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资产中存在大量泡沫,规范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重要。资产减值会计对于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国际上会计热点问题之一。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一步完善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转回、及披露做了严格的规定,成为指导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会计计量与实务操作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希望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资产减值会计应用有所帮助。关键词 资产减值,应用,问题,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资产减值概述 1
2.1 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1
2.2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2
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及减值损失的确认 2
3.1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 2
3.2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4
4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现状 5
5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7
5.1 企业方面 7
5.2 政府方面 8
6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 10
6.1 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 10
6.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
6.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0
6.4 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11
6.5 加强外部监管 11
6.6 发展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行业竞争的激烈促使企业极力追求利润的增长,而资产减值极易沦为企业调节损益、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人员正在关注的热门问题,同时在世界各个国家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通过我国政府和相关会计人员的不断努力,资产减值会计已经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财政部继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后,以自身国情为立足的基本点,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逐步与国际准则趋同。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逐渐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恶意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不合规的利己化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要强调的是,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依旧处在起步时期,在会计准则及实务中的应用方面,依然存留很多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资产减值准则中涉及的非流动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且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2 资产减值概述
2. 1 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资产的实质是可以给企业带来预期未来收益。如果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 否则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1]。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资产减值会计主要能够体现未来收益观。对于资产减值,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界定,其被阐释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在初始交易时按照历史成本核算,历史成本并不能真实地体现由各种因素影响的资产的真实价值,而资产减值会计正是在计量的过程中对历史成本进行修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通过资产减值会计这一计量方式真实而公允地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
不同性质的资产使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本文所论述的资产,指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所规范的资产,具体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非流动资产。
2. 2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企业能够清楚地识别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其做出正确的资产减值的判断很有帮助。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强调的是企业资产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动造成的资产减值,例如企业资产当期所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当期市场利率提高影响现值数额等。内部信息来源注重的是资产本身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例如资产的损坏、闲置、提前处置和维护等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资产的绩效不如预期造成的资产减值。
不可否定的是,会计准则对于减值迹象的规定,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提供了依据,让企业在进行减值的计提时可以更加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其中尚有不足的地方是,准则对于减值迹象的判定的一些条件过于笼统,比如说外部信息来源中“资产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一判定条件,“大幅”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指出具体的范围标准,会计人员对其做出的判断也很有可能会不同。会计准则应作出进一步的列示来明确这一判定条件。
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及减值损失的确认
3. 1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
比较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其较高者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2]。可收回金额的这种计量方式决定其确认过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确认可收回金额,对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然而,可收回金额是否能够准确地取得,与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管理能力相关联。如果企业的资产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及时组织专业会计人员对可收回金额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对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高低进行数额上的比较,决定企业是否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1.1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认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完全自愿进行确定的价格。公允价值的本质强调的是市场以及公平,反映的是资产在当前市场的现值。
处置费用,是指在处置资产时,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费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应遵循以下顺序。
表1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顺序表
目 录
1 引言 1
2 资产减值概述 1
2.1 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1
2.2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2
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及减值损失的确认 2
3.1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 2
3.2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4
4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现状 5
5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7
5.1 企业方面 7
5.2 政府方面 8
6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 10
6.1 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 10
6.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
6.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0
6.4 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11
6.5 加强外部监管 11
6.6 发展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行业竞争的激烈促使企业极力追求利润的增长,而资产减值极易沦为企业调节损益、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人员正在关注的热门问题,同时在世界各个国家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通过我国政府和相关会计人员的不断努力,资产减值会计已经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财政部继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后,以自身国情为立足的基本点,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逐步与国际准则趋同。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逐渐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恶意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不合规的利己化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要强调的是,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依旧处在起步时期,在会计准则及实务中的应用方面,依然存留很多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资产减值准则中涉及的非流动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且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2 资产减值概述
2. 1 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资产的实质是可以给企业带来预期未来收益。如果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 否则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1]。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资产减值会计主要能够体现未来收益观。对于资产减值,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界定,其被阐释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在初始交易时按照历史成本核算,历史成本并不能真实地体现由各种因素影响的资产的真实价值,而资产减值会计正是在计量的过程中对历史成本进行修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通过资产减值会计这一计量方式真实而公允地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
不同性质的资产使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本文所论述的资产,指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所规范的资产,具体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非流动资产。
2. 2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企业能够清楚地识别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其做出正确的资产减值的判断很有帮助。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强调的是企业资产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动造成的资产减值,例如企业资产当期所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当期市场利率提高影响现值数额等。内部信息来源注重的是资产本身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例如资产的损坏、闲置、提前处置和维护等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资产的绩效不如预期造成的资产减值。
不可否定的是,会计准则对于减值迹象的规定,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提供了依据,让企业在进行减值的计提时可以更加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其中尚有不足的地方是,准则对于减值迹象的判定的一些条件过于笼统,比如说外部信息来源中“资产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一判定条件,“大幅”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指出具体的范围标准,会计人员对其做出的判断也很有可能会不同。会计准则应作出进一步的列示来明确这一判定条件。
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及减值损失的确认
3. 1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核算
比较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其较高者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2]。可收回金额的这种计量方式决定其确认过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确认可收回金额,对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然而,可收回金额是否能够准确地取得,与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管理能力相关联。如果企业的资产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及时组织专业会计人员对可收回金额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对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高低进行数额上的比较,决定企业是否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1.1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认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完全自愿进行确定的价格。公允价值的本质强调的是市场以及公平,反映的是资产在当前市场的现值。
处置费用,是指在处置资产时,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费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应遵循以下顺序。
表1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顺序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