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创新型金融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但由于其全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使得法律规范和风险预防仍处于模糊状态, 导致该行业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正因为此,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认识其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至关重要。本文使用方法有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在本文中对P2P网络模式中的风险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这将对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P2P网络信贷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3
2 P2P网贷行业发展概述
2.1 行业概述 4
2.1.1互联网金融概述 4
2.1.2 P2P网络借贷平台概述 4
2.1.3 二者关系 5
2.2 行业发展概述 5
2.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和兴起原因 6
2.4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 6
2.5 P2P网络借贷的四种模式 7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
3.1 风险类型 8
3.1.1平台内部风险 8
3.1.2平台外部风险 8
3.2 风险成因 9
3.2.1法律地位的缺失 9
3.2.2行业监管的缺失 10
3.2.3 信用体系的缺失 10
3.2.4市场环境不完善 10
3.2.5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10
3.2.6组织结构和交易机制的缺陷 11
3.2.7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11
4 P2P网贷模式的风险监控及措施
4.1 监管建议 12
4.1.1建立平台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 12
4.1.2加强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 12
4.1.3健全内控体系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 从法律层面规范业务模式 12
4.3 加强P2P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建设 13
5 结论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绪论
2016年3月25日,一个普通的一天,但它却成为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协会共有2000家机构申请,最后到437年公司成为第一批成员,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剩余的属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服务机构,另外还有P2P网络贷款。虽然传统的金融机构仍然占据比例重,但不难看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和一系列的网上银行协会“新贵”也已箭在弦上,准备拉开一大波宣传阵势。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员代表大会上,众望所归的推举了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协会的理事单位,由此可见P2P网贷已经成为金融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统计,到2013年底,中国已有1000多家P2P公司出现。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已发生的投资金融事件有38笔,其中P2P网贷行业占据了大多数。但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监管的改进,P2P将面临着行业重组,一些小规模的不正规的网贷平台或许将会被淘汰。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必有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争议,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的很多领域都还没有涉及这方面,所以贷款平台的网络管理和风险的规避仍处于空白阶段,随着事物的发展,很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为了避免此类风险,让P2P网络借贷平台更好的为民众服务,我将对此展开研究。
1.1.2 研究意义
(1)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了解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现状,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P2P更好地发展提出见解,使问题得到更全面的解决。
(2)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对P2P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风险以及风险类型的归类,以便P2P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规避风险、降低风险。
(3)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了解各民众的需要,为P2P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有效的规避风险,使P2P更好的服务民众,解决农村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Zhangxi Lin和 Binjie Luo(2011)使用决策树模型对P2P小额信贷中的从众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2) Deyong(2007)对20世纪90年代末最先采用互联网技术的424家美国社区银行以及未采用互联网技术的社区银行在19992001年的运营情进行比较,其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显著的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支票账户余额减少,而货币基金存款账户余额则会增加。
(3)Allen(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领域,并不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以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
(4)Scholtens等(2003)和Berger等(2008)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各种金融业务与现代IT、WEB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
(5)Klafft(2008)研究指出由于贷款人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匿名网络环境下的贷款经验不足以及信息费对称性更严重等问题,而面临的资金交易风险比传统金融业要高出很多。
(6)泰勒(2009)提出的“双峰”理论认为,监管应着重于两大目标:确保系统稳定(审慎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行为监管)。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张晓霞、尤瑞章(2010)对P2P在线借贷模式在中国与国外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指出了国内P2P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民间金融法律框架,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化规范化发展、大力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建议。
(2)晏钢、刘文雅(2011)从P2P网络借贷的含义、起源以及网络借贷的具体操作方法入手,分析了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指出了国内P2P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网络借贷公司应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和业务功能、尽快颁布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四方面建议。
(3)李强、王硕(2015)在《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究对商业银行转型的研究》的思考指出:互联网金融以其信息,成本,效率的巨大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进行颠覆。
(4)王招致(2015)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博弈分析》中通过对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下双方利润的分析,认为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应更多的强调双方的合作,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取相对于对手的优势。章连标等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商业银行的研究及以应对策略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根据“短小频急切”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产品和流程,创新的开发出众筹,P2P网贷、电商小贷等融资模式冲击着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征信系统不完善而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的小微企业,个人借贷等领域的贷款业务。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3
