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男青年在彩礼支付中的行动策略研究以市浦东新区d村为例

基于当前我国各地农村频现的高额彩礼现象,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D村为例,将农村婚姻支付过程中的彩礼支付作为线索,分析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男青年在面对彩礼支付问题时的行动策略选择及其背后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D村男青年的彩礼行动策略可以分为积极协商与消极处理两种情形,而造成农村男青年采取不同行动策略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新时期家庭的演化;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偶标准发生了改变,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当地社区文化交织在一起,也对农村男青年选择相应的行动策略产生一定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研究缘起1
二、文献综述2
(一)相关概念界定2
(二)高额彩礼现象的相关研究2
(三)彩礼支付中的博弈策略相关研究3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5
三、研究设计5
(一)行动策略的概念界定5
(二)研究方法5
四、D村彩礼基本情况描述6
五、D村男青年主要的彩礼行动策略6
(一)积极协商6
(二)消极处理8
六、影响D村男青年彩礼行动策略的原因探究9
(一)经济水平的提升9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10
(三)新时期家庭的演化10
(四)熟人社会的社区文化影响10(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择偶标准的变化10
结语11致谢11参考文献12附录A 访谈提纲14
附录B 访谈资料15
农村男青年在彩礼支付中的行动策略研究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D村为例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从我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彩礼作为传统六礼中的纳征环节的重要部分,从西周到清末一直以国家法的形式延续着,但在建国以后却被作为封建残余从法律层面上予以禁止。然而在地方性的乡土社会上,彩礼依然以一种民间习俗的方式继续流传着。那么,这种地方性社会是如何来回应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呢?彩礼在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何种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呢?这是本文写作的缘起之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从家庭关系的演变史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的家庭结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父权制的衰弱导致传统社会中以父子、婆媳作为主轴逐渐向以夫妻关系为主轴发展。那么,新时期家庭的改变对于农村男青年在彩礼谈判中的参与是否也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作用在哪些方面并且是如何实施的?在调查中寻访以上问题的答案,既是要寻找相关理论来支持,同时又是验证理论正确性的实践过程。
二、文献综述
根据研究内容,笔者首先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通过分析高额彩礼的形成原因,有助于从彩礼变迁的角度来研究其对男青年彩礼行动策略的影响。此外,在传统的婚姻实践中,彩礼谈判的过程被视作是双方家庭之间调整各自劳动力需要、转移财产和地位的一种博弈,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表现为彩礼支付策略的差异性。通过对现有关于彩礼支付策略研究的整理,既丰富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同时又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彩礼,俗称“聘金”、“聘礼”,是指婚姻双方在订婚和结婚时,由男方或男方亲属支付给女方或女方亲属的财与物[1]269。男方在赠送彩礼的过程中使得建立起来的婚姻关系能够受到乡土社会中其他成员的普遍认可,既加强了新婚夫妻之间的私人情感,同时也维系了亲缘以及地缘关系的纽带。因此在笔者看来,彩礼是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在婚姻缔结的过程中,以商议谈判的形式将男方的财或物转移到女方家作为补偿的一种机制,它不仅是简单的财产转移,对新家庭的组建还起到了一种资助作用。
布迪厄通过一项针对其家乡婚姻问题的经验研究,提出了婚姻中的策略问题,他认为男方家庭为了保证本家庭在劳动力与生育上的延续,会积极的谋划和采取各种灵活的策略来使自己在婚姻支付的谈判过程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他将婚姻中的策略定义为一种实践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婚姻支付策略所形成的家庭权力关系和性别秩序来看,它是一种权力结构;其次,从婚姻策略所存在和衍生的家族关系来看,它是社会阶级的再生产策略;最后,它也是嵌入在整个社会系统当中的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一种再生产[2]。
(二)高额彩礼现象的相关研究
回溯建国以后几十年来的彩礼习俗变迁,原有的彩礼理论已经无法再对当前的彩礼形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解释。随着农村地区男方彩礼的逐年攀升,曹锦清在上世纪末河南乡村调查时所发现的 “婚前五六年积蓄,婚后三四年还债[3]”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桂华等学者对河南乡村的调查也发现,“娶一个媳妇就需要十年的积蓄[4]25”的现象也越发使我国农村地区男青年及其家庭不堪重负。
1.个体层面
(1)女性择偶标准的提高
男女合理的性别比例应该是100±5之间,但现在的男女比例已远超这一范围。《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抽样调查数据就显示,在2009年2034岁非婚人口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占比逐渐增高。全国人口中27岁非婚男女的比例达到199:100,33岁时达到293:100;城市同龄人口中情况略好一些,2734岁间的男女比例平均为162:100;该现象意味着乡镇非婚人口性别比的偏离程度更大[5]。这样一来,男女比例失衡会使男性为争取婚姻市场配偶竞争的有利地位,而对配偶竞争策略做出相应调整,具体表现为更高的彩礼价值就成为了吸引女性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彩礼的价值高低成为了女性衡量男性竞争力的一种标准。
同时,有学者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认为转型期后男青年综合条件的改善,使得女青年将彩礼价值作为直接衡量男性社会地位和竞争力的标准,进而推动了彩礼价值的提升。该研究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对乡村“高彩礼”婚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流动使得部分男青年的综合条件大为改善,从而抬高了女青年的择偶标准,条件差的男青年被迫通过高彩礼以弥补其劣势,“高彩礼”由此出现,并在家庭之间“传染”,形成一种普遍的潮流[6]3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