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公共外交建设路径研究(附件)
智库在我国公共外交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社会知晓度不高、国际影响力不够等问题。我国智库应重视公共外交建设,注重自主开展国际传播,有效利用新媒体、转变思路、主动塑造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国智库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公信力,促进中国政府与智库良好互动,推荐国际专家任职国际组织等路径推进公共外交建设,这对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 智库,公共外交,建设路径
目 录
1引言 1
2 智库公共外交功能概述 1
2.1.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内涵 1
2.2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发展现状 2
3 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3.1数量增长迅速但质量提高较慢 2
3.2研究缺乏独创性和前瞻性,跟风现象严重 3
3.3对外交流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和可持续性合作 3
3.4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强 3
4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建设路径研究 4
4.1重视与海外媒体合作 4
4.2注重自主开展国际传播,尤其重视新媒体传播工作 5
4.3建设中国智库良好的公信力 6
4.4促进中国智库和政府的良性互动 6
4.5推荐智库专家任职国际组织 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兴盛与发达都离不开思想的繁荣。西方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思想启蒙运动,北美合众国的建立离不开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智库和公共外交的建设与发展,智库作为公共外交一把利器在二轨外交和软实力提高方面作用显著,在国家形象、国家政策、公共事务、舆论传播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人民都期待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中国梦,而加强智库在公共外交建设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智库公共外交功能概述
2.1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内涵
公共外交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需要掌握必备技能,而作为它的一大助力的智库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一般认为,智库在公共外交方面有三大作用:影响政策、塑造舆论、培养人才。这三方面也是智库在公共外交上发挥作用的体现[1]。
影响政策。发表智库报告、开展研讨会、媒体采访智库专家,是智库影响政策的主要方式。比如,在智库比较发达的美国,建立了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旋转门,智库成员身份在政要和研究者之间转换,有的甚至转换了2、3次[2],使得智库专家能够充分参与到政府决策,对政策产生影响。
塑造舆论。智库要想真正实现发展必须学会以大众为突破点。某位国内知名专家曾说智库作为一个新兴组织,有两个线,一条是天线,一条是地线。天线和地线成了那些智库发挥自身效用的方式。伸出的“天线”是让自己的思想产品能够被上层的精英人士接受,以对决策产生影响;伸出的“地线”是让自己的思想产品能够被下层的大众人物接受,以求将舆论引向正轨,但是归根结底智库所做出的建议最终要回到底层,才能发挥根本作用,所以,“天线”和“地线”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大众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起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因此,智库在发挥它作用需要注意到一些方面,即时侯,程度,效率。对热点问题,群众议论比较激烈的话题,要第一时间发声,让群众发出的声音走上正确的轨道。
培养人才。智库学者一般都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成功与智库密不可分。
不仅如此,他们也发挥了自己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运用自己专业化的指导让更多初学者摆脱迷茫与困惑,给他们指明方向。一项数据表明,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时事评论文章由他们挥毫撰写。这些文章让无数处于抉择十字路口的人得到启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给社会培养了一批人才队伍。
如果说公共外交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那么智库就是它学会正确走路的拐杖。我们需要正确发挥智库的影响政策、塑造舆论、培养人才三方面的作用,让我们的公共外交越走越稳。
2.2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发展现状
智库就像鼓鼓的柚子,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团体。中国智库也概莫能外,它的内涵丰富,有政府智库、大学智库、科研智库、企业智库等。每个智库都有其本领域的优势地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党政智库主要研究政府交给它的课题任务,包括衡量现在一些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过也因为它属于政府,一切支出都由政府提供,没有生存的压力,导致它的创新力度不够,效率不高。高校智库利用高校平台集聚人才这一优势,再加上完善的科研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多学科的天然优势、和高校本身作为象牙塔的独立性可以说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然而可惜的是,也正因为它象牙塔的缘故,它的一些实际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只能束之高阁。科研智库正应了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它的主攻领域是科技领域,可谓无出其右,不过也正因为它的专业性,使得它涉足领域单一,存在研究的局限性;民间智库这一来自民间的力量,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就像大多数自费的社会组织,它也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对一些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而且由于非官方化,它向上传达自己意见建议的渠道比较单一,且没有和其他智库产生有力联系,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研究成果难产生实际效用。由于国内环境的良好,我国智库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根据美国知名大学全球智库研究报告2015显示,这一年全球共有智库6840家,美国独当一面,拥有1830家,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总数为435家,为世界第二智库大国。这是继2009年以来,中国智库在数量上第7年占据世界第二[4]。但是喜忧参半,我国智库虽然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不过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导致一些智库跟风现象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有一些只是顶了个智库的牌子,空有其表,没有发挥它的实际作用,成了逃税减税的工具。在于世界顶尖智库的角逐中,我国智库处于很尴尬的处境,令人担忧。拿影响力来说,美国占据5位,英国占据3位,比利时和瑞典各1位。全球影响力排名前10的智库都来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只有两所排名比较靠前。
