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20200408212605]
摘要
各国的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一些高于平均的增长速度的主导产业的带动。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到,当地的汽车工业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常熟市的汽车产业飞速发展,这已经成为了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对上下游的其他的产业链的带动亦是十分明显的。在此种状况下,研究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并且有效的规划其发展战略,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环境。
本文通过考察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和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指出其具有的问题。也从常熟市所具有的优势作出了其发展方向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常熟市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汽车产业现状发展产销量产业集聚
目 录
1.绪论 1
1.1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
1.3国内汽车产业现状 3
2.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以及发展问题 6
2.1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 6
2.2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3.常熟市汽车产业的优势 11
3.1 区位发展优势 11
3.2居民收入高,有购买力优势 12
3.3产业集聚优势 12
3.4产业链优势 14
4.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6
4.1推动整车行业发展,形成极具特色的聚集区 16
4.2鼓励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发展 18
4.3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整服务体系 18
4.4引进服务性企业,促成紧密的产业链 18
5.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20
5.1政策支持方面 20
5.2重点任务落实方面 22
6.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1.绪 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根据国家汽车发展,研究城市的汽车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有效的规划策略,能够更有效地在市场环境日益严峻的竞争中做出回应。常熟市作为中国名列前茅的县级市,近几年发展迅速,汽车产业发展良好。但是,在常熟市人们拥有的汽车实在是有点多了,可以说是车满为患。在早高峰或者是晚高峰堵车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说常熟市现在的汽车产业现状令人堪忧。
为了解决常熟市现在的问题,研究常熟市的汽车产业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解决常熟市潜在的隐患。
常熟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谓是形式一片大好,在2011年5月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常熟,并且在去年观致汽车推出了一款成熟的中档轿车。奇瑞与捷豹路虎携手在常熟设下分部,更是加大了常熟市人民对于不同档次的汽车选择范围。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提出了“丰田汽车节能,新能源技术战略”这样一个战略,这也将是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以后的一个借鉴。
以当前的现状看,常熟市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行不通的,只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混合动力汽车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但是在近期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最适合本市的,并且也是本市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的节能产品。不仅可以节能减排,更能够使空气污染得到改善。
但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的方向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三大”战略意义:减少石油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储存低谷电。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十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也是将来汽车工业的一个战略机遇,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在将来,常熟市将是江苏省、甚至全中国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所以说研究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明显减小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而且也打击了国际汽车行业实体经济。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复苏,2012年世界汽车总产量比上年增长6.7%,从2013年各国汽车销量情况看,与2012年相比,美国汽车销量增长了7.52%,日本销量(计入微型车)增长了41.44%,德国销量增长了0.58%,出现负增长的有巴西、德国、俄罗斯和法国,如表1-1所示。
表1-1 2012、2013年世界各国汽车销量
2012年名次 国家 数量(万辆) 2013年名次 国家 数量(万辆) 同比
1 中国 1549.52 1 中国 2198.48 41.88%
2 美国 1449.24 2 美国 1558.2 7.52%
3 巴西 380.1 3 日本 537.6 58.58%
4 日本 339.0 4 巴西 376.7 -0.89%
5 德国 308.0 5 印度 324.1 13.4%
6 俄罗斯 293.5 6 德国 295.2 -4.15%
7 印度 285.6 7 俄罗斯 277.7 -5.38%
8 英国 204.5 8 英国 226.5 10.76%
9 法国 189.9 9 法国 179.0 -5.74%
10 加拿大 167.6 10 加拿大 176.3 5.19%
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不得不实施调整战略: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并且重组自身,“悍马”、“土星”、“庞蒂亚克”、“萨博”和品牌都是通用汽车放弃的;菲亚特收购了克莱斯勒;通过出售沃尔沃福特才度过困境。欧洲在金融危机之后,保时捷被迫宣布收购达三年半年的战争结束后,同意与大众汽车公司合并。铃木还宣布与大众汽车正式结盟,大众汽车收购铃木股份的19.9%。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汽车格局。
(2)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趋势
自金融危机后,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的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全球主要的汽车企业为了适应各地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将要打破地域界限,使用公用部分和模块化供货、全球采购、平台战略等,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前,发达国家国内的垂直一体化生产经营的经营模式逐步被全球市场上的垂直一体化生产经营的经营模式所取代,不仅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新产品推出周期,也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汽车技术创新模式也不断变化,其中主要表现为:专业化、联盟化、高新化等特点;在技术创新模式上,原创、模仿创新和持续创新是当今的主流。在汽车产业即将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纷纷被打破,国际间的兼并重组也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会成为汽车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传统的垂直分工的模式已经转变成为水平分工的模式,并迅速蔓延。所以,国际产业的转移不仅受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又取决于跨国企业的空间扩张战略要求,以及产业类型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等,转移的动因有所变化。在不断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那些发达国家失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已经开始从原料转移到工业加工行业、从低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工业的产品、从传统产业向新的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集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贸易服务和资本密集型的汽车行业的关键领域正日益向国际产业转移。
(3)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
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改变以往不重视实体经济的观念,转而着重发展实体经济并占据了世界经济新的控制高点,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乃至常熟市汽车工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与挑战。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旨在重振制造业,即形成和中国,印尼等新兴国家不同的发展,而不是回归传统制造业的统治。西方发达国家“再制造化”或“再工业化”的争夺,在于在该领域中制造顶尖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和附加价值最高的产品,而在营销、技术、工艺、设计等西方国家肯定会抢,这是“微笑曲线”两端的关键领域。西方发达国家为能尽力在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还提出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网络与信息化安全等概念,这使我国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与竞争危机。
