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以理工为例【字数:17980】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是进行创业的前提条件,大学生创业要求具有良好的个体素质与自身能力,要为大学生创设有利于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良好创业环境,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发挥引导与帮扶作用。本文通过设计问卷,选取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有将近80%的学生都有创业的想法、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还是可以的、创业必备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全面、创业经验不足、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学生对创业市场的了解还不够充分,针对这些现象,再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
目 录
1. 引言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1.2文献综述1
1.3研究思路4
2. 相关概念与问卷设计5
2.1相关概念5
2.2问卷设计6
2.2.1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6
2.2.2调查的内容6
3. 背景分析与调查结果分析8
3.1背景分析8
3.2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8
3.2.1优势8
3.2.2劣势9
3.3调查结果分析10
3.3.1创业基础现状分析10
3.3.2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分析16
3.3.3如何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18
4. 结论与政策建议22
4.1结论22
4.2政策建议22
4.2.1积极构建大学生实践的平台22
4.2.2加强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23
4.2.3放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23
参考文献25
附录26
致谢28
1. 引言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来,毕业生人数累计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800万,根据教育部的消息得知,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834万,达到了近10年毕业生人数的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高值,因此,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抓获机会并据此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的群体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近期,我国开始走向转型化进程,社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剧,自主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 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份子,并且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也背负了社会的种种期望。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也在繁荣发展,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很好的选择。 大学生作为我国年轻的高级知识人群,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和其他高级知识份子相比,还欠缺创造力,但也是符合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创业主要人群。针对这个现象,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有相应的论述,这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创业也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
本文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建议。
1.2文献综述
朋震(2004)从素质模型的概念、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使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等入手,分析了素质模型是如何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并通过素质模型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而总结出素质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1]。
王玲和任启平(2008)认为对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瓶颈的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做的是打破瓶颈,寻找促进大学生创业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如今的社会,科技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控制力,而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促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的思想是“科技理性”思想,但是,随着大学生创业范围与创业数量的不断发展,“科技理性”思想也带有了狭隘性,这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换句话说,我国大学生创业瓶颈产生的重要思想根源就是“科技理性”[2]。
董晓红(2009)主要研究了高校创业教育,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教学质量的问题。首先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主要介绍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创业的管理教育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创业环境的评价指标。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的初步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及学校的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创业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创业教育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3]。
刘茜和王靖(2010)认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除了加强相关的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之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打破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在孩子思想中灌输一些创业的思想;在高校教育方面,应该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包括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业指导和考试改革等环节;政府方面,应该进一步简化创业手续,出台更优惠的创业政策,降低成本门槛;宣传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对相关政策进行整改并制作宣传稿,向社会发行,并定期更新[4]。
莫凡(2010)从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中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实际操作的创业实证来说明创业方面,大学生除了拥有自身的拼搏精神与创新能力意识之外,由于创业经验的不足,关于创业往往都是抱有满满的期待,因此,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学习大学生创业机遇、市场调查及如何进驻孵化器等相关教育,另外,创业行动的关键因素是创业动机。获取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以创业知识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来让创业者分析自己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并让他们明白哪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创业教育还应让大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和创业意识,教会创业者应该如何化解风险[5]。
目 录
1. 引言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1.2文献综述1
1.3研究思路4
2. 相关概念与问卷设计5
2.1相关概念5
2.2问卷设计6
2.2.1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6
2.2.2调查的内容6
3. 背景分析与调查结果分析8
3.1背景分析8
3.2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8
3.2.1优势8
3.2.2劣势9
3.3调查结果分析10
3.3.1创业基础现状分析10
3.3.2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分析16
3.3.3如何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18
4. 结论与政策建议22
4.1结论22
4.2政策建议22
4.2.1积极构建大学生实践的平台22
4.2.2加强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23
4.2.3放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23
参考文献25
附录26
致谢28
1. 引言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来,毕业生人数累计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800万,根据教育部的消息得知,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834万,达到了近10年毕业生人数的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高值,因此,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抓获机会并据此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的群体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近期,我国开始走向转型化进程,社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剧,自主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 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份子,并且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也背负了社会的种种期望。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也在繁荣发展,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很好的选择。 大学生作为我国年轻的高级知识人群,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和其他高级知识份子相比,还欠缺创造力,但也是符合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创业主要人群。针对这个现象,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有相应的论述,这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创业也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
本文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建议。
1.2文献综述
朋震(2004)从素质模型的概念、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使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等入手,分析了素质模型是如何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并通过素质模型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而总结出素质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1]。
王玲和任启平(2008)认为对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瓶颈的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做的是打破瓶颈,寻找促进大学生创业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如今的社会,科技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控制力,而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促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的思想是“科技理性”思想,但是,随着大学生创业范围与创业数量的不断发展,“科技理性”思想也带有了狭隘性,这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换句话说,我国大学生创业瓶颈产生的重要思想根源就是“科技理性”[2]。
董晓红(2009)主要研究了高校创业教育,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教学质量的问题。首先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主要介绍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创业的管理教育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创业环境的评价指标。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的初步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及学校的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创业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创业教育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3]。
刘茜和王靖(2010)认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除了加强相关的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之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打破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在孩子思想中灌输一些创业的思想;在高校教育方面,应该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包括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业指导和考试改革等环节;政府方面,应该进一步简化创业手续,出台更优惠的创业政策,降低成本门槛;宣传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对相关政策进行整改并制作宣传稿,向社会发行,并定期更新[4]。
莫凡(2010)从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中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实际操作的创业实证来说明创业方面,大学生除了拥有自身的拼搏精神与创新能力意识之外,由于创业经验的不足,关于创业往往都是抱有满满的期待,因此,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学习大学生创业机遇、市场调查及如何进驻孵化器等相关教育,另外,创业行动的关键因素是创业动机。获取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以创业知识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来让创业者分析自己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并让他们明白哪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创业教育还应让大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和创业意识,教会创业者应该如何化解风险[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