目 录
1引言 1
2 智库公共外交功能概述 1
2.1.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内涵 1
2.2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发展现状 2
3 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3.1数量增长迅速但质量提高较慢 2
3.2研究缺乏独创性和前瞻性,跟风现象严重 3
3.3对外交流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和可持续性合作 3
3.4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强 3
4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建设路径研究 4
4.1重视与海外媒体合作 4
4.2注重自主开展国际传播,尤其重视新媒体传播工作 5
4.3建设中国智库良好的公信力 6
4.4促进中国智库和政府的良性互动 6
4.5推荐智库专家任职国际组织 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兴盛与发达都离不开思想的繁荣。西方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思想启蒙运动,北美合众国的建立离不开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智库和公共外交的建设与发展,智库作为公共外交一把利器在二轨外交和软实力提高方面作用显著,在国家形象、国家政策、公共事务、舆论传播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人民都期待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中国梦,而加强智库在公共外交建设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智库公共外交功能概述
2.1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内涵
公共外交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需要掌握必备技能,而作为它的一大助力的智库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一般认为,智库在公共外交方面有三大作用:影响政策、塑造舆论、培养人才。这三方面也是智库在公共外交上发挥作用的体现[1]。
影响政策。发表智库报告、开展研讨会、媒体采访智库专家,是智库影响政策的主要方式。比如,在智库比较发达的美国,建立了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旋转门,智库成员身份在政要和研究者之间转换,有的甚至转换了2、3次[2],使得智库专家能够充分参与到政府决策,对政策产生影响。
塑造舆论。智库要想真正实现发展必须学会以大众为突破点。某位国内知名专家曾说智库作为一个新兴组织,有两个线,一条是天线,一条是地线。天线和地线成了那些智库发挥自身效用的方式。伸出的“天线”是让自己的思想产品能够被上层的精英人士接受,以对决策产生影响;伸出的“地线”是让自己的思想产品能够被下层的大众人物接受,以求将舆论引向正轨,但是归根结底智库所做出的建议最终要回到底层,才能发挥根本作用,所以,“天线”和“地线”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大众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起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因此,智库在发挥它作用需要注意到一些方面,即时侯,程度,效率。对热点问题,群众议论比较激烈的话题,要第一时间发声,让群众发出的声音走上正确的轨道。
培养人才。智库学者一般都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成功与智库密不可分。
不仅如此,他们也发挥了自己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运用自己专业化的指导让更多初学者摆脱迷茫与困惑,给他们指明方向。一项数据表明,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时事评论文章由他们挥毫撰写。这些文章让无数处于抉择十字路口的人得到启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给社会培养了一批人才队伍。
如果说公共外交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那么智库就是它学会正确走路的拐杖。我们需要正确发挥智库的影响政策、塑造舆论、培养人才三方面的作用,让我们的公共外交越走越稳。
2.2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发展现状
智库就像鼓鼓的柚子,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团体。中国智库也概莫能外,它的内涵丰富,有政府智库、大学智库、科研智库、企业智库等。每个智库都有其本领域的优势地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党政智库主要研究政府交给它的课题任务,包括衡量现在一些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过也因为它属于政府,一切支出都由政府提供,没有生存的压力,导致它的创新力度不够,效率不高。高校智库利用高校平台集聚人才这一优势,再加上完善的科研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多学科的天然优势、和高校本身作为象牙塔的独立性可以说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然而可惜的是,也正因为它象牙塔的缘故,它的一些实际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只能束之高阁。科研智库正应了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它的主攻领域是科技领域,可谓无出其右,不过也正因为它的专业性,使得它涉足领域单一,存在研究的局限性;民间智库这一来自民间的力量,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就像大多数自费的社会组织,它也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对一些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而且由于非官方化,它向上传达自己意见建议的渠道比较单一,且没有和其他智库产生有力联系,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研究成果难产生实际效用。由于国内环境的良好,我国智库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根据美国知名大学全球智库研究报告2015显示,这一年全球共有智库6840家,美国独当一面,拥有1830家,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总数为435家,为世界第二智库大国。这是继2009年以来,中国智库在数量上第7年占据世界第二[4]。但是喜忧参半,我国智库虽然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不过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导致一些智库跟风现象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有一些只是顶了个智库的牌子,空有其表,没有发挥它的实际作用,成了逃税减税的工具。在于世界顶尖智库的角逐中,我国智库处于很尴尬的处境,令人担忧。拿影响力来说,美国占据5位,英国占据3位,比利时和瑞典各1位。全球影响力排名前10的智库都来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只有两所排名比较靠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