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
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20191219195342]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的核心,金融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因此金融风险呈现日益加大的趋势,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为了有效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选取了6个大类共16个关键性财务比率指标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共选取了15个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指标有3大类,资本充足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发展水平性指标。结果显示因子分析得分越高的,信用风险水平就越低。最后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因子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内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1
1.2.2国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2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 2
1.3.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
2.信用风险理论概述 3
2.1信用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3
2.1.1信用风险的含义 3
2.1.2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4
2.1.3信用风险的特征和特点 4
3.指标体系的构建 5
3.1指标体系的建立 5
3.1.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
3.2信用风险样本和指标的选择 5
3.2.1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5
3.2.2指标的选择 5
4.实证研究 7
4.1因子分析法概述 7
4.1.1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7
4.2数据的处理方法 7
4.2.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7
4.3因子分析过程 8
4.3.1相关性分析 8
4.3.2因子分析 9
5.结论与建议 13
5.1研究结论 13
5.2政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有大量的外资银行涌入我国一行业,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为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平台。因此如何把我这个时机,控制银行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金融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核心主体,然而银行经济又是金融经济的核心主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也是其他经济风险的的集中体现。信用风险也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交易相关人员所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怎样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任务。对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来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判断、评估和分析的能力,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更为有效的管理。
1.2国内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刚刚起步。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研究比较落后。从90年代开始,各行各业都对金融风险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些浓厚的兴趣,国内学者纷纷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分析。现在国内学者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是以在银行年度报表当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财务指标的比率为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的来说,关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框架和模式。所进行的研究也都是将信用风险条块分割化。有的研究从客户的信用评级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有的则是通过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预警控制研究。国内学者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1)基于多元变量判别分析法研究(2)非线性研究法研究(3)基于“人工智能”的建模研究方法(4)最新信用风险的预警模型。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理论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忽略了我国商业银行和国外银行的区别,一味的根据国外银行的做法,忽视了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银行的现状,进行创新型分析从而达到更加有益的分析结果。(2)对商业银行进行定性分析的比较多,不采取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操作方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于国外商业银行生存在同一个经济环境下,直接采用国外学者研究的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进行修正。
1.2.2国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国外的信用风险的研究与国内的信用风险研究相比较,国外开始研究的时间相对比较早,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也比较成熟和先进。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比较完善,所以对于信用风险评级预警模型的运用也比较规范和准确。近年来,由于数量化分析模型进入经济领域,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到单变量判别分析、多变量分析。从对个别的资产指标信用风险分析到组合资产指标的信用风险分析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外学者也不局限于只进行静态的模型预测,现在开始逐步建立动态的研究模型,这一模型使得信用风险的研究更加科学客观。国外的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国外银行在长期的商业化模式的经营中,已经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模型下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进行修正。这样对风险的评定和风险的控制体制等有了较为规范严格的要求。总的来说,国外的信用风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在蓬勃发展。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推进和市场改革的逐步加深,我国金融风险的趋势正在逐渐加大,而经融风险则主要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上。由于商业银行存在信用风险,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阻碍,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与信用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商业银行本身会受到信用风险带来的阻碍,而且信用风险管理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目前国内环境下,立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我们应当引入先进的模型和方法有效的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银行信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度量工具去发现、去防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避免风险的发生。我们可以运用客观高效的研究模型准确的根据财务信息来预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违约概率,以提高资产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应当加强对问题的研究分析,科学客观地去改进信用风险的控制手段,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此保证国名经济的稳定发展。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构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相吻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管理模式,确保银行可以安全稳健的发展,对于银行的经营发展以及快速的适应现在金融环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3.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研究分析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只有在可靠地识别判断和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有个大体的了解,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力争能够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大量的文献资料也为自己论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照依据。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我国商业银行历年年报数据,选取了其中的财务指标比率作为此次研究的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然后进行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方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整体评价。最后因子得分越高的商业银行,银行信用风险则越低。通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得分高低,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价提供了量化的标准。
2.信用风险理论概述
2.1信用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2.1.1信用风险的含义
