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下率对超深冲钢退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字数:14967】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厚度(2.75mm、3.5mm、4.5mm)的超深冲钢DC06热轧板以及其对应的不同压下率(71%、77%、85%)下的超深冲钢DC06冷轧退火板。重点研究了840℃退火温度下,不同压下率对超深冲钢DC06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织构演变、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退火温度下,冷轧退火板表层晶粒尺寸比中心层大,且冷轧退火板的晶粒尺寸随着压下率的增大而增大。 超深冲钢DC06中{112}<110>织构和{001}<110>逐渐向{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转变,{111}<112>织构极密度要比{111}<110>极密度大。随着压下率的增加,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屈服强度和硬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和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增加;塑性应变比r先降低后增加,这主要是面织构{111}体积分数先降低后增加造成的。
目录
1.引言 1
1.1 超深冲钢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1
1.1.1国外超深冲钢的发展情况2
1.1.2国内超深冲钢的发展情况2
1.1.3超深冲钢未来发展趋势3
1.2研究超深冲钢DC06的目的和意义3
1.2.1研究超深冲钢DC06的目的3
1.2.2研究超深冲钢DC06的意义3
1.3课题来源4
1.4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4
2.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5
2.1试验材料5
2.2试验流程及试验方法5
2.2.1试验流程5
2.2.2试验方法5
3.显微组织分析8
3.1热轧板显微组织对比分析8
3.1.1热轧板显微组织图对比分析8
3.1.2热轧板晶粒度百分比对比分析10
3.2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对比分析11
3.2.1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图对比分析11
3.2.2冷轧退火板晶粒度百分比对比分析13
3.3本章小结14
4.织构演变分析 15
4.1超深冲钢DC06冷轧退火板晶粒取向分布 15
4.2同一退火温度不同压下率对织构演变的影响17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本章小结20
5.力学性能分析21
5.1抗拉强度分析21
5.1.1抗拉强度定义21
5.1.2抗拉强度对比分析21
5.2屈服强度分析22
5.2.1屈服强度的定义22
5.2.2屈服强度对比分析22
5.3断后伸长率A80分析23
5.3.1断后伸长率定义23
5.3.2断后伸长率对比分析23
5.4显微硬度分析24
5.4.1硬度的定义24
5.4.1维氏硬度对比分析24
5.5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分析25
5.5.1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定义25
5.5.2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对比分析25
5.6塑性应变比(r)值分析26
5.6.1塑性应变比(r)值的定义26
5.6.2塑性应变比(r)值对比分析26
5.7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7
5.7.1晶粒尺寸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7
5.7.2{111}织构对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27
5.8本章小结27
6.结论 29
参考文献30
致谢 3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家家户户正常出行的必要工具。汽车制造业一直都是影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汽车用钢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冷轧深冲钢板。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汽车制造业发生了“大变革”。从当初14万辆产量到目前的3000万辆,当下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商。我们知道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钢铁产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统计表明,汽车生产商制造一辆汽车大概要用的钢材是所有汽车用材料的70%,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辆汽车质量的好坏与汽车使用的钢板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
现代汽车制造业正朝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汽车制造业对汽车用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汽车用钢除了要求具有常规钢的结构和经济性能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成形性、抗凹性、表面形貌和光滑度等。为了适应当前的国际格局,通过减轻汽车重量来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在减轻车辆重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碰撞的安全性能。因此,各大汽车制造商都采用了高强度钢,目前使用超深冲钢已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超深冲钢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随着IF钢的研究和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深冲钢可以成为第三代深冲钢。最早在19世纪50年代时,COMSTOCK等人就已经提出了在普通低碳钢中加入足量的Ti(Ti>4(C+N))。钢中C、N的间隙原子完全由钛固定,并且在固定以后通过化合物Ti(CN)的形式析出,这样铁素体中就没有任何间隙固溶的碳和氮原子,从而使材料具备优异的深冲性能。由于当时设备条件不允许以及Ti价格较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想要实现工业生产是不切实际的。随着真空脱气技术的发展,并且被应用于冶金工业,可以使钢中碳的含量降到0.01%以下,这就让之前不切实际的IF钢生产变为可能。第一代IF钢的主要特点是含碳量低,退火过程采用罩式炉退火。和当时的铝镇静钢相比,虽然第一代IF钢性能要比铝镇静钢好很多,但是第一代IF钢生产成本也是特别的高,因此只限于特别难冲压件的使用。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冶金产业的不断发展,采用底吹转炉和改进的RH处理工艺,可经济实惠地生产出碳含量小于20ppm的超低碳钢,并且RH真空处理的时间缩短到25min内,由传统的IF钢转变为现代IF钢,即第二代IF钢。同时,汽车制造业对板材拉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增加,使得IF钢得到快速发展。IF钢的应用已从难冲压件扩展到汽车上所有的深冲件。IF钢品种也已系列化,可满足汽车制造商提出的各种性能要求,如高强度、深冲、BH等。超低碳钢是第三代深冲钢,它不仅代表当今冲压钢板的最高发展水平,也体现出一个国家汽车钢板的生产水平,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13]。
