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盲人出行导航系统的可穿戴设计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对现有盲人辅助出行方式的分析 2
二、 设计分析 4
(一) 可行性分析 4
(二) 实践和理论意义 4
三、 产品设计与实现 5
(一) 设计的调研与分析 5
(二) 产品的设计思路 6
(三) 产品设计过程 7
(四) 产品模型制作与展示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研究背景
据统计中国是全世界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左右,占全世界盲人人数的18%,因此我们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盲人的公共设施,借助技术的的力量来帮助盲人,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盲人,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设计,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盲人因为自身的缺陷使生活有很多不便,大部分盲人可以凭靠着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接近正常人的工作。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盲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局面。在中国很多的爱心人士和盲人协会帮助下,盲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且还会举行一些活动,来帮助盲人释放自己的内心。但是这些事情对盲人的帮助还是远远不够的。
盲人最大的生活困境在于出行。盲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里,看不见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事情,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盲人在出行时大多数是靠自己手中的盲棍来获取路况信息,在现代发达的交通面前,普通的盲棍显得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危险。
怎样设计一种较现代化的助行装置代替传统盲棍,探测出更复杂的路况,并引导盲人行走在正确的路线已是必然之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了解最近几十年,大部分人盲人仍然使用传统的盲棍作为出行时的辅助工具,但盲棍的导航能力是有限的。由于盲杖很难检测到腰部以上的障碍物,所以不能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特定地理位置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国外的很多的发达国家,针对盲人出行而设计的路面导航公共设施和公共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代替传统盲棍,探测出更复杂的路况,并引导盲人行走在正确的路线已是必然之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了解最近几十年,大部分人盲人仍然使用传统的盲棍作为出行时的辅助工具,但盲棍的导航能力是有限的。由于盲杖很难检测到腰部以上的障碍物,所以不能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特定地理位置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国外的很多的发达国家,针对盲人出行而设计的路面导航公共设施和公共系统都比国内的先进的很多,普及率也是很高。国外最突出的导盲设备是美国设计的白盲杖 ,在外出的时候路人看见白盲杖就会给盲人让路,后来因为白盲杖在盲人出行时辅助作用非常单一,进而设计师在白盲杖的基础上加上了探路器装置,虽然对盲人出行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是相比现代化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交通,白盲棍的技术仍然受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国外相继发明出各种帮助盲人出行的导盲设备。例如现在的欧盟通过RFID技术进行对盲人导航设备的研究,在交叉路口,这套系统就会给过往的路人和车辆发出警告提示将有盲人通过马路。日本也对RFID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不是盲棍,而是阅读器,把阅读器套在盲人的手指上,传感器会把信息变化成文字传送到盲人手中。
在我国关于盲人出行导航设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也逐渐进入这个领域。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文设施比较落后,国内的公共设施就有一定的缺陷,随着城市的发展盲道的破坏日益严重,盲人出行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需求盲人的导航设备走向体积小,便携带,效率高,这类产品有利于推广,从现在社会的形式来看,盲人导航系统的穿戴产品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
(三)对现有盲人辅助出行方式的分析
现在盲人出行用到的出行辅助主要是以盲棍,盲道为主,其次就是导盲犬,这几种出行方式是我们最常见的盲人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的改造,每个城市的盲道都得到很好的建设,这对盲人朋友来说是很好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城市不断地发展建设,对盲道的破坏和占用也时有发生,随处可以看到的现象,比如公交站牌的建设,把盲道从中截断;有的在盲道中间竖着一个电线杆;还有就是盲道被占,停放汽车、自行车。这些现象对盲人来说是无比的困扰。(图1-1、图1-2)
图1-1 盲道占用 图1-2 盲道破坏
现在的盲人使用的盲棍功能比较单一,导航能力非常有限,也不能为用户提供特定的路况信息,盲人在出行时很容易出现危险。(图1-3、图1-4)
图1-3 盲棍 图1-4 智能盲棍
导盲犬是盲人朋友最好的伙伴,在盲人出行时给予盲人很多的帮助,但因为导盲犬的费用过高,而且导盲犬训练起来非常的困难,数量也是非常的少,所以导盲犬在盲人中无法普及。(图1-5、图1-6)
图1-5 导盲犬 图1-6 导盲犬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莫尔特声呐系统的出现是人类导航系统的雏形,但是技术设备只是提供简单的障碍物提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种的智能盲棍出行在我们眼前,以智能盲棍为主,其设计基本上都是在盲棍的基础上加上导航设备,增加了盲棍的导航能力,但是增加了盲棍的导航能力,盲棍的重量和形式也随之增加,笨重的盲棍在盲人出行时不便于携带,反而给出行带来一定的烦恼。
二、设计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本类产品主要采用红外线探测和GPS定位技术来开发,主要是在盲人出行时提供路况信息的探测,及时给盲人提供路况信息,同时在盲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产品上有一键报警功能,及时通知家人和路人。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学实力的不断强大,我们国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红外线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在现有的产品有很大的突破。同时产品外观设计从盲人的角度出发,根据人机工程学进行设计,设置盲文按钮,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智能性强。
经济可行性
我国是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设计一款盲人出行导航系统的可穿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盲人出行导航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对现有盲人辅助出行方式的分析 2
