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研究
目 录
1引言 1
2 当前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的现状 2
2.1大学生对公共危机种类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
2.2大学生群体对公共危机意识的感知程度相差较大 2
2.3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总体现状 3
3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
3.1大学生公共危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3
3.2大学生面对公共危机的心理承受力较差 4
3.3大学生应对公共危机实际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5
3.4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公共危机的防范意识低 6
4增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措施 7
4.1以学分制为基础,开展公共危机教育 7
4.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心态 7
4.3开展实践演习,强化理论知识运用 8
4.4关注时事,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引言
当我们发现公共危机出现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时,人们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根本就不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然而2015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遇难者中大部分为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学生。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佟瑞鹏说,“人群密度一旦超过了临界值,人群就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当日去观看灯光秀的多数为学生,但却无人发现当时的人口密集度已经超过临界值,人群已经处于风险之中。对于上海的“踩踏事件”来说,我不想发表对此的看法,只是说说大学生在此次事件的行为表现,在此次事件中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是跟随他人的行为。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领头人,当发生事故时,大学生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当应当第一时间整理思路,找出解决方案,协助维持秩序。但是大学生的真实行为令人汗颜。为什么知识渊博的大学生会有如此的行为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公共危机教育关注度低。
从以上的伤亡人数和死亡人数来看,公共危机事件就在我们的周围,也可以说与我们时刻同在,但却不知何时发生。以食物中毒为例,近几年大学生食物中毒比较大的事件有:其中, 2004年05月24日,长春大学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100多名学生集体亚硝酸盐中毒。原因是承包长春大学学生食堂的一位承包人因生意竞争投毒所致。2012年5月15日,山东临沂大学学生中毒事件,165人中毒;2015年3月16日,福建工程学院38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等等。
公共危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让我们从心底对其产生恐惧。从已有的研究中看出,多是对危机技能的实证分析,内容比较具体,其次就是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公共危机意识具体研究较少。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危机事件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例如地震、火灾、食物中毒等。笔者认为大学生缺乏公共危机意识,除了与学校管理教育方面有较大关系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危机直接承受者的学生,其危机应对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比较欠缺,而更深层次的追问,则是高校危机教育的缺失进而导致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集体欠缺。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淮阴师范学院、南广学院和淮海工学院。主要以和淮阴师范学院调查的数据为主。问卷的形式分为纸质式和电子式。纸质式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涉及到大一一大四四个年级,男生和女生各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电子式问卷回收率为85%。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危机类型的了解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防范意识等相关问题来考察大学生的当前现状。
2 当前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是指大学生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则关于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大学生对公共危机种类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国务院在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公共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四大类。与大学生有关的危机事件有火灾、地震、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和犯罪等。从大学生对上述公共危机事件的选择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对火灾和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对食物中毒和地震了解最差。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当火灾和传染性疾病出现时,可以想到相关知识,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危机。但是如果发生地震就只能想到跑出去。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学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生活积累,最后出现这样的不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知识的途径大部分来自于电视、电影和网络,还有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并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而形成的思维意识。虽然全国共有两千多所大学,但是其中开设公共危机相关课程的大学只有不到350所。由此可见,高校还没有察觉开设危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如果想要具有良好的公共危机意识,其首要的条件是必须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公共危机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错,但仍然有少数同学没有掌握公共危机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特定的危机知识和生活常识了解比较片面,这说明大学生对公共危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知识的学习较为零碎,没有系统性。大学生的公共危机知识储备不足,必将导致大学生危机意识淡薄。如果想要提高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学校就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
2.2大学生群体对公共危机意识的感知程度相差较大
根据社会学的群体分类属性将大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其关注度不同,对于公共危机意识的感知也必将不同。有的群体感知度明显很高,但有的群体的感知度就会很薄弱。
对公共危机相关的课程,只有个别的院系开设。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的从没听说过危机教育,其中女生的占有的比例较大。学校每个年级、专业的课程安排不同。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类的专业会在某个学年开设危机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训,但是也有部分专业到大四结束都没有开设过开设危机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训课程。好像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基本就没有上过有关类似的课程。
由此可以看出当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男生处理的科学意识比女生要强一些,尤其在应对火灾、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时;大四的学生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的技能应对,明显要比大一、大二、大三要高;在专业的不同上,除了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学生处理公共危机意识薄弱之外,其它学科(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类)的学生处理公共危机意识差不多。
2.3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总体现状
从大学生的自身的角度,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只关心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关注很低。一方面学校只在某些专业开设相关课程,让他们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也就不会很主动的去学习,被动的接受发生率较大的事件,就连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公共危机的知识的了解程度都差别很大。这说明大学生的公共危机知识储备差别很大。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分类不同可以看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这也说明学校在专业、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出现很大的纰漏,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上过与公共危机相关的课程。
4 刘伟.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6):46-50
5 乔博.大学生危机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方式.西安财经学院.2013:203-204
1引言 1
