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
浅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20191212103111]
摘 要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投放信贷资金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约束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较大,因此,从商业银行角度探讨如何防范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按照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查找原因和寻求对策的思路,在把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及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与之对应的防范措施。本文全文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引言,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特点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接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及主要成因。最后,根据成因进一步寻求合理的防范措施,最终以达到商业和中小银行企业双方共赢的结果。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防范风险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第1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
1.1我国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的特点 1
1.1.1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基本情况 1
1.1.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2
1.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3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4
2.1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4
2.1.1商业银行融资风险的含义 4
2.1.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4
2.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4
2.2.1中小企业方面 4
2.2.2商业银行方面 5
2.2.3外部环境方面 6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7
3.1中小企业方面 7
3.2商业银行方面 7
3.3外部环境方面 9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引 言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业务不断增长,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大企业客户相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议价能力较强,贷款利率较高,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收益水平。并且,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结构,实现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增强流动性,从而分散经营风险。然而,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加之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企业信用不稳定等特点,再加上相关法律制度的滞后和信息透明度低等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致使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如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在多种风险。因而,商业银行在积极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间存在的风险,真正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只有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商业银行才会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加大信贷的投放力度,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和成因,进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1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1我国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的特点
1.1.1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基本情况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1]。根据2011年颁布的《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并且,不同行业的划型标准也各有不同[2]。在此不一一赘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3]。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它构造了适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市场主体,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活跃市场、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其融资需求日益旺盛,加上中小企业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环境日益改善,中小企业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商机。因此,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也业务,是商业银行开拓长期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1.1.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急、小、频、高”,即贷款要得急、单次需求量小、需求频率高、风险相对较高。
首先,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极强。因为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所以它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从而导致融资需要的时效性很强。其次,单次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尽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小,单次需要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尤其是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其自有资金一般来源于个人投资和风险资金,少数是向商业银行贷款融资。再次,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现阶段,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为促进生产技术及时更新,保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并且,在维持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与资金回笼在时间和空间上可能会不一致,再加上季节性或临时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资金需求较为频繁。比如,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为满足正常的经营运转和企业扩张,需要及时地从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获取大量流动资金,其对资金的需求持续而频繁。最后,融资风险较高。由于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弱、财务规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等问题,其融资风险较高,尤其是处在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其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或市场开拓阶段,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又低、盈利少甚至无、抗风险能力也弱,导致其面临的融资风险相对较高。
1.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两高”特征,而商业银行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往往把的目光集中在信用好的大企业和风险小的大项目上,因此,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业务在商业银行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银行的真正盈利贡献也很小。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小企业在全国短期贷款中的比例大约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和2008年还在继续下降。2009年在“天量放贷”的背景下,前3个月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也只占不到5%[4]。为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主要提供者的金融机构,着力从机制建设入手,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2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助理李东荣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微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截至2011年末,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大型企业贷款高7.1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分别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14.2和12.5个百分点[5]。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截至2010年底,四大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6.6万亿。据中国银行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末,中行“中银信贷工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45.59%,授信客户数超过4.4万户,同比增长54.54%。农业银行截至2012年末,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109.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6.1亿元,增长16.1%。而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近年来更是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各项政策措施,贷款余额快速增长,目前,该行以586.57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位居国有银行首位[6]。2012年国有商业银行接到总行下达到分支行的指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预计2013年新增的信贷额度,1/3投放给大企业,1/3投放给中小企业,另外1/3投放给微小企业和个贷。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环境日趋向好。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存在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现象。中小企业往往存在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生产经营效益不高、擅自随意挪用信贷资金额现象,加之企业失信惩戒措施较为缺乏,即使有执行也可能不到位,造成中小企业的违约成本较低,致使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更多放到了大企业上。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2011 年第三季度统计,有近70%的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占全部负债比例不到30%,60%中小企业无银行贷款,41%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融资很困难,16%认为基本不可能,仅30%的企业认为基本还可以。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2.1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2.1.1商业银行融资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 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7]。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融资后,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1.2.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经营风险;二是道德风险。前者是指中小企业因资产信用不足,即缺乏偿债能力,或者企业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下降甚至亏损。后者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表现为中小企业道德信用不足,有能力偿债但缺乏偿债意愿。
2.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要防范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首先要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
2.2.1中小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充足率低。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经营规模较小,资本金少,生产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造成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抗御风险能力弱,经营风险大,企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因而融资风险大。而且,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为增加自身盈利,盲目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形成巨额负债,亦耗尽企业流动资金,直接引发流动性风险。再加上中小企业可提供给银行的用来抵押担保的合格资产较少,致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大大增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等现象。在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经营和经验管理阶段,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一些财务人员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层面上,缺乏规范的会计管理。有些中小企业还存在会计建账混乱、账目不健全,甚至披露虚假信息的情况,导致信息、资料真实性差,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难以真实反映。此外。为便于竞争,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公开太多的内部信息,因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
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欠佳,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形象以便顺利融资而虚增利润,以虚假信息骗取商业银行贷款。在经营出现问题后,又以各种形式逃避银行债务。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当初在借款时就没想着归还。这些问题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最终,银行会因为中小企业无法正常履行还款约定而蒙受损失。
2.2.2商业银行方面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欠缺,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缺乏一套能够针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风险评估、监控、预警机制。
(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尤其表现为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过于重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而忽视非财务信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主要是建立在中小企业过去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在进行审批和贷后追踪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中小企业非财务信息的了解。由于一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本身就不规范,存在隐瞒财务报表数据或虚报的现象,所以对中小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在选取财务指标上很少考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不同,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且不能准确对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充足性进行预测。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致使商业银行不能准确甄别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誉品质,最终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低劣的中小企业客户,增加了商业银行融资风险。
