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web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字数:11367】
摘 要浏览器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的应用软件之一,主要用于检索和显示万维网中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各种类型的网页、图片或者视频等影音文件。网页浏览器不仅可以用于查看互联网的数据,也可用于查看专用网络(物理连接)中的网页服务器信息或者系统中的文件等。因此,了解和研究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设计主要运用java语言在Eclipse开发工具中设计一个简单的web浏览器,可以在windows环境中实现一部分主流浏览器的基本功能,例如浏览网页、收藏网页、查看历史记录等等。整体设计包括用户操作界面和和后台功能实现,前台界面使用SWT设计,后台功能通过监听器实现。本浏览器预期功能基本实现,网页浏览过程流畅快捷,用户操作简单易懂,设计基本成功。
目录
1. 引言 1
1.1 课题的背景 1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
2. 相关技术介绍 3
2.1 Java 3
2.2 浏览器内核 4
2.3 MVC 4
2.4 SWT 6
3. 系统需求分析 7
3.1 功能需求 7
3.2 系统需求 7
3.3 运行需求 8
3.4 可行性分析 8
3.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8
3.4.2 经济可行性分析 8
3.4.3 操作可行性分析 8
4. 系统设计 9
4.1 功能设计 9
4.1.1 网页操作 9
4.1.2 关闭标签页功能 9
4.1.3 保存网址显示功能 10
4.1.4 保存网址打开功能 10
4.1.5 添加收藏功能 11
4.1.1 网页请求过程 11
4.2 界面设计 11
4.2.1 控件布局设计 11
4.2.2 主界面设计 12
4.2.3 副界面设计 12
4.3 数据库设计 13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14
5.1 功能实现 14
5.1.1 网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操作 14
5.1.2 显示保存网址 16
5.1.3 显示栏双击 17
5.1.4 标签页 18
5.1.5 状态栏 19
5.1.6 历史记录自动添加 21
5.1.7 数据库连接 21
5.1.8 副界面 21
5.2 功能测试 22
5.2.1 网页基本操作测试 22
5.2.3 标签页关闭功能测试 24
5.2.4 网址显示栏测试 25
5.2.5 添加收藏测试 26
6. 系统开发影响 28
结 语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引言
课题的背景
国内互联网方面发展比较晚,从最开始的一条线到1997年的62万网民规模,再到2018年的8.29亿网民规模,全年新增的网民为5623万。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完全就是“白手起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二十几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名列前茅的数字大国,无论是网络浏览还是网上购物,再到冲进世界前三的云计算技术,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国民生活已经完全向数字化生活转变了。
面对这么庞大的网民基数,浏览器的开发和进步是必然的,包括浏览器在内的各种应用软件都在朝着快捷、智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着,使用户更方便地浏览网页的同时快捷地应用这些互联网信息。在未来,浏览器不仅仅只是一个查看网页的软件,可以发展成为各种应用软件的插件,也可以发展成兼容各种应用的综合型软件。
浏览器作为一个以浏览网页为最主要功能的应用软件,随着互联网的共同发展到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同时,浏览器作为流量的最大输出点,也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争相竞争的市场之一。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浏览器是一个C/S架构的应用软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将互联网上的众多资源(如网页上的内容与信息,或是在线服务等),呈现给用户并使用户高效地应用这些数据。
本课题以个人工具开发一个基于java的web浏览器,模拟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获取页面的过程,学习了解主流浏览器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够学习到与之相关的开发流程。
浏览器作为不可或缺的日常应用软件,既可以内嵌在其他应用软件内提供基本的网页浏览功能,也可以独立为一个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系统软件。目前国内的浏览器市场被几个大公司垄断,并且国内还没有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浏览器内核,一部分自主开发的内核尚未进入实用阶段。希望国家和大型互联网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内核领域,这是造福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浏览器的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web资源通过网页的形式显示出来,需要用户通过提交包含所请求资源的位置的URL,服务器将所需资源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将获取的新网页显示出来。网页资源一般是HTML格式的,现在也有一些其他的新型格式,都是包含文本和媒体格式。
2018年,国内的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6.6亿,很明显该市场已经没多少新用户,互联网公司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支持用户,必须将重心放在用户的使用体验上,产品性能的提升是浏览器行业的竞争重点。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浏览器有谷歌浏览器、QQ浏览器、Vivaldi、欧朋浏览器、火狐浏览器、IE浏览器、爱帆浏览器、苹果和UC浏览器。其中,国内的浏览器普遍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落后一筹,浏览器使用的内核均是国外的产品。主流的浏览器内核包括一下几种:微软开发的Trident,凭借windows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Mozilla公司开发的Gecko,应用于火狐浏览器中,由于其完全公开的特点,也获得了不少的程序员青睐;苹果公司开发Webkit,除了苹果自己的safari还有谷歌和360极速等浏览器采用该内核;谷歌和Opera 联合开发的blink,使用在较新版本的谷歌浏览器和欧朋浏览器中。浏览器内核市场份额如图11所示:
