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附件)

贸易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我国一直致力于如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使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对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途径影响环境。然后结合我国贸易与环境污染的现状,运用我国的数据对贸易自由化影响环境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准确估计出其影响。并提出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面板数据目 录
1 引言 1
2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理论基础 1
2.1 国外研究现状2
2.2 国内研究现状3
3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 5
3.1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5
3.2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效应分析 6
4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9
4.1 模型的设定9
4.2 变量与指标的选取11
4.3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12
4.4 面板数据估计方法12
4.5 面板数据中污染指标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13
5 启示及政策建议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21
图1 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8
表 1 文中实证所需各种指标的名称及单位12
表 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12
表 3 化学需氧量(cod)的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14
表 4 以cod为被解释变量的各污染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 15
表 5 以cod为被解释变量的污染影响因素的弹性 15
表 6 全国二氧化硫(so2)面板数据的模型检验结果16
表 7 以so2为被解释变量的各污染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 17
表 8 以so2为被解释变量的污染影响因素的弹性 17
1 引言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近年来贸易与环境之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果 15
表 5 以cod为被解释变量的污染影响因素的弹性 15
表 6 全国二氧化硫(so2)面板数据的模型检验结果16
表 7 以so2为被解释变量的各污染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 17
表 8 以so2为被解释变量的污染影响因素的弹性 17
1 引言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近年来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己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各项经济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环境的变换又反作用于经济活动。贸易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打产生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我国必须实行对外贸易即贸易自由化。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上升,我国经济对外市场的依赖逐步提高,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越发明显。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仅加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而且提高了GDP和人均收入。但是,这也就导致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其中包括大量污染产业的不断扩张。据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环境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张在不断恶化,长期以往,我国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导致自然资源过度消耗,伴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显突出: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砍伐、草地退化、沙碱化等十分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依然十分艰巨。
“贸易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呢?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政策进行协调?这些问题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当今,就理论研究来说,在国内,根据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并不多,况且就国外己有的文献来看,实证分析这块都各持己见,因此,外国很多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运用到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因此,我选择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这一论题,希望通过对贸易自由化与环境问题的分析,了解贸易影响环境的整个过程,找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为我国将来可能面临的环境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故本文通过2004-2013年我国各省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对贸易自由化所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定性、定量和实证分析,试图解决上面所提的问题。
2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影响的理论基础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逐渐开始关注贸易自由化是否会导致环境污染,相关政策能否对全球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中,著作颇多,利弊讨论仍在继续,但己有的文献资料中基本有两点可达成一致:第一,贸易的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第二,贸易开放在相关政策作为补充下,是能够缓解环境压力的。Grossman 和Krueger(1991)[1] 是最早将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分解的,他们在对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环境影响分析中,把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三个效应: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之后会有详细阐述。国外的研究理论很多,以下是主要几种观点。
2.1 国外研究现状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平均个人收入与它自己国家环境质量的关系。简单来说,当个人人均收入比较低时,环境的质量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数值超过某个临界点后,人均收入的增加就会引起环境的变化,导致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Grossman and Krueger(1995)他们指出: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前期,规模效应大都为负,并且都大于正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人均收入的增加就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当这国经济增长快速发展超过临界点后,结构与技术效应的和不仅为正,而且会大于负的规模效应;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会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倒 U 型趋势[2]。Arrow(1995) and Sternetal(1996)他们则认为贸易自由化对EKC曲线的主要影响原因在于贸易对污染产业在国际间的分布情况。
(2)污染天堂假说:这一假说指的是污染密集型的企业会在环境要求比较较低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一假说的理论基础是:首先,从成本收入来说,贸易自由化的产生会使得很多产品的价格接近一个基准价格,在相同收入的前提下,毫无疑问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成本,换而言之,当国家除环境规制之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时,企业就会选择在低环境要求的国家进行生产。其次,从竞争力来说,环境规制的严格实行会起很大作用,通常会从以下几点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环保的需求,企业必须购入治理环境所需设备,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环保技术,增加一定人力资源治理环境污染,这都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Markusen(1993)建立了一个模型,企业会根据各国政府不同污染治理政策,最终将决定在国内生产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还是在国外直接投入资金生产。结果表明,只有两国环境规制存在较大差异时,投资者才会转向国外投资生产[3]。
(3)竞争到底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在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发达国家,环境标准都比较高,它的严格实行会使得企业需要支付昂贵的成本,为了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企业会搬迁到一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会放低环境标准从而允许企业以非常低的成本排放各种各样可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污染物。Daly(1993)等人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逐渐状大,企业为了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会很大程度地降低环境以达到目标。这无疑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0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