摘 要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投放信贷资金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约束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较大,因此,从商业银行角度探讨如何防范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按照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查找原因和寻求对策的思路,在把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及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与之对应的防范措施。本文全文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引言,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特点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接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及主要成因。最后,根据成因进一步寻求合理的防范措施,最终以达到商业和中小银行企业双方共赢的结果。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防范风险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第1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
1.1我国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的特点 1
1.1.1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基本情况 1
1.1.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2
1.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3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4
2.1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4
2.1.1商业银行融资风险的含义 4
2.1.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4
2.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4
2.2.1中小企业方面 4
2.2.2商业银行方面 5
2.2.3外部环境方面 6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7
3.1中小企业方面 7
3.2商业银行方面 7
3.3外部环境方面 9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引 言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业务不断增长,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大企业客户相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议价能力较强,贷款利率较高,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收益水平。并且,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结构,实现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增强流动性,从而分散经营风险。然而,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加之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企业信用不稳定等特点,再加上相关法律制度的滞后和信息透明度低等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致使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如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在多种风险。因而,商业银行在积极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间存在的风险,真正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只有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商业银行才会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加大信贷的投放力度,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和成因,进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1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1我国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的特点
1.1.1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基本情况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1]。根据2011年颁布的《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并且,不同行业的划型标准也各有不同[2]。在此不一一赘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3]。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它构造了适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市场主体,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活跃市场、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其融资需求日益旺盛,加上中小企业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环境日益改善,中小企业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商机。因此,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也业务,是商业银行开拓长期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1.1.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急、小、频、高”,即贷款要得急、单次需求量小、需求频率高、风险相对较高。
首先,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极强。因为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所以它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从而导致融资需要的时效性很强。其次,单次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尽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小,单次需要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尤其是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其自有资金一般来源于个人投资和风险资金,少数是向商业银行贷款融资。再次,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现阶段,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为促进生产技术及时更新,保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并且,在维持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与资金回笼在时间和空间上可能会不一致,再加上季节性或临时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资金需求较为频繁。比如,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为满足正常的经营运转和企业扩张,需要及时地从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获取大量流动资金,其对资金的需求持续而频繁。最后,融资风险较高。由于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弱、财务规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1.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两高”特征,而商业银行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往往把的目光集中在信用好的大企业和风险小的大项目上,因此,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业务在商业银行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银行的真正盈利贡献也很小。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小企业在全国短期贷款中的比例大约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和2008年还在继续下降。2009年在“天量放贷”的背景下,前3个月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也只占不到5%[4]。为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主要提供者的金融机构,着力从机制建设入手,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2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截至2010年底,四大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6.6万亿。据中国银行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末,中行“中银信贷工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45.59%,授信客户数超过4.4万户,同比增长54.54%。农业银行截至2012年末,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109.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6.1亿元,增长16.1%。而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近年来更是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各项政策措施,贷款余额快速增长,目前,该行以586.57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位居国有银行首位[6]。2012年国有商业银行接到总行下达到分支行的指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预计2013年新增的信贷额度,1/3投放给大企业,1/3投放给中小企业,另外1/3投放给微小企业和个贷。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环境日趋向好。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存在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现象。中小企业往往存在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生产经营效益不高、擅自随意挪用信贷资金额现象,加之企业失信惩戒措施较为缺乏,即使有执行也可能不到位,造成中小企业的违约成本较低,致使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更多放到了大企业上。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2011 年第三季度统计,有近70%的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占全部负债比例不到30%,60%中小企业无银行贷款,41%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融资很困难,16%认为基本不可能,仅30%的企业认为基本还可以。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2.1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2.1.1商业银行融资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
2.1.2.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表现
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经营风险;二是道德风险。前者是指中小企业因资产信用不足,即缺乏偿债能力,或者企业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
2.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要防范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首先要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
2.2.1中小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充足率低。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经营规模较小,资本金少,生产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造成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抗御风险能力弱,经营风险大,企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因而融资风险大。而且,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为增加自身盈利,盲目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形成巨额负债,亦耗尽企业流动资金,直接引发流动性风险。再加上中小企业可提供给银行的用来抵押担保的合格资产较少,致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大大增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等现象。在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经营和经验管理阶段,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一些财务人员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层面上,缺乏规范的会计管理。有些中小企业还存在会计建账混乱、账目不健全,甚至披露虚假信息的情况,导致信息、资料真实性差,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难以真实反映。此外。为便于竞争,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公开太多的内部信息,因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
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欠佳,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形象以便顺利融资而虚增利润,以虚假信息骗取商业银行贷款。在经营出现问题后,又以各种形式逃避银行债务。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当初在借款时就没想着归还。这些问题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最终,银行会因为中小企业无法正常履行还款约定而蒙受损失。
2.2.2商业银行方面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欠缺,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缺乏一套能够针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风险评估、监控、预警机制。
(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尤其表现为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过于重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而忽视非财务信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主要是建立在中小企业过去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在进行审批和贷后追踪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中小企业非财务信息的了解。由于一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本身就不规范,存在隐瞒财务报表数据或虚报的现象,所以对中小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在选取财务指标上很少考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不同,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且不能准确对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充足性进行预测。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致使商业银行不能准确甄别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誉品质,最终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低劣的中小企业客户,增加了商业银行融资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