/
图11 2015世界浏览器份额
由图可知,IE浏览器依旧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相较于2014年减少了5%。
目录
1. 引言 1
1.1 课题的背景 1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
2. 相关技术介绍 3
2.1 Java 3
2.2 浏览器内核 4
2.3 MVC 4
2.4 SWT 6
3. 系统需求分析 7
3.1 功能需求 7
3.2 系统需求 7
3.3 运行需求 8
3.4 可行性分析 8
3.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8
3.4.2 经济可行性分析 8
3.4.3 操作可行性分析 8
4. 系统设计 9
4.1 功能设计 9
4.1.1 网页操作 9
4.1.2 关闭标签页功能 9
4.1.3 保存网址显示功能 10
4.1.4 保存网址打开功能 10
4.1.5 添加收藏功能 11
4.1.1 网页请求过程 11
4.2 界面设计 11
4.2.1 控件布局设计 11
4.2.2 主界面设计 12
4.2.3 副界面设计 12
4.3 数据库设计 13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14
5.1 功能实现 14
5.1.1 网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操作 14
5.1.2 显示保存网址 16
5.1.3 显示栏双击 17
5.1.4 标签页 18
5.1.5 状态栏 19
5.1.6 历史记录自动添加 21
5.1.7 数据库连接 21
5.1.8 副界面 21
5.2 功能测试 22
5.2.1 网页基本操作测试 22
5.2.3 标签页关闭功能测试 24
5.2.4 网址显示栏测试 25
5.2.5 添加收藏测试 26
6. 系统开发影响 28
结 语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引言
课题的背景
国内互联网方面发展比较晚,从最开始的一条线到1997年的62万网民规模,再到2018年的8.29亿网民规模,全年新增的网民为5623万。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完全就是“白手起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二十几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名列前茅的数字大国,无论是网络浏览还是网上购物,再到冲进世界前三的云计算技术,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国民生活已经完全向数字化生活转变了。
面对这么庞大的网民基数,浏览器的开发和进步是必然的,包括浏览器在内的各种应用软件都在朝着快捷、智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着,使用户更方便地浏览网页的同时快捷地应用这些互联网信息。在未来,浏览器不仅仅只是一个查看网页的软件,可以发展成为各种应用软件的插件,也可以发展成兼容各种应用的综合型软件。
浏览器作为一个以浏览网页为最主要功能的应用软件,随着互联网的共同发展到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同时,浏览器作为流量的最大输出点,也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争相竞争的市场之一。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浏览器是一个C/S架构的应用软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将互联网上的众多资源(如网页上的内容与信息,或是在线服务等),呈现给用户并使用户高效地应用这些数据。
本课题以个人工具开发一个基于java的web浏览器,模拟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获取页面的过程,学习了解主流浏览器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够学习到与之相关的开发流程。
浏览器作为不可或缺的日常应用软件,既可以内嵌在其他应用软件内提供基本的网页浏览功能,也可以独立为一个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系统软件。目前国内的浏览器市场被几个大公司垄断,并且国内还没有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浏览器内核,一部分自主开发的内核尚未进入实用阶段。希望国家和大型互联网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内核领域,这是造福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浏览器的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web资源通过网页的形式显示出来,需要用户通过提交包含所请求资源的位置的URL,服务器将所需资源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将获取的新网页显示出来。网页资源一般是HTML格式的,现在也有一些其他的新型格式,都是包含文本和媒体格式。
2018年,国内的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6.6亿,很明显该市场已经没多少新用户,互联网公司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支持用户,必须将重心放在用户的使用体验上,产品性能的提升是浏览器行业的竞争重点。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浏览器有谷歌浏览器、QQ浏览器、Vivaldi、欧朋浏览器、火狐浏览器、IE浏览器、爱帆浏览器、苹果和UC浏览器。其中,国内的浏览器普遍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落后一筹,浏览器使用的内核均是国外的产品。主流的浏览器内核包括一下几种:微软开发的Trident,凭借windows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Mozilla公司开发的Gecko,应用于火狐浏览器中,由于其完全公开的特点,也获得了不少的程序员青睐;苹果公司开发Webkit,除了苹果自己的safari还有谷歌和360极速等浏览器采用该内核;谷歌和Opera 联合开发的blink,使用在较新版本的谷歌浏览器和欧朋浏览器中。浏览器内核市场份额如图11所示:
/
图11 2015世界浏览器份额
由图可知,IE浏览器依旧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相较于2014年减少了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wljs/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