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__以白先勇小说为例
论台湾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__以白先勇小说为例[20200101174349]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台北人》是他在创作高峰期写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十四篇小说组成,而《纽约客》则是他在写作《台北人》之后的自我超越,白先勇用笔在这两部小说集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大陆客形象,他用笔书写着一群沦落、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类心灵的痛苦,展现了这些客们在面对时代变迁后只能靠回忆生活的悲哀,以及在陌生的异国社会里不被认可的痛苦,白先勇在刻画这些人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博大的悲悯情怀。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白先勇小说,大陆客,台北人,纽约客
目 录
1 引言1
2 白先勇及其小说创作1
2.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2
2.2 白先勇热衷塑造大陆客的原因2
3 白先勇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3
3.1 活在过去的“台北人”3
3.2 绝望抗争的“台北人”5
3.3 无根飘零的“纽约客”7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在50年代初期台湾文坛的大陆迁台作家中,涌现出一大批女作家,如林海音、谢冰莹、钟梅音、琦君等,这些女作家们以往昔在大陆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题材,作品大多都是表达自己对故乡以及亲人的眷恋情怀。在经历了背井离乡的漂泊之痛后,她们对亲人、人性以及美好的事物格外珍惜,表现出对旧情往事的极度眷恋。“现代文学社”的成立和《现代文学》杂志的出版,成为台湾现代派小说兴起的标志和繁荣的开端,台湾文坛小说自此进入以现代派小说为主流的时期。从总体上看,现代派小说家并不像现代派诗人那么前卫,除了王文兴、欧阳子等少数较典型的现代派作家外,其他大多属于较宽泛意义上的现代派,虽然有典型的现代派作品发表,但多数作品都融入较多的写实因素,如白先勇、於梨华、陈若曦等人都是,而白先勇这位融传统于现代的现代派作家,用自己的艺术特色在当今文坛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国内学者关于白先勇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的研究颇多,特别是对白先勇的《台北人》以及《纽约客》这两部短篇小说集的研究甚多,《台北人》是白先勇的作品中描写大陆客形象的代表作,作品由十四篇短片小说构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阶层非常广泛,不仅有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知识分子,而且还有下层社会的舞女、仆人、交际花。他们贫富悬殊,身份各异,时代变迁所引起的变化在小说中的每个人物身上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引起了人物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纽约客》中描写了一群生活在美国纽约的漂泊者,他们带着华人的身份,或活在历史回忆中,或生活在现实的困境中,或陷入寻找身份认同而无从选择的困惑中,白先勇在对人物命运变化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给读者们展现了隐藏在小说中的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表达了这些身居异国他乡的客们思念故土及亲人的悲痛之情,感叹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凄凉。本论文将以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和《纽约客》以及其他涉及到大陆客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突出表现人物内心那割舍不断的中国情。
2 白先勇及其小说创作
白先勇生于广西桂林,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其父亲是原中国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白崇禧,由于政治上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白先
勇小时候便跟着父亲辗转于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最后定居于台湾。白先勇虽迁居台湾,而后又出国留学,他的许多作品深受国外西方文化的感染,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根植于白先勇的内心,因此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白先勇把思考对象着眼于现实生活,用写实手法表现对现实的思考,而在认识和反映现实的同时,他在小说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便成为白先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艺术特色。
2.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他的第一个创作时期是从发表《金大奶奶》到赴美前夕开始,这一时期的作品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比较大,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大多是社会的弱者,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趋向畸形和病态,并且,作品中还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主观的幻想成份。概括来说,白先勇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还不够成熟,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为《金大奶奶》和《玉卿嫂》;第二个创作时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白先勇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到美国后进入了爱荷华作家创作班,与此同时也进入了新的文学境界,白先勇从《芝加哥之死》开始了《纽约客》的创作,《纽约客》中的《谪仙记》、《谪仙怨》、《夜曲》、《骨灰》四篇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到美国去寻求前程和幸福的台湾留学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认同危机;第三个创作时期是从发表《永远的尹雪艳》开始,这个阶段的小说在艺术上逐渐趋于成熟的境界,第三时期的作品后来整理收纳为《台北人》的十四篇小说鱼贯而出,成为白先勇创作的黄金时代。白先勇的作品陆续的被出版社发表,并受到了台湾和海外华文文坛的高度重视,而他的作品也奠定了白先勇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充分的展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的博大情怀。
2.2 白先勇热衷塑造大陆客的原因
