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营绩效研究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食品企业面临愈发激烈的多元化竞争,其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显露。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社会责任研究进行综述,然后以53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食品行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本文结合“三重底线”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食品企业达到终极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实证结果表明,食品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企业必须关注股东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以实现共赢。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2
(一) 问题的提出 2
(二) 相关文献综述 2
二、 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4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4
(二) 研究方法 4
三、 食品行业特征与其社会责任发展现状 4
(一) 食品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 4
(二) 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 5
四、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6
(一) 数据来源 6
(二) 变量选择说明 6
(三)变量选择 7
(四)模型设定 8
五、 我国食品行业的实证分析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相关性分析 9
(三) 回归分析 9
六、 主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10
(一) 基本结论 10
(二) 政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营绩效研究
引言
引言
问题的提出
《小康》杂志公布的“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显示,2014年“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位列“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
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加大监管力度,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我国食品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我国食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4的“福喜事件”,台湾“地沟油事件”等,无不暴露出企业为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
食品加工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也同时由此引发了不少的环境问题,食品包装难以降解,过度包装等问题这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国家严抓食品安全等问题,但企业如果没有从思想上认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那么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仍然堪忧。 近年来,我国食品企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但与国外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虽然目前公开披露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企业尚未加入这一行列,而且已有的报告存在主观性强,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对食品行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利用实证研究证实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提升我国食品企业自身责任意识,以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具战略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Friedman(1962);Hay and Grey(1974)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这种理论认为,企业的使命就是对股东负责。Sethi(1975)提出三个维度的框架,分别是社会义务、社会责任、社会响应。
Carroll(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1984 年,Freeman 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颠覆了传统的“股东至上”思想理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逐渐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并加以运用。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学者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包括对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对企业社会责任早期的的评价主要有“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企业声誉评级法”“TRI”“企业慈善法”等,Ruf(2000)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责任评价方法,即KLD 指数法。这是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评级方法,之后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运用。目前,主要学术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角度:
第一种,基于Carroll的四责任概念框架,早先Aupperle(1985)以Carroll “金字塔”模型为基础,从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责任四个方面以4: 3: 2: 1赋予权重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外运用较为广泛的Carroll “金字塔”结构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在国内研究得并不广泛,只有徐涨(2012)的研究中是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对社会责任进行划分并计量。文建中(2013)提出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体系,分别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产品责任、环境资源责任以及慈善责任等方面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姜涛(2013)基于“金字塔”模型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分配具体指标权重,进行相关研究。
第二种,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CSR评价指标体系,此类研究在国内较受欢迎。张泽文(2011)、王怀明、姜涛(2013)、乔森(2013)、张坤(2013)、吴 磊、邓颖颖(2014)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建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确定存在主观性等问题,再加上我国食品行业公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为数不多,样本容量有限,且已发布的报告存在内容主观、不完整的问题,此类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三重底线”,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纳入分析框架,构建CSR评价体系。如买生(2012)等人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经营绩效的理论研究
经济绩效
在衡量企业的经济绩效的指标选取方面,鉴于会计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客观性较强,加上其能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效果,大多学者采取会计指标进行衡量,如张璐(2011)、邢宇杰(2014)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选取会计指标中总资产报酬率衡量企业的绩效。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将市场数据与财务数据相结合,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目前,托宾值被广泛运用于衡量市场绩效,若 Q>1,表明这个企业市场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值得投资;但如果 Q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由于指标选取、测量方法、样本选取之间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之前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2
(一) 问题的提出 2
(二) 相关文献综述 2
二、 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4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4
(二) 研究方法 4
三、 食品行业特征与其社会责任发展现状 4
(一) 食品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 4
(二) 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 5
四、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6
(一) 数据来源 6
(二) 变量选择说明 6
(三)变量选择 7
(四)模型设定 8
五、 我国食品行业的实证分析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相关性分析 9
(三) 回归分析 9
六、 主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10
(一) 基本结论 10
(二) 政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营绩效研究
引言
引言
问题的提出
《小康》杂志公布的“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显示,2014年“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位列“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
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加大监管力度,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我国食品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我国食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4的“福喜事件”,台湾“地沟油事件”等,无不暴露出企业为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
食品加工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也同时由此引发了不少的环境问题,食品包装难以降解,过度包装等问题这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国家严抓食品安全等问题,但企业如果没有从思想上认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那么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仍然堪忧。 近年来,我国食品企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但与国外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虽然目前公开披露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企业尚未加入这一行列,而且已有的报告存在主观性强,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对食品行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利用实证研究证实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提升我国食品企业自身责任意识,以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具战略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Friedman(1962);Hay and Grey(1974)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这种理论认为,企业的使命就是对股东负责。Sethi(1975)提出三个维度的框架,分别是社会义务、社会责任、社会响应。
Carroll(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1984 年,Freeman 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颠覆了传统的“股东至上”思想理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逐渐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并加以运用。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学者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包括对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对企业社会责任早期的的评价主要有“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企业声誉评级法”“TRI”“企业慈善法”等,Ruf(2000)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责任评价方法,即KLD 指数法。这是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评级方法,之后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运用。目前,主要学术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角度:
第一种,基于Carroll的四责任概念框架,早先Aupperle(1985)以Carroll “金字塔”模型为基础,从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责任四个方面以4: 3: 2: 1赋予权重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外运用较为广泛的Carroll “金字塔”结构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在国内研究得并不广泛,只有徐涨(2012)的研究中是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对社会责任进行划分并计量。文建中(2013)提出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体系,分别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产品责任、环境资源责任以及慈善责任等方面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姜涛(2013)基于“金字塔”模型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分配具体指标权重,进行相关研究。
第二种,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CSR评价指标体系,此类研究在国内较受欢迎。张泽文(2011)、王怀明、姜涛(2013)、乔森(2013)、张坤(2013)、吴 磊、邓颖颖(2014)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建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确定存在主观性等问题,再加上我国食品行业公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为数不多,样本容量有限,且已发布的报告存在内容主观、不完整的问题,此类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三重底线”,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纳入分析框架,构建CSR评价体系。如买生(2012)等人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经营绩效的理论研究
经济绩效
在衡量企业的经济绩效的指标选取方面,鉴于会计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客观性较强,加上其能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效果,大多学者采取会计指标进行衡量,如张璐(2011)、邢宇杰(2014)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选取会计指标中总资产报酬率衡量企业的绩效。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将市场数据与财务数据相结合,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目前,托宾值被广泛运用于衡量市场绩效,若 Q>1,表明这个企业市场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值得投资;但如果 Q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由于指标选取、测量方法、样本选取之间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之前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