讲到信用风险首先要讲的就是信用。什么是信用?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转移方式,是一种借贷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通过信用为中介来进行交易的。所以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依托的经济,那么也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伴随着信用的出现,信用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那究竟什么是信用风险呢?对于信用风险的含义,人们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从它的定义上来讲,信用风险就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去履行债务合约条件而构成的违约的可能性,这样就会导致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因此,我们也会把信用风险称为违约风险。但是违约风险仅仅是传统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是单纯的违约风险了,信用风险还包括与市场相关的风险以及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的核心,金融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因此金融风险呈现日益加大的趋势,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为了有效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选取了6个大类共16个关键性财务比率指标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共选取了15个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指标有3大类,资本充足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发展水平性指标。结果显示因子分析得分越高的,信用风险水平就越低。最后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因子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内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1
1.2.2国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2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 2
1.3.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
2.信用风险理论概述 3
2.1信用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3
2.1.1信用风险的含义 3
2.1.2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4
2.1.3信用风险的特征和特点 4
3.指标体系的构建 5
3.1指标体系的建立 5
3.1.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
3.2信用风险样本和指标的选择 5
3.2.1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5
3.2.2指标的选择 5
4.实证研究 7
4.1因子分析法概述 7
4.1.1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7
4.2数据的处理方法 7
4.2.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7
4.3因子分析过程 8
4.3.1相关性分析 8
4.3.2因子分析 9
5.结论与建议 13
5.1研究结论 13
5.2政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有大量的外资银行涌入我国一行业,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为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平台。因此如何把我这个时机,控制银行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金融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核心主体,然而银行经济又是金融经济的核心主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也是其他经济风险的的集中体现。信用风险也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交易相关人员所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怎样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任务。对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来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判断、评估和分析的能力,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更为有效的管理。
1.2国内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刚刚起步。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研究比较落后。从90年代开始,各行各业都对金融风险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些浓厚的兴趣,国内学者纷纷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分析。现在国内学者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是以在银行年度报表当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财务指标的比率为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的来说,关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框架和模式。所进行的研究也都是将信用风险条块分割化。有的研究从客户的信用评级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有的则是通过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预警控制研究。国内学者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1)基于多元变量判别分析法研究(2)非线性研究法研究(3)基于“人工智能”的建模研究方法(4)最新信用风险的预警模型。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理论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忽略了我国商业银行和国外银行的区别,一味的根据国外银行的做法,忽视了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银行的现状,进行创新型分析从而达到更加有益的分析结果。(2)对商业银行进行定性分析的比较多,不采取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操作方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于国外商业银行生存在同一个经济环境下,直接采用国外学者研究的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进行修正。
1.2.2国外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国外的信用风险的研究与国内的信用风险研究相比较,国外开始研究的时间相对比较早,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也比较成熟和先进。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比较完善,所以对于信用风险评级预警模型的运用也比较规范和准确。近年来,由于数量化分析模型进入经济领域,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到单变量判别分析、多变量分析。从对个别的资产指标信用风险分析到组合资产指标的信用风险分析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外学者也不局限于只进行静态的模型预测,现在开始逐步建立动态的研究模型,这一模型使得信用风险的研究更加科学客观。国外的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国外银行在长期的商业化模式的经营中,已经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模型下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进行修正。这样对风险的评定和风险的控制体制等有了较为规范严格的要求。总的来说,国外的信用风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在蓬勃发展。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推进和市场改革的逐步加深,我国金融风险的趋势正在逐渐加大,而经融风险则主要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上。由于商业银行存在信用风险,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阻碍,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与信用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商业银行本身会受到信用风险带来的阻碍,而且信用风险管理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目前国内环境下,立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我们应当引入先进的模型和方法有效的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银行信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度量工具去发现、去防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避免风险的发生。我们可以运用客观高效的研究模型准确的根据财务信息来预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违约概率,以提高资产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应当加强对问题的研究分析,科学客观地去改进信用风险的控制手段,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此保证国名经济的稳定发展。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构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相吻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管理模式,确保银行可以安全稳健的发展,对于银行的经营发展以及快速的适应现在金融环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3.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研究分析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只有在可靠地识别判断和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有个大体的了解,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力争能够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大量的文献资料也为自己论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照依据。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我国商业银行历年年报数据,选取了其中的财务指标比率作为此次研究的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然后进行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方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整体评价。最后因子得分越高的商业银行,银行信用风险则越低。通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得分高低,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价提供了量化的标准。
2.信用风险理论概述
2.1信用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2.1.1信用风险的含义
讲到信用风险首先要讲的就是信用。什么是信用?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转移方式,是一种借贷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通过信用为中介来进行交易的。所以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依托的经济,那么也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伴随着信用的出现,信用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那究竟什么是信用风险呢?对于信用风险的含义,人们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从它的定义上来讲,信用风险就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去履行债务合约条件而构成的违约的可能性,这样就会导致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因此,我们也会把信用风险称为违约风险。但是违约风险仅仅是传统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是单纯的违约风险了,信用风险还包括与市场相关的风险以及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