白先勇能把大陆客描写得深动形象,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无限思考,这似乎与白先勇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白先勇幼时便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这使得他有一种被人摒弃的感觉,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孤独,小时候的生病经历让他的性格由活泼转向了文静,对事物的察觉也变得敏锐起来,在他的两篇早期作品《金大奶奶》和《玉卿嫂》中就能看到白先勇的性格变化。
倘若白先勇的童年经历是促使他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前提因素,那么他的文化环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理取向的形成。在白先勇的人生中,有三位人物对他走向文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第一位是童年时白先勇家中的厨子老央,在白先勇七八岁的时候,他就从老央的口头讲述中,了解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民间传说,从那时起白先勇便喜欢上了小说;第二位是白先勇的中学语文老师李雅韵;第三位是台湾大学外文系的教授夏济安。而白先勇在台湾大学就读时,西方现代派注重对精神创伤和悲观绝望情绪的描写对白先勇的影响十分深远,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他内心特有的对人类心灵痛苦的意识更加强烈了,并且,独特的家庭背景对白先勇审美关注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白先勇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是桂系将领中的代表人物,父辈的辉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他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骄傲和自豪之感,这种感觉在他的《台北人》中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如对李浩然、朴公等人的称赞等;另一方面,白先勇不能传承父辈的伟业,这虽然是由于时代变化的原因决定的,但在白先勇内心深处的痛楚是抹不掉的,在《台北人》中塑造的“少爷”形象身上,就流露了白先勇内心那份巨大的痛苦和伤感;再次,用一种博大而又沉郁的悲悯之心去看待社会、看取人生,是白先勇一直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心理定势形成的核心因素。不管是白先勇的早期作品,还是他在创作高峰期创作的作品,白先勇对那些大陆客深厚的同情之心,犹如一股潜流,自始至终流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
3 白先勇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
在《台北人》中塑造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除了《孤恋花》中的娟娟来自台湾乡下外,其余十三篇里的人物都是随国民党到台湾去的。作者在《台北人》这部小说集中塑造的大陆客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李浩然、朴公、华夫人、钱夫人等达官贵人;有尹雪艳、朱青、金大班等风尘女子;有王雄、顺恩嫂等普通仆人,这些生活在台北的大陆客,在历史的迁移和命运的摆布下,不由自主地走向了相似的人生结局。而《纽约客》中的大陆客,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漂泊在美国的中国人,在《谪仙记》中塑造的李彤,《谪仙怨》中的黄凤仪,《夜曲》中的吴振铎和吕芳,《骨灰》中的罗任重和龙鼎立,他们一方面在自我放逐的过程中亲手割断了与祖国的联系,另一方面又面对着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的残酷现实,这些生活在纽约的客们不属于中国,又不见得融于美国,成为被空间放逐,无根飘零的一群。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台北人》是他在创作高峰期写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十四篇小说组成,而《纽约客》则是他在写作《台北人》之后的自我超越,白先勇用笔在这两部小说集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大陆客形象,他用笔书写着一群沦落、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类心灵的痛苦,展现了这些客们在面对时代变迁后只能靠回忆生活的悲哀,以及在陌生的异国社会里不被认可的痛苦,白先勇在刻画这些人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博大的悲悯情怀。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白先勇小说,大陆客,台北人,纽约客
目 录
1 引言1
2 白先勇及其小说创作1
2.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2
2.2 白先勇热衷塑造大陆客的原因2
3 白先勇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3
3.1 活在过去的“台北人”3
3.2 绝望抗争的“台北人”5
3.3 无根飘零的“纽约客”7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在50年代初期台湾文坛的大陆迁台作家中,涌现出一大批女作家,如林海音、谢冰莹、钟梅音、琦君等,这些女作家们以往昔在大陆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题材,作品大多都是表达自己对故乡以及亲人的眷恋情怀。在经历了背井离乡的漂泊之痛后,她们对亲人、人性以及美好的事物格外珍惜,表现出对旧情往事的极度眷恋。“现代文学社”的成立和《现代文学》杂志的出版,成为台湾现代派小说兴起的标志和繁荣的开端,台湾文坛小说自此进入以现代派小说为主流的时期。从总体上看,现代派小说家并不像现代派诗人那么前卫,除了王文兴、欧阳子等少数较典型的现代派作家外,其他大多属于较宽泛意义上的现代派,虽然有典型的现代派作品发表,但多数作品都融入较多的写实因素,如白先勇、於梨华、陈若曦等人都是,而白先勇这位融传统于现代的现代派作家,用自己的艺术特色在当今文坛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国内学者关于白先勇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的研究颇多,特别是对白先勇的《台北人》以及《纽约客》这两部短篇小说集的研究甚多,《台北人》是白先勇的作品中描写大陆客形象的代表作,作品由十四篇短片小说构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阶层非常广泛,不仅有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知识分子,而且还有下层社会的舞女、仆人、交际花。他们贫富悬殊,身份各异,时代变迁所引起的变化在小说中的每个人物身上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引起了人物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纽约客》中描写了一群生活在美国纽约的漂泊者,他们带着华人的身份,或活在历史回忆中,或生活在现实的困境中,或陷入寻找身份认同而无从选择的困惑中,白先勇在对人物命运变化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给读者们展现了隐藏在小说中的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表达了这些身居异国他乡的客们思念故土及亲人的悲痛之情,感叹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凄凉。本论文将以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和《纽约客》以及其他涉及到大陆客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突出表现人物内心那割舍不断的中国情。
