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贸易壁垒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在这种背景下,更加自由化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逐渐形成,传统的关税手段对贸易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非关税壁垒也在日趋规范和淡化。与此同时,以蓝色贸易壁垒为代表的新型贸易壁垒日益突出,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要手段。蓝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利和生存环境为借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以SA8000标准为核心,强调企业应承担保护劳工人权的社会责任,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形式上的隐蔽性、实质上的歧视性等特征。近年来,发达国家实施蓝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主要依托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蓝色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更加久远和广泛。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出口更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劳工标准的限制和削弱。因此,对蓝色贸易壁垒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提出应对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有关蓝色贸易壁垒的概述3
(一)蓝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特征、产生原因3
(二)蓝色贸易壁垒的基础理论4
1.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4
2.支持蓝色壁垒的理论4
3.反对蓝色壁垒的理论5
(三)蓝色贸易壁垒的核心——SA80005
二、蓝色贸易壁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5
(一)蓝色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分析5
1.对出口规模的短期影响5
2.对出口规模的长期影响6
(二)蓝色贸易壁垒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分析7
1.对出口价格的短期影响7
2.对出口价格的长期影响7
(三)蓝色贸易壁垒对出口格局的影响分析 8
三、蓝色贸易壁垒的案例分析 8
四、蓝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分析 9
(一)宏观层面9
(二)中观层面9
(三)微观层面9
结束语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引言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与国之间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关税壁垒和传统的进口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逐渐被消除和规范。因此,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国家转而推行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绿色壁垒、通过法律规定建立苛刻技术标准的技术壁垒、强调劳动标准和社会责任的蓝色壁垒等新型非关税壁垒。其中,蓝色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制定国际统一的劳工标准较为困难,发达国家以保护劳工合法权益为借口单方面推行劳工标准,实质上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相关产业的目的,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和谐发展。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资源及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蓝色壁垒削弱了这种优势,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造成巨大冲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同各成员国之间的传统贸易壁垒逐渐弱化,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出口量水平保持世界最高,且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蓝色壁垒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我国出口的竞争优势,对相关产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认识并解决蓝色贸易壁垒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蓝色贸易壁垒是一个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目前针对它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完善,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劳工标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的学者普遍支持在国际贸易中推行劳工标准,他们认为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能够迫使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工标准并制约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倾销。支持的观点包括“社会倾销论”、“低标准驱逐高标准论”、 “移民压力论”、“人道主义理论”、“贫困化进口论”等理论。
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一般反对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他们认为在国际经济中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因此劳工标准不同,在国际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劳工标准并不合理。反对的观点包括“要素禀赋差异论”、“比较优势论”、“自由贸易论”、“生产力决定论”、“开放市场论”、“贫困的恶性循环论”等理论。
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对劳工标准的研究。进入90年代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劳动标准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并引起了各国学者和WTO、OECD等组织的广泛争论。本文介绍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观点:
Noor反对推行劳工标准,他认为,劳工标准实质上是变相的贸易保护手段,即使劳工标准是出于保护蓝领工人权益的角度提出。在关税政策的作用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大力发展劳工标准来替代其高关税,违背了制定劳工标准的人道主义初衷。
而Stephen和Aggarwal认为劳工标准是有益的。Stephen的低标准驱逐高标准论指出,发达国家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短期内能够提高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但长期将会使国内劳工标准下降,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趋同。Stephen的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并非完全的自由贸易,且实证研究显示发达国家日益增大的失业率和收入差距几乎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无关。
Aggarwal从FDI的角度进行研究。他认为低劳工标准的发展中国家比较不容易吸引来自发达国家的FDI投资。虽然OECD国家在对外投资时并不把劳工标准作为其主要考量因素,但往往劳工标准提高对吸引FDI有正面影响。Aggarwal的观点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劳工标准和FDI的关系还有待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劳工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徐静、涂家翔和仉长霞强调了国际协调和国内立法的重要性。徐静认为国际上政府应积极借助WTO等各种自由贸易机制,联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有利的条件和安排。而在国内应修改完善相关劳动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并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联系作用,确保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涂家翔等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劳工标准是必然趋势。政府和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蓝色条款对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积极作用,加快立法进程,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
仉长霞认为,对于蓝色贸易壁垒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应积极进行谈判和协调,掌握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的主动权。并通过劳工标准改善本国贸易条件,促进国内企业改进技术与管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关于我国是否应加入SA8000认证有两种观点。谭浩邦支持我国企业加入SA8000认证,他认为虽然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能够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相关行业的长远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