2 当前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的现状 2
2.1大学生对公共危机种类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
2.2大学生群体对公共危机意识的感知程度相差较大 2
2.3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总体现状 3
3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
3.1大学生公共危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3
3.2大学生面对公共危机的心理承受力较差 4
3.3大学生应对公共危机实际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5
3.4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公共危机的防范意识低 6
4增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措施 7
4.1以学分制为基础,开展公共危机教育 7
4.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心态 7
4.3开展实践演习,强化理论知识运用 8
4.4关注时事,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1引言
当我们发现公共危机出现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时,人们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根本就不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然而2015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遇难者中大部分为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学生。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佟瑞鹏说,“人群密度一旦超过了临界值,人群就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当日去观看灯光秀的多数为学生,但却无人发现当时的人口密集度已经超过临界值,人群已经处于风险之中。对于上海的“踩踏事件”来说,我不想发表对此的看法,只是说说大学生在此次事件的行为表现,在此次事件中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是跟随他人的行为。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领头人,当发生事故时,大学生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当应当第一时间整理思路,找出解决方案,协助维持秩序。但是大学生的真实行为令人汗颜。为什么知识渊博的大学生会有如此的行为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公共危机教育关注度低。
从以上的伤亡人数和死亡人数来看,公共危机事件就在我们的周围,也可以说与我们时刻同在,但却不知何时发生。以食物中毒为例,近几年大学生食物中毒比较大的事件有:其中, 2004年05月24日,长春大学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100多名学生集体亚硝酸盐中毒。原因是承包长春大学学生食堂的一位承包人因生意竞争投毒所致。2012年5月15日,山东临沂大学学生中毒事件,165人中毒;2015年3月16日,福建工程学院38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等等。
公共危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让我们从心底对其产生恐惧。从已有的研究中看出,多是对危机技能的实证分析,内容比较具体,其次就是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公共危机意识具体研究较少。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危机事件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例如地震、火灾、食物中毒等。笔者认为大学生缺乏公共危机意识,除了与学校管理教育方面有较大关系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危机直接承受者的学生,其危机应对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比较欠缺,而更深层次的追问,则是高校危机教育的缺失进而导致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集体欠缺。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淮阴师范学院、南广学院和淮海工学院。主要以和淮阴师范学院调查的数据为主。问卷的形式分为纸质式和电子式。纸质式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涉及到大一一大四四个年级,男生和女生各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电子式问卷回收率为85%。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危机类型的了解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防范意识等相关问题来考察大学生的当前现状。
2 当前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是指大学生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则关于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问题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大学生对公共危机种类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国务院在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公共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四大类。与大学生有关的危机事件有火灾、地震、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和犯罪等。从大学生对上述公共危机事件的选择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对火灾和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对食物中毒和地震了解最差。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当火灾和传染性疾病出现时,可以想到相关知识,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危机。但是如果发生地震就只能想到跑出去。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学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生活积累,最后出现这样的不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知识的途径大部分来自于电视、电影和网络,还有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并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而形成的思维意识。虽然全国共有两千多所大学,但是其中开设公共危机相关课程的大学只有不到350所。由此可见,高校还没有察觉开设危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如果想要具有良好的公共危机意识,其首要的条件是必须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公共危机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错,但仍然有少数同学没有掌握公共危机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特定的危机知识和生活常识了解比较片面,这说明大学生对公共危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知识的学习较为零碎,没有系统性。大学生的公共危机知识储备不足,必将导致大学生危机意识淡薄。如果想要提高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学校就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
2.2大学生群体对公共危机意识的感知程度相差较大
根据社会学的群体分类属性将大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其关注度不同,对于公共危机意识的感知也必将不同。有的群体感知度明显很高,但有的群体的感知度就会很薄弱。
对公共危机相关的课程,只有个别的院系开设。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的从没听说过危机教育,其中女生的占有的比例较大。学校每个年级、专业的课程安排不同。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类的专业会在某个学年开设危机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训,但是也有部分专业到大四结束都没有开设过开设危机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训课程。好像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基本就没有上过有关类似的课程。
由此可以看出当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男生处理的科学意识比女生要强一些,尤其在应对火灾、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时;大四的学生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的技能应对,明显要比大一、大二、大三要高;在专业的不同上,除了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学生处理公共危机意识薄弱之外,其它学科(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类)的学生处理公共危机意识差不多。
2.3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总体现状
从大学生的自身的角度,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只关心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关注很低。一方面学校只在某些专业开设相关课程,让他们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也就不会很主动的去学习,被动的接受发生率较大的事件,就连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公共危机的知识的了解程度都差别很大。这说明大学生的公共危机知识储备差别很大。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分类不同可以看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这也说明学校在专业、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出现很大的纰漏,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上过与公共危机相关的课程。
4 刘伟.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6):46-50
5 乔博.大学生危机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方式.西安财经学院.2013:203-20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