2 白先勇及其小说创作
白先勇生于广西桂林,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其父亲是原中国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白崇禧,由于政治上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白先
勇小时候便跟着父亲辗转于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最后定居于台湾。白先勇虽迁居台湾,而后又出国留学,他的许多作品深受国外西方文化的感染,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根植于白先勇的内心,因此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白先勇把思考对象着眼于现实生活,用写实手法表现对现实的思考,而在认识和反映现实的同时,他在小说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便成为白先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艺术特色。
2.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他的第一个创作时期是从发表《金大奶奶》到赴美前夕开始,这一时期的作品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比较大,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大多是社会的弱者,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趋向畸形和病态,并且,作品中还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主观的幻想成份。概括来说,白先勇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还不够成熟,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为《金大奶奶》和《玉卿嫂》;第二个创作时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白先勇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到美国后进入了爱荷华作家创作班,与此同时也进入了新的文学境界,白先勇从《芝加哥之死》开始了《纽约客》的创作,《纽约客》中的《谪仙记》、《谪仙怨》、《夜曲》、《骨灰》四篇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到美国去寻求前程和幸福的台湾留学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认同危机;第三个创作时期是从发表《永远的尹雪艳》开始,这个阶段的小说在艺术上逐渐趋于成熟的境界,第三时期的作品后来整理收纳为《台北人》的十四篇小说鱼贯而出,成为白先勇创作的黄金时代。白先勇的作品陆续的被出版社发表,并受到了台湾和海外华文文坛的高度重视,而他的作品也奠定了白先勇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充分的展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的博大情怀。
2.2 白先勇热衷塑造大陆客的原因
白先勇能把大陆客描写得深动形象,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无限思考,这似乎与白先勇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白先勇幼时便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这使得他有一种被人摒弃的感觉,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孤独,小时候的生病经历让他的性格由活泼转向了文静,对事物的察觉也变得敏锐起来,在他的两篇早期作品《金大奶奶》和《玉卿嫂》中就能看到白先勇的性格变化。
倘若白先勇的童年经历是促使他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前提因素,那么他的文化环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理取向的形成。在白先勇的人生中,有三位人物对他走向文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第一位是童年时白先勇家中的厨子老央,在白先勇七八岁的时候,他就从老央的口头讲述中,了解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民间传说,从那时起白先勇便喜欢上了小说;第二位是白先勇的中学语文老师李雅韵;第三位是台湾大学外文系的教授夏济安。而白先勇在台湾大学就读时,西方现代派注重对精神创伤和悲观绝望情绪的描写对白先勇的影响十分深远,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他内心特有的对人类心灵痛苦的意识更加强烈了,并且,独特的家庭背景对白先勇审美关注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白先勇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是桂系将领中的代表人物,父辈的辉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他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骄傲和自豪之感,这种感觉在他的《台北人》中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如对李浩然、朴公等人的称赞等;另一方面,白先勇不能传承父辈的伟业,这虽然是由于时代变化的原因决定的,但在白先勇内心深处的痛楚是抹不掉的,在《台北人》中塑造的“少爷”形象身上,就流露了白先勇内心那份巨大的痛苦和伤感;再次,用一种博大而又沉郁的悲悯之心去看待社会、看取人生,是白先勇一直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心理定势形成的核心因素。不管是白先勇的早期作品,还是他在创作高峰期创作的作品,白先勇对那些大陆客深厚的同情之心,犹如一股潜流,自始至终流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
3 白先勇小说中的大陆客形象
在《台北人》中塑造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除了《孤恋花》中的娟娟来自台湾乡下外,其余十三篇里的人物都是随国民党到台湾去的。作者在《台北人》这部小说集中塑造的大陆客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李浩然、朴公、华夫人、钱夫人等达官贵人;有尹雪艳、朱青、金大班等风尘女子;有王雄、顺恩嫂等普通仆人,这些生活在台北的大陆客,在历史的迁移和命运的摆布下,不由自主地走向了相似的人生结局。而《纽约客》中的大陆客,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漂泊在美国的中国人,在《谪仙记》中塑造的李彤,《谪仙怨》中的黄凤仪,《夜曲》中的吴振铎和吕芳,《骨灰》中的罗任重和龙鼎立,他们一方面在自我放逐的过程中亲手割断了与祖国的联系,另一方面又面对着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的残酷现实,这些生活在纽约的客们不属于中国,又不见得融于美国,成为被空间放逐,无根飘零的一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