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多功能卧具设计
目 录
1引言 1
1.1课题来源 1
1.2课题的现实意义 1
1.3 课题的创新性 1
2调研资料1
2.1市场现状1
2.2结构组成 1 2.3工作原理 2
2.4设计要求 2
2.5现有产品调研 2
3 设计流程 3
3.1 设计定位 3
3.2 设计构思 3
3.3设计草图 3
3.4细化方案 4
3.5 渲染效果图 5
3.6细节展示 5
3.7模型制作 6
3.8尺寸图 6
3.9 展板制作 7
3.10 零件结构图 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卧具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新式卧具的设计与生产能够对家具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卧具的设计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1.1 课题来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卧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人都需要使用卧具,或者说卧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满足人们一般的使用功能之外,人们对于卧具的造型、色彩等方面则有着更高的期待。
1.2 课题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有的卧具进行的市场调研,发现现有的卧具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新式多功能卧具设计是为了让使用者们能够更加方便的去使用它,满足使用者对卧具的不同功能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卧具的要求不再那么简单,卧具需要尽可能的满足使用者多样的需求。本人完成这次课题的过程是一次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与提高的一个过程。
希望新式卧具能够区别于传统卧具,能够有优秀的新式卧具的产生,能够对家具市场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1.3 课题的创新点
将模块化设计运用到卧具的设计中,通过模块的组合来改变卧具的造型,通过改变卧具的造型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与体验。
2 调研资料
2.1 市场现状
市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与提高的一个过程。
希望新式卧具能够区别于传统卧具,能够有优秀的新式卧具的产生,能够对家具市场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1.3 课题的创新点
将模块化设计运用到卧具的设计中,通过模块的组合来改变卧具的造型,通过改变卧具的造型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与体验。
2 调研资料
2.1 市场现状
市场上,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卧具仍然是主流,因为在多数人的生活中卧具的单一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了。投入市场的卧具并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去购买他,没能将设计与市场很好的结合。除此之外,设计与生产环节的割裂也是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一种原因。新式多功能卧具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受。
2.2 结构组成
插销 通过插销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
三棱柱 组成卧具的整体部分。
2.3 工作原理
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来调整卧具的形态。
2.4 设计要求
(1)安全性:卧具作为家居产品,不能存在伤害人体的部分存在,材料也必须环保、可靠,不能用对人体、环境有害的材料。
(2)稳定性:卧具能够给使用者一个安全、可靠地使用体验。 结构合理、坚固耐用。
(3)实用性:满足使用者对卧具的使用需求,而且不会被使用了几次就放弃使用,造成浪费。不哗众取宠,不会因为新鲜感的丧失就被弃用。
(4)创新性:不拘泥于现有卧具的形式,满足现代人生活的新需求。不哗众取宠,不会因为新鲜感的丧失就被弃用。
(5)多功能:不单单满足使用者单一使用需求,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5 现有产品调研
市场上现有卧具的形态基本如下图所示:
图2.5.1 图2.5.2
图2.5.3 图2.5.4
市场上的卧具种类繁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家居环境的需求来挑选卧具,优秀的卧具设计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舒适的体验,能够与使用者的居家生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卧具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秀的设计必然能够被市场和用户接受,优秀的设计不会因为时间而被人们弃用。
3 设计流程
3.1 设计定位
卧具的设计需要满足形式上的创新和多功能性,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多功能性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也不能将卧具的还用过程复杂化。
在颜色上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与情感需求。
新式多功能卧具设计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中青年,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对生活质量也有着较高的追求,所以需要把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
3.2 设计构思
在外观造型上改变整体化的设计方法,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对卧具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造型上的改变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对卧具进行充分的人机分析,使其能够符合人机工程学,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在色彩的使用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居家生活,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结构上运用卡扣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用卡扣来确保功能上的转换。
在功能上可以满足使用者的躺、卧、坐、趴等行为的需求,满足使用者多功能的需求,但在功能的转换上不会显得繁琐。
3.3 设计草图
提出大体构思、方向与前期市场调研相结合,进行草图的绘制。
3.4方案细化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3.5 渲染效果图
如下图所示。
