿兴趣情感的培养。本文便是以现有的少儿舞蹈社会情况为背景,以模仿为中心内容,将其对少儿舞蹈以及少儿自身产生的积极作用详细分析,并结合小课堂“模仿互动”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有很多学术界的学者对少儿舞蹈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例如:由玉钰发表的文章《动物模仿操》整篇文章只是对几个动物的模仿操进行了描述,却能够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出模仿对孩子肢体的灵活性训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山东英才学院徐梅发表了《将儿童故事及模仿性动作融入幼儿舞蹈创编》,更深层次的解释了在少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模仿性动作给孩子带来的帮助,证明了模仿可以提高孩子的求知欲望以及对舞蹈兴趣;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讲师何群发表的论文名称为《论游戏、模仿、动作体验中的舞蹈教学》,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体现了少儿舞蹈教学中方法的重要性,更突出了模仿的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对少儿舞蹈模仿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是一笔巨大的宝藏。
二、模仿的概述
(一)模仿的定义
少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方式之一便是模仿,它是学习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法。舞蹈的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老师的动作、神韵;学习视频中的成品舞蹈等,而这些都属于模仿。
模仿是经过观察和效仿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艺能力和学会新技艺能力的一种学习型 。艺术起源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说”中提出艺术不是按照现实世界创造出来的,它模仿的是现实世界之前的观念重的东西。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二)模仿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孩子一出世便有的一种能力就是模仿。但每个孩子的模仿能力是不同的,模仿能力的强弱能够体现少儿四肢以及大脑的灵活性,所以对孩子模仿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模仿不是无条件的“克隆”,而是有思想的“模仿”。现在的培训机构很多的是古板的教学,单一的模仿,甚至是充溢着大量的成人化的“模仿”。模仿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培训机构将成人舞蹈的内容、模式都照搬照抄到少儿舞蹈学习中,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孩子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模仿可以增强孩子对事物观察的能力,提高孩子内心的表现欲,更能够增强孩子对身体控制的能力,大脑活跃的能力,使孩子的能够更全面的成长。由此看出模仿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少儿舞蹈更是不能忽视模仿的重要性。
三、模仿在少儿舞蹈中对孩子的启蒙作用
(一)模仿能够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1.有利于增强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
有一种天赋是孩子天生具备的,他们有一份没有任何杂质的纯真。他们有足够的好奇心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激发他们这一天赋,将他们的天赋扩大化。当然这种扩大并不是一味的让孩子们去模仿,更甚至有些机构在教学上越来越有成人化的趋向。“模仿互动”课堂所表达的模仿不是直接去“克隆”成人的东西而是根据孩子们简单、活泼的天性来增强他们所特有的天赋。孩子的成长基本是从模仿开始的。对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十分新奇,这种新奇也表现在行动上,这种表现的方式就是模仿。游戏性是模仿所具备的一个特性,是增强孩子对事物好奇心的一种必要的需求。在“模仿互动”课堂中加入了兔子舞的环节,首先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然后双手做兔子耳朵放于头顶准备,第一个八拍:14拍左腿伸出每两拍点一次地并收回,58拍右腿向有伸出每两拍点一次地并收回;第二个八拍:12拍朝前进行一次跳跃,34拍朝后进行一次跳跃,58拍朝前进行三次连续的跳跃。让孩子们随着欢快的节奏围圈游戏、舞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了解兔耳朵所特有的特征,以及兔子通过蹦蹦跳跳来行走的特点,更能够通过兔子舞使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从而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
2.有利于增强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
孩子天生就是爱动,对新颖的事情或者物体会有新奇感,当然也喜欢想象。所以观察力其实是孩子相对薄弱的一面,而模仿则能很好的改善这一点。模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模仿是必须仔细观察身体各个部位摆放的位置才能够将这个动作模仿成功。而孩子是好动的、自制力相对较差,让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对一个动作模仿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便需要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形态、模仿身边的小事物等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事物的学习效率,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能增强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模仿课堂”加入了听命题来模仿的环节,老师会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随机说出几种动物或者身边的事物来让孩子们即兴模仿,在这个模仿的环节中便能够让孩子转动他们的小脑袋仔细回忆其特征来进行肢体上的表现,当然这就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自然也能够使孩子们主动的去观察身边事物的特征,无形之中便会提高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
3.有利于增强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每个事物都是不同的所以孩子们对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于表面。孩子的大脑发育在灵活的同时也会容易产生疲劳感,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一般是单纯的、易懂的。“模仿互动”课堂中模仿的学习则是通过老师专业的示范动作以及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把单一枯燥的舞蹈动作发展成一个故事性与情境性都具备的完美的具有丰富的生命力的童话故事,能够更好的触发孩子对这个事物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促进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例如: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蹦跳类型的组合,让孩子根据老师的讲述表演小兔子活动时的状态,使整个课堂轻松愉悦的同时训练孩子脚踝的跳跃能力和手臂位置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这个组合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的道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能够顺其自然的在做动作的同时带有一些情感性的表达,在不知不觉间便能够增强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