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
摘 要近些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扮演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的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麻烦,远远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本文根据近三十年来我国三大产业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数据,初步讨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否存在影响和存在影响的程度。首先设立计量模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一些结论: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产业结构转变的方向也不同; 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非常普遍的滞后性,即投资当年也许无法获利,到第二年才有收益。最后对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推动效果非常明显,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从原来的第二产业为主逐渐向第三产业占主导进行转变。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证FDI对我国产业结构有良好推动作用,如加强本土吸收能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第二章 我国利用FDI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
2.1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4
2.2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8
第三章 我国FDI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 10
3.1数据来源与数据选取 10
3.2计量模型的研究与设定 11
3.3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3.4计量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11
第四章 研究结论 16
结束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FDI缓解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内轻纺业因此发展迅速,终于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严重失衡的不良产业结构格局。外资的进入不仅仅带来资金,同时也引入了创新型的技术、营销、管理理念,让国内企业培养较强的竞争意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推动了我国经济良性发展。三十多年来,我国FDI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高效的发展。
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国家开始慢慢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优化产业结构之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坏与其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关,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多调整,可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远远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FDI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正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慢慢开始出现许多不良效应。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将大力引进外资战略转变为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同时降低外资对内地企业的产生的冲击,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2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2.1国外研究现状
H.Chenery和A.Strout提出了“双缺口模型”,特别强调了外商直接投资会对东道国资本的积累产生影响,指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转变,由于结构刚性的存在,东道国的资源不足问题会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A.Hirschman又对“双缺口模型”进行了改进,他提出存在一种“技术缺口”:企业的管理经验匮乏和管理技术落后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缺口”,必须从国外引进引进技术弥补这个缺口[2]。
日本经济学家Karmrne Akamatsu提出了“雁阵模型”,研究后发现出口的商品净出口呈现出一种类似“大雁飞行的状态”,即商品净出口额先从低变高,再从高到低的现象[3]。。小岛清(1978)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4]。J.H.Dunning汇总各种理论观点,提出比较折中的理论,认为投资主要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方面共同的影响来决定的[5]。
Bary对比了欧洲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相应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趋同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会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6]。Paitoon kraipomsak对泰国外资的流入以及泰国经济发展程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影响泰国生产率水平,并使其有了很大提高,即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能够有效促进了泰国产业结构的升级[7]。Hunya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罗马尼亚制造业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外资进入并未改变该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的结论,恰恰相反的是,FDI促进了罗马尼亚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证明了FDI有利于罗马尼亚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8]。上述文献研究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能可以著地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1.2.2国内研究现状
沈坤荣、耿强通过对各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生产率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正的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短期需求增长,长期的正溢出效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9]。王新通过“哈罗德多马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研究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几次跨度较大的跳跃[10];梁琦、施晓苏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的外贸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得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互相之间的互补作用大于替代作用的结论[11]。
江小娟调查后发现,大部分跨国企业都带来了母公司所拥有的先进的技术,弥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加快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12]。张建华、欧阳轶雯通过示范一模范效应和联系效应,证实了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正溢出效应[13]。冼国明、严兵根据计量模型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后发现,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创新能力都具有正相关效应,同时还提出要提高东道国的技术以及自主研发能力,能够积极的吸收外资,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14]。王美今、沈绿珠对东、中、西部进行产业结构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力有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倾向[15]。
竺彩华、刘曙光编写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该书通过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各方面的变化来总结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6]杨先明、袁帆从产业极差、产业结构和产业配套能力三个方面总结了“外商直接投资为什么不西进”[17]。刘宇通过对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中部地区吸收外资规模和水平持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18]。李金昌、曾慧(2009)则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出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溢出效应不太显著,说明了金融市场对两者间的效应具有“阶段性”、“地区性”和“门槛效应”[19]。邢敏夫以苏州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了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实现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20]。
