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20200428222051]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即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民收入水平和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长远来看,金融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农民收入情况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产品价格、农业贷款以及农民受教育水平对于农民的收入增长有着积极的关系,而乡镇企业贷款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存在着负向关系。并据此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民收入;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抑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 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二、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
(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4
(二)农民收入的来源分析 4
1.农民纯收入总的结构分析 5
2.家庭经营收入结构分析 6
3.农业收入结构分析 7
(三)小结 7
1.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区域间农民的收入差距 7
2.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8
三、农民收入影响的因素分析 8
(一)前提假设和数据说明 8
1.前提假设 8
2.数据说明 9
(二)模型的设计 12
(三)计量结果分析 13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3
(一)主要结论 13
(二)政策建议 14
致谢 14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指导老师 应瑞瑶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之相伴出现的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了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长远来看,金融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金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其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有力保障。但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得还不够完善,金融抑制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村的金融服务还难以满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如何通过金融深化,消除妨碍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提高的金融抑制,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分析开始,找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分析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因素,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Goldsmith(1969)最早给出了金融发展的定义,他认为金融结构包括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而金融结构的变迁就是金融发展。Mckinnon(1973)认为金融增长是金融变量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增长,它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金融变量的增长;二是金融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比率的增长。Shaw和Gurley(1979)明确了金融发展的概念:金融发展主要指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的增多,由最初的金融制度向深化的金融制度发展,最先表现为金融资产种类与数量的增加。鉴于上述各种金融发展的概念,我们认为金融发展是指在金融增长的前提下,一国的金融状态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渐进过程,主要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增多以及金融机构的建立。
在农民收入理论方面,陈吉元(1998)较早地探讨了农户收入增长的体制性因素,尚启君(1998)则探讨了农户收入增长的阶梯性变化原因,许经勇(2001)研究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林毅夫(2001)认为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陈锡文(2001)则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是少有学者研究农村的金融发展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被隐含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之中,鲜有直接实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
目前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王虎(2006)对农民收入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与金融发展的测度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人均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人均国家财政支农支出有正向作用。郭为(2007)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研究,认为金融在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长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金融,相比与正规金融,农村金融更接近农民,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远高于正规金融。陈志坚(2006)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广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农民的收入增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杨小琴(2006)对全国及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收入的增长,提出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种观点是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作用不明显,章奇(2004)运用银行信贷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分析中国各省的银行信贷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机构在向农业和农村配置资金方面缺乏效率。高希武(2004)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考察农民纯收入与农村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农村从业人员的人均信贷投资额、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关系,证实了信贷资金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作用不够。
第三种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温涛(2005)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短期中无论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还是农村居民储蓄比率都没能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李喜梅(2006)关于1978年至2004年的实证分析数据也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没有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反而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转移和流失,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大部分的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至今也没有很明确的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未必会使收入差距缩小,由于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的存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引起更大的城乡收入差距。
二、 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12年的7916.6元,增长了近60倍,但由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有严重的地域色彩,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了不同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异。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是我国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反映,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力图找到影响区域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做铺垫。
(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从图2-1中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总量在不断地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如图中所示的2005-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动过程,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最低。总体来看,随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增长,区域间农民的收入差距尤其是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上存在着平滑扩大的趋势。
图2-1 2005-2012年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趋势线
资料来源: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二)农民收入的来源分析
我们目前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缩小区域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通过对全国以及区域间农民收入的来源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到在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在收入来源的构成以及增长的格局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分析区域间这种变化的差异和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1.农民纯收入总的结构分析
图2-2 1995-2012年全国农民各项纯收入变动趋势图
资料来源: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2-2可以发现从全国农民各项纯收入的变动趋势来看,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出农民对于农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工资性纯收入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在农民纯收入中的占的比重有逐渐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趋势,因此随着工资性纯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性呈现减弱的趋势。由于存在各种因素的约束,经营农业很难使收入继续增加,农民想要增加收入只能依靠在农业之外寻求其他增加收入的途径,而在农业之外寻求增加收入的途径其实就意味着要寻求非农就业的机会。从表2-1的农民收入的构成及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主要来自于经营性纯收入,而东部地区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则更主要地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同时,可以发现区域间农户在工资性纯收入方面的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74和2.73倍,而在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方面的差异较小,东部地区的人均经营性收入仅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07和1.20倍,由此可以得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是造成区域间农户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