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产剧女性形象建构转变的分析(附件)【字数:16105】

摘 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明就是女性与男性共同创造着的,然而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社会性质导致男女分工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自此,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的现象成为了社会运行的定势。但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女性所身处的环境、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转变,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已经渐渐觉醒,新时代背景下的女性逐渐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追求自由。而在这一社会语境下,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了新的定位与新的展示,电视剧中女性角色的变化能非常直观的体现出中国社会女性主义思想的走向。本论文将通过对选取的2000年至2016年间的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建构分析,旨在通过国产电视剧的映射作用反映当今社会的女性对于自我的意识与诉求,从而对我国女性有所认识与了解。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1.1研 究背景 1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2.1女性意识的研究 1
1.2.2对于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2
1.2.3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建构方面的研究 2
1.3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3
1.3.1主要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思路 3
1.4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 5
2.1中国女性发展历程 5
2.1.1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女性 5
2.1.2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女性 6
2.2 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的转变历程 7
2.2.1女性形象转变的过程 7
2.2.2女性形象转变的原因 8
第三章 国产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10
3.1国产剧中女性形象的职业构建 10
3.2国产剧中女性形象的家庭构建 12
3.3国产剧中女性形象的两性关系构建 13
3.4新时代背景下国产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14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研究背景
电视剧作为一种影视作品,是平头百姓最方便、最便宜、最放松的一种精神娱乐方式之一。电视剧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自其诞生之日起,其媒体活动与现实社会的影响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
一直以来,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根据社会上既有的女性形象或者是以男性视角进行塑造的,女性在电视剧中仅仅是充当着点缀的作用。在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形象更多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具有的美德。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转型进一步深化,大众文化流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倾向。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影视业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电视剧的女性形象书写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电视剧中女性角色的变化非常直观的体现出了中国社会女性主义思想的走向,而在这一社会语境下,电视剧也对女性形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定位与新的展示,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已经不在满足于充当艺术品的装饰,开始更多地反映女性自身的诉求。自强、自立的新女性形象在荧屏上大量地涌现出来,她们拥有独立的意识、追求经济自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新时代社会语境下,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此女性形象在电视剧中发生转变。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主要选择在20002016年间具有代表性质的现代电视剧,对其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建构转变进行分析,“艺术源于生活”,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现有的女性意识,希望通过电视剧的映射作用,能够对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与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拥有初步的认识。
1.2文献综述
1.2.1女性意识的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18世纪末女权主义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形成第二次高潮,并诞生了女性主义理论。以西方女权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女性主义研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研究的独立学科。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论文集主要讨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女性在媒介中如何被描绘;二是媒介中工作的女性。此后,女性主义者很快将目光投向由大众媒介传播的通俗文化上,尤其是大众媒介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文化表现上。
“女性主义”一词在中国学术界最早出现时已是1981年,见于《世界文学》第四期中朱红的文章《<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1995年以后,出现了很多以女性为传媒内容主题的文章。主要对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进行探讨,目的是揭示形象中的社会性别含义,如献文的《论田汉电影中的女性崇拜》和赵小青的《左翼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另一着眼点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女性意识对女性发展的可能影响。徐国源在《影视书写的“女”字——影视文化与女性意识传播》中提出了有关女性特质的思考,认为近几年影视作品文化中的女性观念呈现了倒退的迹象。
国内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的探讨大多在于文学、影视中。乔以钢在《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一书中指出了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的关联[1]。张敏在《从新时期女性电影解读女性意识》一文中指出“性别角色注定了在男性导演的影片中去阐发女性意识几乎无任何可能”[2]。
1.2.2对于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国内对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是对电视剧(电视剧整体或者某类电视剧类型)中女性意识整体情况的分析。例如华昊的博士论文《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他认为“她们通过电视剧叙事呈现了女性意识与时代观念,虽然面临着受到男性特权的批判以及社会常规的制约,但却不能因此低估女性叙事的现实价值与历史使命”[3]。
第二,从女性创作者的角度,分析她们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如徐晨、朱智慧的《浅析李少红女性意识艺术风格》,他们通过对导演李少红作品人物的解析,认为李少红电视剧“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突出对女性的关怀,对爱情、生命的思考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4]。张竞文的《论新世纪时期中国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她在文章中提出影视作品创作者应该珍视女性独特的经验和想法,通过文本创作来积极体现女性独立自主、自重自强的精神气质和两性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