摘要
各国的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一些高于平均的增长速度的主导产业的带动。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到,当地的汽车工业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常熟市的汽车产业飞速发展,这已经成为了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对上下游的其他的产业链的带动亦是十分明显的。在此种状况下,研究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并且有效的规划其发展战略,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环境。
本文通过考察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和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指出其具有的问题。也从常熟市所具有的优势作出了其发展方向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常熟市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汽车产业现状发展产销量产业集聚
目 录
1.绪论 1
1.1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
1.3国内汽车产业现状 3
2.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以及发展问题 6
2.1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 6
2.2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3.常熟市汽车产业的优势 11
3.1 区位发展优势 11
3.2居民收入高,有购买力优势 12
3.3产业集聚优势 12
3.4产业链优势 14
4.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6
4.1推动整车行业发展,形成极具特色的聚集区 16
4.2鼓励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发展 18
4.3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整服务体系 18
4.4引进服务性企业,促成紧密的产业链 18
5.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20
5.1政策支持方面 20
5.2重点任务落实方面 22
6.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1.绪 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根据国家汽车发展,研究城市的汽车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有效的规划策略,能够更有效地在市场环境日益严峻的竞争中做出回应。常熟市作为中国名列前茅的县级市,近几年发展迅速,汽车产业发展良好。但是,在常熟市人们拥有的汽车实在是有点多了,可以说是车满为患。在早高峰或者是晚高峰堵车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说常熟市现在的汽车产业现状令人堪忧。
为了解决常熟市现在的问题,研究常熟市的汽车产业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解决常熟市潜在的隐患。
常熟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谓是形式一片大好,在2011年5月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常熟,并且在去年观致汽车推出了一款成熟的中档轿车。奇瑞与捷豹路虎携手在常熟设下分部,更是加大了常熟市人民对于不同档次的汽车选择范围。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提出了“丰田汽车节能,新能源技术战略”这样一个战略,这也将是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以后的一个借鉴。
以当前的现状看,常熟市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行不通的,只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混合动力汽车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但是在近期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最适合本市的,并且也是本市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的节能产品。不仅可以节能减排,更能够使空气污染得到改善。
但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的方向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三大”战略意义:减少石油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储存低谷电。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十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也是将来汽车工业的一个战略机遇,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在将来,常熟市将是江苏省、甚至全中国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所以说研究常熟市汽车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明显减小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而且也打击了国际汽车行业实体经济。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复苏,2012年世界汽车总产量比上年增长6.7%,从2013年各国汽车销量情况看,与2012年相比,美国汽车销量增长了7.52%,日本销量(计入微型车)增长了41.44%,德国销量增长了0.58%,出现负增长的有巴西、德国、俄罗斯和法国,如表1-1所示。
表1-1 2012、2013年世界各国汽车销量
2012年名次 国家 数量(万辆) 2013年名次 国家 数量(万辆) 同比
1 中国 1549.52 1 中国 2198.48 41.88%
2 美国 1449.24 2 美国 1558.2 7.52%
3 巴西 380.1 3 日本 537.6 58.58%
4 日本 339.0 4 巴西 376.7 -0.89%
5 德国 308.0 5 印度 324.1 13.4%
6 俄罗斯 293.5 6 德国 295.2 -4.15%
7 印度 285.6 7 俄罗斯 277.7 -5.38%
8 英国 204.5 8 英国 226.5 10.76%
9 法国 189.9 9 法国 179.0 -5.74%
10 加拿大 167.6 10 加拿大 176.3 5.19%
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不得不实施调整战略: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并且重组自身,“悍马”、“土星”、“庞蒂亚克”、“萨博”和品牌都是通用汽车放弃的;菲亚特收购了克莱斯勒;通过出售沃尔沃福特才度过困境。欧洲在金融危机之后,保时捷被迫宣布收购达三年半年的战争结束后,同意与大众汽车公司合并。铃木还宣布与大众汽车正式结盟,大众汽车收购铃木股份的19.9%。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汽车格局。
(2)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趋势
自金融危机后,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的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全球主要的汽车企业为了适应各地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将要打破地域界限,使用公用部分和模块化供货、全球采购、平台战略等,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前,发达国家国内的垂直一体化生产经营的经营模式逐步被全球市场上的垂直一体化生产经营的经营模式所取代,不仅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新产品推出周期,也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汽车技术创新模式也不断变化,其中主要表现为:专业化、联盟化、高新化等特点;在技术创新模式上,原创、模仿创新和持续创新是当今的主流。在汽车产业即将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纷纷被打破,国际间的兼并重组也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会成为汽车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传统的垂直分工的模式已经转变成为水平分工的模式,并迅速蔓延。所以,国际产业的转移不仅受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又取决于跨国企业的空间扩张战略要求,以及产业类型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等,转移的动因有所变化。在不断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那些发达国家失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已经开始从原料转移到工业加工行业、从低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工业的产品、从传统产业向新的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集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贸易服务和资本密集型的汽车行业的关键领域正日益向国际产业转移。
(3)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
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改变以往不重视实体经济的观念,转而着重发展实体经济并占据了世界经济新的控制高点,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乃至常熟市汽车工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与挑战。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旨在重振制造业,即形成和中国,印尼等新兴国家不同的发展,而不是回归传统制造业的统治。西方发达国家“再制造化”或“再工业化”的争夺,在于在该领域中制造顶尖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和附加价值最高的产品,而在营销、技术、工艺、设计等西方国家肯定会抢,这是“微笑曲线”两端的关键领域。西方发达国家为能尽力在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还提出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网络与信息化安全等概念,这使我国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与竞争危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2001.html