二、 设计分析 4
(一) 可行性分析 4
(二) 实践和理论意义 4
三、 产品设计与实现 5
(一) 设计的调研与分析 5
(二) 产品的设计思路 6
(三) 产品设计过程 7
(四) 产品模型制作与展示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研究背景
据统计中国是全世界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左右,占全世界盲人人数的18%,因此我们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盲人的公共设施,借助技术的的力量来帮助盲人,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盲人,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设计,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盲人因为自身的缺陷使生活有很多不便,大部分盲人可以凭靠着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接近正常人的工作。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盲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局面。在中国很多的爱心人士和盲人协会帮助下,盲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且还会举行一些活动,来帮助盲人释放自己的内心。但是这些事情对盲人的帮助还是远远不够的。
盲人最大的生活困境在于出行。盲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里,看不见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事情,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盲人在出行时大多数是靠自己手中的盲棍来获取路况信息,在现代发达的交通面前,普通的盲棍显得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危险。
怎样设计一种较现代化的助行装置代替传统盲棍,探测出更复杂的路况,并引导盲人行走在正确的路线已是必然之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了解最近几十年,大部分人盲人仍然使用传统的盲棍作为出行时的辅助工具,但盲棍的导航能力是有限的。由于盲杖很难检测到腰部以上的障碍物,所以不能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特定地理位置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国外的很多的发达国家,针对盲人出行而设计的路面导航公共设施和公共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代替传统盲棍,探测出更复杂的路况,并引导盲人行走在正确的路线已是必然之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了解最近几十年,大部分人盲人仍然使用传统的盲棍作为出行时的辅助工具,但盲棍的导航能力是有限的。由于盲杖很难检测到腰部以上的障碍物,所以不能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特定地理位置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国外的很多的发达国家,针对盲人出行而设计的路面导航公共设施和公共系统都比国内的先进的很多,普及率也是很高。国外最突出的导盲设备是美国设计的白盲杖 ,在外出的时候路人看见白盲杖就会给盲人让路,后来因为白盲杖在盲人出行时辅助作用非常单一,进而设计师在白盲杖的基础上加上了探路器装置,虽然对盲人出行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是相比现代化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交通,白盲棍的技术仍然受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国外相继发明出各种帮助盲人出行的导盲设备。例如现在的欧盟通过RFID技术进行对盲人导航设备的研究,在交叉路口,这套系统就会给过往的路人和车辆发出警告提示将有盲人通过马路。日本也对RFID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不是盲棍,而是阅读器,把阅读器套在盲人的手指上,传感器会把信息变化成文字传送到盲人手中。
在我国关于盲人出行导航设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也逐渐进入这个领域。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文设施比较落后,国内的公共设施就有一定的缺陷,随着城市的发展盲道的破坏日益严重,盲人出行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需求盲人的导航设备走向体积小,便携带,效率高,这类产品有利于推广,从现在社会的形式来看,盲人导航系统的穿戴产品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
(三)对现有盲人辅助出行方式的分析
现在盲人出行用到的出行辅助主要是以盲棍,盲道为主,其次就是导盲犬,这几种出行方式是我们最常见的盲人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的改造,每个城市的盲道都得到很好的建设,这对盲人朋友来说是很好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城市不断地发展建设,对盲道的破坏和占用也时有发生,随处可以看到的现象,比如公交站牌的建设,把盲道从中截断;有的在盲道中间竖着一个电线杆;还有就是盲道被占,停放汽车、自行车。这些现象对盲人来说是无比的困扰。(图1-1、图1-2)
图1-1 盲道占用 图1-2 盲道破坏
现在的盲人使用的盲棍功能比较单一,导航能力非常有限,也不能为用户提供特定的路况信息,盲人在出行时很容易出现危险。(图1-3、图1-4)
图1-3 盲棍 图1-4 智能盲棍
导盲犬是盲人朋友最好的伙伴,在盲人出行时给予盲人很多的帮助,但因为导盲犬的费用过高,而且导盲犬训练起来非常的困难,数量也是非常的少,所以导盲犬在盲人中无法普及。(图1-5、图1-6)
图1-5 导盲犬 图1-6 导盲犬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莫尔特声呐系统的出现是人类导航系统的雏形,但是技术设备只是提供简单的障碍物提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种的智能盲棍出行在我们眼前,以智能盲棍为主,其设计基本上都是在盲棍的基础上加上导航设备,增加了盲棍的导航能力,但是增加了盲棍的导航能力,盲棍的重量和形式也随之增加,笨重的盲棍在盲人出行时不便于携带,反而给出行带来一定的烦恼。
二、设计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本类产品主要采用红外线探测和GPS定位技术来开发,主要是在盲人出行时提供路况信息的探测,及时给盲人提供路况信息,同时在盲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产品上有一键报警功能,及时通知家人和路人。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学实力的不断强大,我们国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红外线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在现有的产品有很大的突破。同时产品外观设计从盲人的角度出发,根据人机工程学进行设计,设置盲文按钮,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智能性强。
经济可行性
我国是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设计一款盲人出行导航系统的可穿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盲人出行导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yssj/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