纵观诸多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收获,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对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的研究只有定性的分析,没有进行定量的分析。二是所有的实证研究仅仅局限在对总量的分析上,并未对FDI的具体产业流向进行分析,因此研究结果并不能算特别完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的最主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外商直接投资,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我国利用FDI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但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发展也会带来相对应的许多问题,类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平衡等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会有许多不利影响。我们应当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构采取一些有利措施,确保产业结构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第二章 我国利用FDI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
2.1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4
2.2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8
第三章 我国FDI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 10
3.1数据来源与数据选取 10
3.2计量模型的研究与设定 11
3.3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3.4计量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11
第四章 研究结论 16
结束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FDI缓解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内轻纺业因此发展迅速,终于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严重失衡的不良产业结构格局。外资的进入不仅仅带来资金,同时也引入了创新型的技术、营销、管理理念,让国内企业培养较强的竞争意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推动了我国经济良性发展。三十多年来,我国FDI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高效的发展。
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国家开始慢慢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优化产业结构之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坏与其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关,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多调整,可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远远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FDI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正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慢慢开始出现许多不良效应。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将大力引进外资战略转变为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同时降低外资对内地企业的产生的冲击,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2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2.1国外研究现状
H.Chenery和A.Strout提出了“双缺口模型”,特别强调了外商直接投资会对东道国资本的积累产生影响,指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转变,由于结构刚性的存在,东道国的资源不足问题会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A.Hirschman又对“双缺口模型”进行了改进,他提出存在一种“技术缺口”:企业的管理经验匮乏和管理技术落后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缺口”,必须从国外引进引进技术弥补这个缺口[2]。
日本经济学家Karmrne Akamatsu提出了“雁阵模型”,研究后发现出口的商品净出口呈现出一种类似“大雁飞行的状态”,即商品净出口额先从低变高,再从高到低的现象[3]。。小岛清(1978)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4]。J.H.Dunning汇总各种理论观点,提出比较折中的理论,认为投资主要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方面共同的影响来决定的[5]。
Bary对比了欧洲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相应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趋同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会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6]。Paitoon kraipomsak对泰国外资的流入以及泰国经济发展程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影响泰国生产率水平,并使其有了很大提高,即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能够有效促进了泰国产业结构的升级[7]。Hunya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罗马尼亚制造业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外资进入并未改变该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的结论,恰恰相反的是,FDI促进了罗马尼亚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证明了FDI有利于罗马尼亚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8]。上述文献研究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能可以著地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1.2.2国内研究现状
沈坤荣、耿强通过对各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生产率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正的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短期需求增长,长期的正溢出效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9]。王新通过“哈罗德多马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研究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几次跨度较大的跳跃[10];梁琦、施晓苏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的外贸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得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互相之间的互补作用大于替代作用的结论[11]。
江小娟调查后发现,大部分跨国企业都带来了母公司所拥有的先进的技术,弥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加快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12]。张建华、欧阳轶雯通过示范一模范效应和联系效应,证实了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正溢出效应[13]。冼国明、严兵根据计量模型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后发现,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创新能力都具有正相关效应,同时还提出要提高东道国的技术以及自主研发能力,能够积极的吸收外资,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14]。王美今、沈绿珠对东、中、西部进行产业结构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力有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倾向[15]。
竺彩华、刘曙光编写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该书通过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各方面的变化来总结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6]杨先明、袁帆从产业极差、产业结构和产业配套能力三个方面总结了“外商直接投资为什么不西进”[17]。刘宇通过对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中部地区吸收外资规模和水平持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18]。李金昌、曾慧(2009)则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出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溢出效应不太显著,说明了金融市场对两者间的效应具有“阶段性”、“地区性”和“门槛效应”[19]。邢敏夫以苏州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了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实现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20]。
纵观诸多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收获,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对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的研究只有定性的分析,没有进行定量的分析。二是所有的实证研究仅仅局限在对总量的分析上,并未对FDI的具体产业流向进行分析,因此研究结果并不能算特别完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的最主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外商直接投资,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我国利用FDI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但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发展也会带来相对应的许多问题,类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平衡等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会有许多不利影响。我们应当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构采取一些有利措施,确保产业结构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