2 P2P网贷行业发展概述
2.1 行业概述 4
2.1.1互联网金融概述 4
2.1.2 P2P网络借贷平台概述 4
2.1.3 二者关系 5
2.2 行业发展概述 5
2.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和兴起原因 6
2.4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 6
2.5 P2P网络借贷的四种模式 7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
3.1 风险类型 8
3.1.1平台内部风险 8
3.1.2平台外部风险 8
3.2 风险成因 9
3.2.1法律地位的缺失 9
3.2.2行业监管的缺失 10
3.2.3 信用体系的缺失 10
3.2.4市场环境不完善 10
3.2.5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10
3.2.6组织结构和交易机制的缺陷 11
3.2.7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11
4 P2P网贷模式的风险监控及措施
4.1 监管建议 12
4.1.1建立平台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 12
4.1.2加强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 12
4.1.3健全内控体系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 从法律层面规范业务模式 12
4.3 加强P2P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建设 13
5 结论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绪论
2016年3月25日,一个普通的一天,但它却成为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协会共有2000家机构申请,最后到437年公司成为第一批成员,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剩余的属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服务机构,另外还有P2P网络贷款。虽然传统的金融机构仍然占据比例重,但不难看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和一系列的网上银行协会“新贵”也已箭在弦上,准备拉开一大波宣传阵势。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员代表大会上,众望所归的推举了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协会的理事单位,由此可见P2P网贷已经成为金融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统计,到2013年底,中国已有1000多家P2P公司出现。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已发生的投资金融事件有38笔,其中P2P网贷行业占据了大多数。但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监管的改进,P2P将面临着行业重组,一些小规模的不正规的网贷平台或许将会被淘汰。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必有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争议,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的很多领域都还没有涉及这方面,所以贷款平台的网络管理和风险的规避仍处于空白阶段,随着事物的发展,很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为了避免此类风险,让P2P网络借贷平台更好的为民众服务,我将对此展开研究。
1.1.2 研究意义
(1)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了解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现状,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P2P更好地发展提出见解,使问题得到更全面的解决。
(2)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对P2P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风险以及风险类型的归类,以便P2P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规避风险、降低风险。
(3)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了解各民众的需要,为P2P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有效的规避风险,使P2P更好的服务民众,解决农村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Zhangxi Lin和 Binjie Luo(2011)使用决策树模型对P2P小额信贷中的从众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2) Deyong(2007)对20世纪90年代末最先采用互联网技术的424家美国社区银行以及未采用互联网技术的社区银行在19992001年的运营情进行比较,其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显著的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支票账户余额减少,而货币基金存款账户余额则会增加。
(3)Allen(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领域,并不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以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
(4)Scholtens等(2003)和Berger等(2008)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各种金融业务与现代IT、WEB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
(5)Klafft(2008)研究指出由于贷款人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匿名网络环境下的贷款经验不足以及信息费对称性更严重等问题,而面临的资金交易风险比传统金融业要高出很多。
(6)泰勒(2009)提出的“双峰”理论认为,监管应着重于两大目标:确保系统稳定(审慎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行为监管)。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张晓霞、尤瑞章(2010)对P2P在线借贷模式在中国与国外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指出了国内P2P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民间金融法律框架,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化规范化发展、大力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建议。
(2)晏钢、刘文雅(2011)从P2P网络借贷的含义、起源以及网络借贷的具体操作方法入手,分析了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指出了国内P2P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网络借贷公司应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和业务功能、尽快颁布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四方面建议。
(3)李强、王硕(2015)在《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究对商业银行转型的研究》的思考指出:互联网金融以其信息,成本,效率的巨大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进行颠覆。
(4)王招致(2015)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博弈分析》中通过对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下双方利润的分析,认为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应更多的强调双方的合作,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取相对于对手的优势。章连标等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商业银行的研究及以应对策略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根据“短小频急切”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产品和流程,创新的开发出众筹,P2P网贷、电商小贷等融资模式冲击着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征信系统不完善而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的小微企业,个人借贷等领域的贷款业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