图3.5.1 图3.5.2<
1引言 1
1.1课题来源 1
1.2课题的现实意义 1
1.3 课题的创新性 1
2调研资料1
2.1市场现状1
2.2结构组成 1 2.3工作原理 2
2.4设计要求 2
2.5现有产品调研 2
3 设计流程 3
3.1 设计定位 3
3.2 设计构思 3
3.3设计草图 3
3.4细化方案 4
3.5 渲染效果图 5
3.6细节展示 5
3.7模型制作 6
3.8尺寸图 6
3.9 展板制作 7
3.10 零件结构图 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卧具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新式卧具的设计与生产能够对家具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卧具的设计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1.1 课题来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卧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人都需要使用卧具,或者说卧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满足人们一般的使用功能之外,人们对于卧具的造型、色彩等方面则有着更高的期待。
1.2 课题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有的卧具进行的市场调研,发现现有的卧具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新式多功能卧具设计是为了让使用者们能够更加方便的去使用它,满足使用者对卧具的不同功能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卧具的要求不再那么简单,卧具需要尽可能的满足使用者多样的需求。本人完成这次课题的过程是一次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与提高的一个过程。
希望新式卧具能够区别于传统卧具,能够有优秀的新式卧具的产生,能够对家具市场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1.3 课题的创新点
将模块化设计运用到卧具的设计中,通过模块的组合来改变卧具的造型,通过改变卧具的造型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与体验。
2 调研资料
2.1 市场现状
市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与提高的一个过程。
希望新式卧具能够区别于传统卧具,能够有优秀的新式卧具的产生,能够对家具市场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1.3 课题的创新点
将模块化设计运用到卧具的设计中,通过模块的组合来改变卧具的造型,通过改变卧具的造型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与体验。
2 调研资料
2.1 市场现状
市场上,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卧具仍然是主流,因为在多数人的生活中卧具的单一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了。投入市场的卧具并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去购买他,没能将设计与市场很好的结合。除此之外,设计与生产环节的割裂也是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一种原因。新式多功能卧具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受。
2.2 结构组成
插销 通过插销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
三棱柱 组成卧具的整体部分。
2.3 工作原理
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来调整卧具的形态。
2.4 设计要求
(1)安全性:卧具作为家居产品,不能存在伤害人体的部分存在,材料也必须环保、可靠,不能用对人体、环境有害的材料。
(2)稳定性:卧具能够给使用者一个安全、可靠地使用体验。 结构合理、坚固耐用。
(3)实用性:满足使用者对卧具的使用需求,而且不会被使用了几次就放弃使用,造成浪费。不哗众取宠,不会因为新鲜感的丧失就被弃用。
(4)创新性:不拘泥于现有卧具的形式,满足现代人生活的新需求。不哗众取宠,不会因为新鲜感的丧失就被弃用。
(5)多功能:不单单满足使用者单一使用需求,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5 现有产品调研
市场上现有卧具的形态基本如下图所示:
图2.5.1 图2.5.2
图2.5.3 图2.5.4
市场上的卧具种类繁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家居环境的需求来挑选卧具,优秀的卧具设计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舒适的体验,能够与使用者的居家生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卧具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秀的设计必然能够被市场和用户接受,优秀的设计不会因为时间而被人们弃用。
3 设计流程
3.1 设计定位
卧具的设计需要满足形式上的创新和多功能性,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多功能性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也不能将卧具的还用过程复杂化。
在颜色上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与情感需求。
新式多功能卧具设计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中青年,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对生活质量也有着较高的追求,所以需要把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
3.2 设计构思
在外观造型上改变整体化的设计方法,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对卧具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造型上的改变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对卧具进行充分的人机分析,使其能够符合人机工程学,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在色彩的使用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居家生活,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结构上运用卡扣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用卡扣来确保功能上的转换。
在功能上可以满足使用者的躺、卧、坐、趴等行为的需求,满足使用者多功能的需求,但在功能的转换上不会显得繁琐。
3.3 设计草图
提出大体构思、方向与前期市场调研相结合,进行草图的绘制。
3.4方案细化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3.5 渲染效果图
如下图所示。
图3.5.1 图3.5.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