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正军电器有限公司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1
2.1 民营企业相关概念 1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
3 正军电器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4
3.1 正军电器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5
3.2 正军电器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5
4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8
4.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8
4.2 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8
4.3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9
4.4 加强控制活动 9
4.5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10
结论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图1 内部控制五要素关系图3
1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有人说一家企业经营的好与坏不仅仅与该家企业的管理者有关,还与其制定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张全义曾提出了各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进行有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效能管理的先进方法,是保证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得以实现高效化、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民营企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1]。事实上,国内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国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就发表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提出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2],这五要素几乎得到了所有业界人士的认可,一直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在都在被很多国家所延用,并且成为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到2008年,COSO委员会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内部控制增设了一些内容。我国也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并于同年由我国财政部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以及保监会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除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都有所研究。根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2002年,美国国会针对2001年年底发生的安然事件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又再次将内部控制推向风口浪尖[3]。因此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建立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正军电器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2.1 民营企业相关概念
2.1.1 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的法律上是没有“民营企业”这一概念的,“民营企业”只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对于民营企业的定义经济学界还保持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民营企业是指相对国营企业而言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即非国有独资企业皆为民营企业,具体包含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也有人认为从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含一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被称为“民营企业”[4]。还有的认为民间的私人投资、私人经营、私人享受投资收益、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是民营企业[5]。
2.1.2 民营企业的现状
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许延明在2009年发表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就描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1)数量多且发展迅速;(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3)家族企业占的比重较大;(4)经营管理方式灵活多变;(5)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于发展水平;(6)普遍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6]。还有学者认为现如今的民营企业人才机制不灵活、生命周期过短,且决策盲目,经营风险较大,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7]。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种类
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是指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其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根据内部控制基本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对此,我国财政部对内部会计控制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指采用财务会计以外的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的控制,是指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
2.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组成的[2]。之后在2004年,COSO又对此提出补充,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八大要素构成的,除了以上五要素之外,还包括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以及风险应对三大要素[8]。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仍为五大要素,但在内容上还是增设了八要素的框架。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这五要素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并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都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并加以改进[9]。下图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关系图。
图1 内部控制五要素关系图
2.2.3 内部控制的目标
目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可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断奋斗。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希望通过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来达到企业某一方面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公司业绩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违规行为发生率的降低等[10]。《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战略[9]。对于内部控制来说,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是传统目标,是内部控制的警戒线,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则是内部控制的永恒目标,是其主线,而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的生命线,也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其愿景线,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10]。
1 引言 1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1
2.1 民营企业相关概念 1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
3 正军电器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4
3.1 正军电器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5
3.2 正军电器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5
4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8
4.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8
4.2 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8
4.3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9
4.4 加强控制活动 9
4.5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10
结论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图1 内部控制五要素关系图3
1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有人说一家企业经营的好与坏不仅仅与该家企业的管理者有关,还与其制定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张全义曾提出了各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进行有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效能管理的先进方法,是保证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得以实现高效化、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民营企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1]。事实上,国内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国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就发表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提出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2],这五要素几乎得到了所有业界人士的认可,一直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在都在被很多国家所延用,并且成为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到2008年,COSO委员会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内部控制增设了一些内容。我国也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并于同年由我国财政部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以及保监会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除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都有所研究。根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2002年,美国国会针对2001年年底发生的安然事件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又再次将内部控制推向风口浪尖[3]。因此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建立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正军电器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2.1 民营企业相关概念
2.1.1 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的法律上是没有“民营企业”这一概念的,“民营企业”只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对于民营企业的定义经济学界还保持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民营企业是指相对国营企业而言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即非国有独资企业皆为民营企业,具体包含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也有人认为从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含一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被称为“民营企业”[4]。还有的认为民间的私人投资、私人经营、私人享受投资收益、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是民营企业[5]。
2.1.2 民营企业的现状
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许延明在2009年发表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就描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1)数量多且发展迅速;(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3)家族企业占的比重较大;(4)经营管理方式灵活多变;(5)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于发展水平;(6)普遍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6]。还有学者认为现如今的民营企业人才机制不灵活、生命周期过短,且决策盲目,经营风险较大,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7]。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种类
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是指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其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根据内部控制基本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对此,我国财政部对内部会计控制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指采用财务会计以外的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的控制,是指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
2.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组成的[2]。之后在2004年,COSO又对此提出补充,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八大要素构成的,除了以上五要素之外,还包括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以及风险应对三大要素[8]。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仍为五大要素,但在内容上还是增设了八要素的框架。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这五要素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并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都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并加以改进[9]。下图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关系图。
图1 内部控制五要素关系图
2.2.3 内部控制的目标
目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可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断奋斗。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希望通过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来达到企业某一方面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公司业绩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违规行为发生率的降低等[10]。《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战略[9]。对于内部控制来说,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是传统目标,是内部控制的警戒线,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则是内部控制的永恒目标,是其主线,而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的生命线,也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其愿景线,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