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度使用手机的小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q高校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当代大学生在手机普及的伴随下成长,已然成为手机使用的主要群体,加之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过度依赖碎片化信息和大众传媒的“麻醉作用”,一部分大学生完全沉溺于手机带来的娱乐和人际交往功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使用手机中度过,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过度使用手机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紊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等现象,亟待社会工作者进行干预研究。探索当代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现状,以及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表现和原因,研究减少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良影响的小组工作介入策略,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事先了解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现状,对过度使用手机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小组工作介入的方式改善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情况。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过度使用手机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开展小组工作,让过度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者事先准备的活动,组员共同完成任务,建立新的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圈,通过视频播放、经验讲解等途径和方式改善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现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自信心、挖掘自身潜能、链接资源、培养兴趣爱好、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交流、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研究目的 1
2.理论意义 2
3.实践意义 2
(三) 研究设想与介入策略 2
(四)文献综述 2
1.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界定和现状 2
2.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4
3.从小组工作入手探讨解决过度使用手机的方法和途径 5
4.研究评估 5
二、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7
(一) 研究对象 7
(二) 需求评估 7
1.学习需求方面 7
2.人际交往方面 7
3.身心健康方面 8
(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组活动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9
三、小组活动设计 10
(一)小组活动的基本情况 10
(二)小组目标 10
(三)小组计划评估内容 10
四、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12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12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13
(三)第三次小组活动 15
(四)第四次小组活动 16
(五)第五次小组活动 18
(六)第六次小组活动 19
五、小组活动评估与反思 21
(一)小组活动评估 21
1.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21
2.组员的自我评价 23
3.总体目标成效 24
(二) 小组活动反思 25
六、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8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17];”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现象普遍。[7]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研究机构针对300名大学生,有关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与体能关系的调查显示,智能手机使用者的体力活动和体能水平显著下降。研究指出,他们可能会成为“懒惰的一代”。手机日益成为大学生身体的一部分,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娱乐功能占据主要目的,“90%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玩手机,将近1/4的学生会利用手机浏览色情网站。统计数据得出国外大学生有57%使用智能手机,97%的智能手机拥有者进行社交活动。其中94%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发短信,73%的大学生每天都打电话,60%的每天沉迷于手机,75%的大学生手机账单由家长支付,75%的大学生表示手机不离开身体,42%的大学生手机一旦离开自己的视野就会迫切想要拿到手机,57%是大学生表示过度使用手机,1/4的学生表示用手机来恶作剧,97%的大学生表示用手机进行社交活动,在上课时发短信的频率居然高达88%。”[21]
同时,我们通过相关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得出: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趋势明显加剧,大学生的手机不健康使用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帮助大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的现状迫在眉睫。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需要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去介入。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能够帮助组员改变现存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因此,选取小组工作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问题是具有可行性和价值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论文主要围绕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这一普遍现象,研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工作方法,初步探讨如何运用小组工作的工作手法,找寻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为解决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问题得出具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与小组工作方法。
2.理论意义
通过获得具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小组工作研究;通过运用小组工作原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动机和手机过度使用行为进行干预和疏导,丰富小组工作的研究领域。
3.实践意义
通过咨询与观察、访问个体及身边成员、共同活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从手机中解放,立足“自我”。关注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运用专业、人性化服务,从大学生的个体系统、环境系统出发,运用基线测量法和体验式互动法,帮助大学生探索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的服务方法。
研究设想与介入策略
本文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通过小组的工作方法,结合具体的访问法等相关技术,了解高校当中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的现状和原因分析,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信息,并提出相应的小组工作介入策略。[12]
首先,在全面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然后,在事先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设置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大学生了解当前手机使用状况。
最后,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以大学生为焦点开展小组服务活动的适当干预,面向在校大学生公开召集小组活动的成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减少手机使用频率和时间)、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四)文献综述
1.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界定和现状
目前关于“过度使用手机”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医学界对“手机使用过度症”的官方解释,手机过度使用症,简称OCUD,指一个人一直在用手机打电话,无论开车、出门或是在餐馆吃饭,都一直在打电话的状态。全称为:ObsessiveCellphoneUseDisorder,主要是指无论何时总是在用手机打电话的一群人。手机带给人们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随时随地保持通话,而这样的便利同时也早就了一批耳朵粘着手机不放的“手机通话狂”。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日益增多,手机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过分依赖手机,不少人可能患上“持续局部注意力”病和“手机强迫症”。每天过多地拨打手机;出现幻听,总是听见手机铃声在响;接打电话时常常感觉头晕目眩。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就会患上“手机依赖症”。我们可以根据手机过度使用的表现对过度使用手机进行推测和定义。[1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