1.1.1国外超深冲钢的发展情况
目录
1.引言 1
1.1 超深冲钢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1
1.1.1国外超深冲钢的发展情况2
1.1.2国内超深冲钢的发展情况2
1.1.3超深冲钢未来发展趋势3
1.2研究超深冲钢DC06的目的和意义3
1.2.1研究超深冲钢DC06的目的3
1.2.2研究超深冲钢DC06的意义3
1.3课题来源4
1.4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4
2.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5
2.1试验材料5
2.2试验流程及试验方法5
2.2.1试验流程5
2.2.2试验方法5
3.显微组织分析8
3.1热轧板显微组织对比分析8
3.1.1热轧板显微组织图对比分析8
3.1.2热轧板晶粒度百分比对比分析10
3.2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对比分析11
3.2.1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图对比分析11
3.2.2冷轧退火板晶粒度百分比对比分析13
3.3本章小结14
4.织构演变分析 15
4.1超深冲钢DC06冷轧退火板晶粒取向分布 15
4.2同一退火温度不同压下率对织构演变的影响17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本章小结20
5.力学性能分析21
5.1抗拉强度分析21
5.1.1抗拉强度定义21
5.1.2抗拉强度对比分析21
5.2屈服强度分析22
5.2.1屈服强度的定义22
5.2.2屈服强度对比分析22
5.3断后伸长率A80分析23
5.3.1断后伸长率定义23
5.3.2断后伸长率对比分析23
5.4显微硬度分析24
5.4.1硬度的定义24
5.4.1维氏硬度对比分析24
5.5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分析25
5.5.1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定义25
5.5.2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对比分析25
5.6塑性应变比(r)值分析26
5.6.1塑性应变比(r)值的定义26
5.6.2塑性应变比(r)值对比分析26
5.7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7
5.7.1晶粒尺寸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7
5.7.2{111}织构对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27
5.8本章小结27
6.结论 29
参考文献30
致谢 3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家家户户正常出行的必要工具。汽车制造业一直都是影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汽车用钢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冷轧深冲钢板。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汽车制造业发生了“大变革”。从当初14万辆产量到目前的3000万辆,当下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商。我们知道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钢铁产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统计表明,汽车生产商制造一辆汽车大概要用的钢材是所有汽车用材料的70%,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辆汽车质量的好坏与汽车使用的钢板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
现代汽车制造业正朝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汽车制造业对汽车用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汽车用钢除了要求具有常规钢的结构和经济性能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成形性、抗凹性、表面形貌和光滑度等。为了适应当前的国际格局,通过减轻汽车重量来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在减轻车辆重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碰撞的安全性能。因此,各大汽车制造商都采用了高强度钢,目前使用超深冲钢已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超深冲钢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随着IF钢的研究和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深冲钢可以成为第三代深冲钢。最早在19世纪50年代时,COMSTOCK等人就已经提出了在普通低碳钢中加入足量的Ti(Ti>4(C+N))。钢中C、N的间隙原子完全由钛固定,并且在固定以后通过化合物Ti(CN)的形式析出,这样铁素体中就没有任何间隙固溶的碳和氮原子,从而使材料具备优异的深冲性能。由于当时设备条件不允许以及Ti价格较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想要实现工业生产是不切实际的。随着真空脱气技术的发展,并且被应用于冶金工业,可以使钢中碳的含量降到0.01%以下,这就让之前不切实际的IF钢生产变为可能。第一代IF钢的主要特点是含碳量低,退火过程采用罩式炉退火。和当时的铝镇静钢相比,虽然第一代IF钢性能要比铝镇静钢好很多,但是第一代IF钢生产成本也是特别的高,因此只限于特别难冲压件的使用。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冶金产业的不断发展,采用底吹转炉和改进的RH处理工艺,可经济实惠地生产出碳含量小于20ppm的超低碳钢,并且RH真空处理的时间缩短到25min内,由传统的IF钢转变为现代IF钢,即第二代IF钢。同时,汽车制造业对板材拉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增加,使得IF钢得到快速发展。IF钢的应用已从难冲压件扩展到汽车上所有的深冲件。IF钢品种也已系列化,可满足汽车制造商提出的各种性能要求,如高强度、深冲、BH等。超低碳钢是第三代深冲钢,它不仅代表当今冲压钢板的最高发展水平,也体现出一个国家汽车钢板的生产水平,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13]。
1.1.1国外超深冲钢的发展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