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附件)

摘 要近些年来,发生了越来越多有关于财务纠纷的案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许多的上市公司也同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结论来看,尽管大多企业都深刻体会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设计出最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未彻底的践行,仍然会产生严重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并有效实施最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就是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作出自我评价报告,并研究其相关资料和数据,找出我国上市公司自我评价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查明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问题探讨出方案。最终,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的完善提供帮助。 目 录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 1
1.2研究的意义 1
1.3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
1.4研究方法 2
2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2.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概念 3
2.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3
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概述 3
2.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 3
2.3.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特征 4
2.3.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主体 5
2.3.4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方式与原则 5
2.3.5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与要素 5
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够重视 7
3.2 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缺乏自愿性 7
3.3 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多样 7
3.4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8
4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措施
4.1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9
4.2 健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 9
4.3 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 10
4.4 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各方面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r /> 3.3 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多样 7
3.4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8
4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措施
4.1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9
4.2 健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 9
4.3 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 10
4.4 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各方面的责任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全球频发财务舞弊案件,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虽然表面看来完美无缺,但在面临重大事故时其弊端便显露无疑。而目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其自主披露的自我评价信息的研究虽已崭露头角,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与科学理论的研究中还处于摸索状况,上市公司还不能够妥善处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发生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中外管理界已普遍开始关心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1.2研究的意义
要想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公司的经营发展所日渐突出的问题而不断来完善和改进。其制度缺陷亦可通过自我评估来发现,通过增强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规范企业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一系列制度完善,企业的自我评估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因此,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将其应用到公司的日常管理需要。
1.3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Treadway在1978年递交的报告中建议所有上市公司提交内部控制报告在其年度报告时应由首席执行官和CFO签发确认。
Raghtmandan1993年考察世界百强企业的某一年度报告,得出多数企业提供的统一形式的内部控制报告。但多数报道集中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而不是它的效果评价。
Hemanson采用问卷调查在2000年研究了是否提交控制报告的自愿性。研究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报告能有效提高控制,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该报告具有一定的价值。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刘玉延在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认为,上市公司对外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应当同时提供内部会计控制以及有效实施的专门报告
2003年李明辉、河海指出我国公司年报的披露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没有明确相关执行者的责任。
1.4研究方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吸取各方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的各种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与相关理论结合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具体研究中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源,根据现有的理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2.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概念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概念是指,上市公司为了确保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由公司董事会领导和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而发生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效益,伴随着加强经济管理,日渐完善经济发展所显露出来的弊端。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与彻施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效的防范企业未来的经营风险,维持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性,促进公司持续经营。因此,为使企业可以有效持续经营,其内部控制须有效完善。
2.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监督与审计等相关部门共同对企业控制进行评估,并由公司专业人员负责,提交可以对外提供参考性意见的报告文件。同时,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也是企业管理决策人员使用的内部报告,是根据企业各部门制度的建立、执行、控制、监督、健全、完善等作出的自我评价[1]。
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概述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是上市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依照相关标准,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计划与实施情况所进行的自我评价,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评价意见稿提供给外部用户提供参考[1]。
2.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公司的角度:披露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减轻责任,保护资产安全
(1)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使公司领导者增强有效经营责任心,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促进全面彻底实行的可能性。公司领导者对其制定的相关制度的关注以及自身的带头作用,会促使其他员工的身体力行,假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着足够的注重,那么也会使其员工更加重视与学习;反之,若公司高层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那么设计再好的内部控制政策也会如同虚设[2]。
(2)自我评价报告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相关责任。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活动成果可以有效的透过内部控制的报告来披露,同时也是客户(业主)准确评估其实际的成果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3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