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7个城市数据的
目 录
1 引言1
2 信息化、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1
2.1 信息化的内涵1
2.2 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2
2.3 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3
3 信息化发展的现状4
3.1 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快速提升4
3.2 信息化应用度向纵深发展6
3.3 信息化影响度日益显著8
4 信息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面板数据模型11
4.1 变量选择11
4.2 样本数据来源及其简单说明12
4.3 模型构建及研究方法12
5 信息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模型检验12
5.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12
5.2 面板数据的协整关系检验14
5.3 信息化与创新能力的数量关系检验15
5.4 创新能力的区域空间差异检验15
6 政策建议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21
图3-1:2009年—2013年中国网民人数5
图3-2:2006年—2013年中国IPv4地址数及其增长率5
图3-3: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中国IPv6地址数5
图3-4:2007年—2013年中国网页数量及其增长率6
图3-5:2009年—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9
图3-6:2009年—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9
图3-7:2009年—2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9
表3-1:中国网页数6表3-2:2010年—2013年传统行业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发展10
表5-1:面板单位根检验13
表5-2:面板单位根检验(有残差)13
表5-3:区域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结果14
表5-4: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估计结果15
表5-5:7个辖市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16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拥有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参与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是创新性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政府要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延续和深入,是国家创新体系绩效跨国比较的一种形式化方法,也是内生增长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在技术创新、知识进步日益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信息化和创新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两大资源。探索影响地区竞争能力的两大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信息化、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2.1 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信息化”,学者们定义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反映了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有的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从内涵的角度来考察,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和完善。从外延的角度来考察,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由物质生产向信息生产、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与城镇化、工业化相类似,信息化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结构 的基础产业 ,信息活动 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 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从4个方面理解其涵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首先,信息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中的概念。信息化是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所描述的是可触摸的有形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
作用转变的过程。
再次,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它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 、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逐渐演进的动态过程,每一个新的进展都是前一阶段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发展阶段的新起点。
最后,信息化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最具有活力和高渗透性的科学技术。
引自: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信息化
2.2 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区域创新能力”,中外学者出于不同研究目的,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1)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创新主体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黄鲁成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以区域内技术能力为基础的、实施产品创新 和工艺创新 的能力[1]。
1 引言1
2 信息化、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1
2.1 信息化的内涵1
2.2 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2
2.3 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3
3 信息化发展的现状4
3.1 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快速提升4
3.2 信息化应用度向纵深发展6
3.3 信息化影响度日益显著8
4 信息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面板数据模型11
4.1 变量选择11
4.2 样本数据来源及其简单说明12
4.3 模型构建及研究方法12
5 信息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模型检验12
5.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12
5.2 面板数据的协整关系检验14
5.3 信息化与创新能力的数量关系检验15
5.4 创新能力的区域空间差异检验15
6 政策建议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21
图3-1:2009年—2013年中国网民人数5
图3-2:2006年—2013年中国IPv4地址数及其增长率5
图3-3: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中国IPv6地址数5
图3-4:2007年—2013年中国网页数量及其增长率6
图3-5:2009年—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9
图3-6:2009年—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9
图3-7:2009年—2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9
表3-1:中国网页数6表3-2:2010年—2013年传统行业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发展10
表5-1:面板单位根检验13
表5-2:面板单位根检验(有残差)13
表5-3:区域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结果14
表5-4: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估计结果15
表5-5:7个辖市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16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拥有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参与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是创新性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政府要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延续和深入,是国家创新体系绩效跨国比较的一种形式化方法,也是内生增长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在技术创新、知识进步日益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信息化和创新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两大资源。探索影响地区竞争能力的两大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信息化、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2.1 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信息化”,学者们定义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反映了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有的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从内涵的角度来考察,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和完善。从外延的角度来考察,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由物质生产向信息生产、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与城镇化、工业化相类似,信息化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
首先,信息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
其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中的概念。信息化是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所描述的是可触摸的有形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
作用转变的过程。
再次,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它是从工业经济
最后,信息化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引自: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信息化
2.2 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区域创新能力”,中外学者出于不同研究目的,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1)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创新主体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